《水滸傳》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出自元末明初小說家施耐庵之手,也有歷史學家提出,《水滸傳》是施耐庵與其弟子羅貫中合力編著而成。但不管怎麼說,《水滸傳》其書實是為一本場面宏大、擁有著眾多經典人物形象的小說著作。
《水滸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自古以來就有的說法是"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裡面的"三國"指的就是羅貫中所著的章回體長篇小說《三國演義》。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是因為《三國演義》這本書是以漢末三國時期為歷史背景,三國時期戰亂紛爭頻起不斷,更多的是戰場上與戰場背後的爾虞我詐、鉤心斗角,又有諸葛亮、曹操、劉備等歷史人物耗盡一生都未實現理想的人物主線,這些內容對於年過花甲的老人來說,最容易勾起老人的多餘心思,其實是沒有什麼太大意義的。那麼《水滸傳》呢?
看過水滸傳原著或者電視劇的應該都有感覺,當你看到梁山一百單八將齊聚梁山泊忠義堂的時候,未免都會產生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再加上書中多處提到梁山好漢憤起殺貪官、殺惡霸、殺蕩婦等情節,作為熱血方剛、年輕氣盛的年輕人很容易受到情緒影響,如果缺乏控制的話,可能就會年輕人們做出一些類似的事情,但《水滸傳》的故事依託於北宋農民起義爆發的歷史背景之下,與和平時期的法治社會是有著根本上的不同,如果當真作出了這些熱血的行為,自然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的。所以才說"少不看水滸",主要還是因為年輕人看了這些血腥、暴力的情節後心性會受到一定影響。
要說到《水滸傳》中的精彩情節,相信很多人是信手拈來。比如說,武松打虎景陽岡、魯智深倒拔垂楊柳、七星智取生辰綱等等,都是在影視劇中被多次演繹以及人們口口相傳的經典故事。這其中,還有林沖雪夜上梁山的故事,一向都被認為是悲劇英雄的無情濃縮,身為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的豹子頭林沖,武功卓越、品學兼優,卻被高俅迫害,淪落到被逼上梁山,在梁山一眾招安後,又為曾經的仇人賣命征戰,最終因病孤獨離世,一世威名都化作了塵土。
其實在原著中,提到林沖的時候,都會突出或不突出的稱他為"八十萬禁軍教頭",名頭聽起來很響,似乎與元帥、將軍等軍銜能夠不相上下,那實際上是不是這樣呢?
從宋朝的兵制上來看,林沖的這個教頭其實只是一個無品無級的小官,可以說除了名頭響點,沒有什麼實際權力,高俅當初沒有直接利用官職壓迫林沖,而是設局坑害他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為林沖的武力確實高強,並且在軍中也很有威信,高俅怕"打蛇不死",反而被林沖報復。
宋朝的禁軍其實是朝廷直接管轄的軍隊,從宋太祖趙匡胤開國之後就一直不斷的在發展,從開國之初的20多萬拓展到80多萬,其主要原因是宋朝當時的軍事部署注重"強幹弱枝",重點發展中央軍,打壓地方軍,其實更多的還是因為宋朝吸取了唐末以及五代時期地方節度使擁兵作亂的教訓,雖然最終尾大不掉,但確實在一定時期內保證了中央集權的穩固統治。因此,說宋朝禁軍有八十萬,其實是不虛的。
多達八十萬的禁軍軍隊,自然是不可能集中訓練的,需要分成很多小隊進行訓練。因為宋朝時期還沒有熱武器,訓練的項目都是棍棒、刀劍、馬術、體能等等,需要眾多的專門教練來訓練士兵,因此就分了很多種類,比如說有槍棒教頭、布陣教頭等來負責專門性的訓練項目。細心讀過水滸的朋友或許會發現,林沖以及他的至交王進被稱為槍棒教頭,就是由此而來,而王進只是殿帥府撥來服侍的牌軍,相當於勤務兵,並無其他僕役、丫鬟,這樣的看來林沖的官職不言而喻。
作為教頭,主要工作就是與士兵打交道,指導士兵們進行訓練,從這一工作內容來看,必然不是什麼高階軍官,試想一下,曾幾何時,大元帥、大將軍親自來操練兵馬了,更何況是日常訓練呢?
因此,教頭雖然屬於禁軍編制的正式軍官,但實際上,基於宋朝重文輕武的政治形勢,教頭只是屬於低級的軍官罷了,像林沖這樣的教頭,在禁軍之中數量是很多的。在水滸傳里,除了林沖之外,有鏡頭的禁軍教頭就還有四個。
王安石變法,禁軍10W教頭300,按水滸80W來算那就有2400多個教頭,可想而知這個官職多大。
這四個人,一個是林沖的至交王進,林沖後來也是因為他才得罪高俅的,在《水滸傳》原著的開頭也是有著不少鏡頭的,其餘三個分別是丘岳、周昂和王文斌。從原著的介紹來看,這四個人與林沖的武藝都是十分高強,雖然五個人的結局都比較淒涼,不過也可以看出,能當上禁軍教頭的人,都是有著不俗的本領的,可惜卻生在了重文輕武的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