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長城》

2020-10-05   熱點文化

原標題:《畫長城》

畫長城

《肢體語言》組畫—— 脊背, 長城, 月亮, 油畫, 803x234CM, 1978-2000年,塗志偉

據說從太空唯一能見到地球上的人類建築,就是中國的萬里長城。橫亘於萬里的中華大地, 蜿蜒盤踞在巍峨的群山脊上,從古到今太多太多的詩文畫作讚頌著它。塗志偉畫長城用了另一個視角,即沒有去描繪長城的氣勢磅礡,也沒去敘述它春夏秋冬的雄偉壯麗。而是畫了一幅在藍色的月光下,一群勞工在運石頭上山修築長城的背影。他的大型組畫《肢體語言》塑造著一個大寫的中國人,《脊背, 長城,月亮》無疑是其中重要的一幅。

1997年,在芝加哥西郊,一天我外出回家,一進門就被畫室里的畫面驚住了:早晨還是一片空白的大畫布,已畫上了幾十個赤裸的背脊。挑的挑,抬的抬,扛的扛,簇擁著把一塊塊沉重的磚往山上運。原來,他把「修長城」的小稿上畫布了。與往常一樣,他即不用打格子放大,也不用鉛筆畫素描,更不用投影機,直接用大筆蘸著顏料在畫布上揮灑。他的造型能力很強,簡單幾筆就可把一個背影畫得活靈活現。他喜歡這種即興,覺得過癮,偶然還撞出不少驚喜。面對這生動的畫面,我直嚷嚷「別畫了,就這樣!」他當然不聽我的,眼睜睜地看著他把那些我喜歡的潑辣筆觸蓋掉,好可惜呀!他在家鄉拍了許多背脊作參考,也請過好幾位朋友當模特,千百遍地在這些背脊上畫了又畫。不同的骨骼,不同的肌肉。他想畫到觀眾能從每個不同的背影,看出各個不同的身份。有年青的,強壯的,也有年邁的,病殘的,有北方的,南方的。看他畫得那麼仔細和投入,簡直如用畫筆撫慰著那些艱辛的父老鄉親。

這別出心裁的構圖,要追溯到1970年,高中畢業的他被招到翁源縣文化館畫畫,到水庫建壩工地收集宣傳素材。他回憶道:「看著人山人海的勞動大軍,千萬條竹槓木棒,數不清的赤身膀子,像蜜蜂螞蟻雲集著,向沒有路的山上移動」「猜想著 --- 或許二千多年前建築長城就如此般壯景。」

塗志偉六次登上不同地段的長城,每每感慨萬分,多麼偉大的工程啊!撫摸著歷盡了千年滄桑的長城青磚,更是聯想翩翩。這磚縫裡滲進了多少汗水,淚水,以至生命。因此志偉把「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也鑲入了畫中。仰望著屹立在陡峻的懸崖上的長城,百思不解;那時沒有現代工具,怎能把磚石運上去呢?一個有趣的民間傳說化解了他的疑團。據說,那些人都極難上的懸崖,唯有山羊上下自如,人們就把磚石綁在山羊背上,在它的尾巴上點起鞭炮,受驚的山羊就拚命地往山上跑,也就把石磚運上了山。志偉把這傳說藏進了畫里,為的是致敬這個偉大的工程,除了人民的血汗,還有人民的智慧。

塗志偉美術館二樓,在這幅8米寬2米多高的《脊背,長城,月亮》畫前,圍著一群小朋友,一個小女孩指著畫里的人問老師:「他是誰?」老師沒直接回答,反過來問:「你們知道萬里長城嗎?」 小朋友們齊聲回答「知道!」「長城就是他們建的!」 「長城就是他們建的!」 「長城就是他們建的!」 這話音在空曠的展廳里迴蕩。是的,這就是塗志偉要表達的主題。如果我們把長城比喻為中國的脊樑,兩千多年,它難道不是千千萬萬老百姓的脊樑扛出來的嗎?

胡丹妮

2020年9月27日

於舊金山東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