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蘭朵Turandot》是義大利著名作曲家賈科莫·普契尼根據童話劇改編的三幕歌劇,是普契尼最偉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一生中最後一部作品。《圖蘭朵》講述了一個西方人想像中的中國傳奇故事。
這部歌劇在西方人看來新鮮,在中國人看來也新鮮。如今紐約的大都會歌劇院裡已經不乏中國人,可是歌劇的布景道具仍然保留著100年前西方人對東方的天真想像:宮廷里表演的是打著傘的日本藝伎,皇帝穿著縣令的官服,灰頭土臉的中國人一個個都像極泥人張,而且他們以為中國人都生活在京劇或皮影戲裡。
其實 中國哪裡有「圖蘭朵」這樣名字古怪的公主?
"turan"是突厥,「dots」指女兒。
《圖蘭朵》的故事正是來自波斯的《一千零一日》。這個故事是這樣的:有一晚公主做夢,夢見一隻母鹿為了救公鹿掉入陷阱,公鹿竟只管自己逃命而棄她不顧,公主醒來之後,她覺得這是神靈在暗示她懲罰男性,於是拒絕了所有周邊國家王子的提親。在如今的劇情里,公主借猜謎殺人遊戲是為了給遭受異族凌辱致死的祖母復仇。這個故事後來流傳到德國,著名劇作家席勒曾將它改成戲劇。
因為《圖蘭朵》,《茉莉花》成了在歐洲最流行的中國音樂。作曲家普契尼從未到過中國,他僅有的中國音樂知識來自一隻音樂盒。這隻音樂盒是《圖蘭朵》的編劇西莫尼送他的,叮叮咚咚地唱一首走調的《茉莉花》。普契尼卻馬上在此找到了東方的靈感。劇中除了代表圖蘭朵的《茉莉花》,還有不少中國五聲曲調的音樂片段。
如此中西融匯,確切地說是站在 西方立場觀看東方文明,構成了後來的「東方學」的偏見基礎。誤會總是難免。類似這種西方油畫式中國美學後來進入張藝謀的電影、馮小剛的《夜宴》和葉錦添的戲裝中,倒是不乏宮廷風範和大國氣象。
或許普西尼懂不懂中國不要緊,他並不是想搞東方情調,他畢生都在探索戲劇與音樂中的情感。獨唱的聲部,調起得很高,聲音懸浮著,像燃燒的火一樣,將四周的空氣變了形。這是愛的聲音,這種頻率會傳染,叫我們心弦驚動。愛是悲壯的激情,詠嘆調是普契尼的武器。危險的美,刀光凜凜,帶著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