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多年前,在襄城地域作戰時,李自成最痛恨誰?‖老家許昌
文‖應軍
在襄城地域作戰時,李自成最痛恨的一個人,就是汪喬年。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都有汪喬年挖李自成祖墳之事,兩人因此結下仇怨。
汪喬年(1585——1642),字歲星,浙江嚴州府遂安縣人,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汾口鎮汪家橋村人。
明朝天啟辛酉年,即公元1621年,汪喬年在鄉試中考中了舉人,第二年又中進士,被朝廷授為刑部主事,後又擢升為刑部郎中。因性格剛強不屈,任內他曾受委派,巡按江南八郡,主要巡察各地治安和獄治的情況。
天啟七年,即公元1627年,汪喬年母親不幸病逝,他就向朝廷告假回家,守喪三年。
崇禎二年(1629),汪喬年被任命為工部都水衡。在去京城的路上,朝廷又指派他任青州知府。
任上,他了解到境內不但賦稅繁多,還要上交不正當的所謂「添扎錢」,就發布政令立即廢除,獲得了民心。
汪喬年清苦自勉,衣食都很簡單,但辦案迅速,當地人流傳著一句「汪不解擔」的俗語,意思是挑擔的人不將挑貨物換肩就聽完判決。
《明史》記有「喬年清若自勵,惡衣菲食,之官,攜二仆,不以家自隨。為青州,行廊置土銼十餘,訟者自炊候鞫,吏無敢索一錢。」也就是說汪喬年以清貧自勵,不愛吃穿,在任上,只用兩個僕人,不帶家眷。在青州作官,在房屋廊道里做十個灶台,讓告狀者自己做飯,其手下的官員們也不敢索要一點錢財。
1630年,即崇禎三年,朝廷考察各地方官的任職情況,汪喬年被評為「治行卓異」。
1631年,毗鄰的登州發生了官兵譁變,將領李九成、孔有德連取六座縣城,但因敬重汪喬年人品,沒有騷擾青州。
之後,汪喬年治績、品行突出,又升為登菜兵備副使。可是父親病重,他又請求回家贍養父親。父親的喪守完,出任陝西平陽知府。
崇禎十一年(1638年),李自成起義軍勢力進一步壯大,對京城構成很大威脅,為安全,崇禎帝頒布召令,讓朝中大臣們推薦一些能擔當大任的地方官員備用,以平天下,汪喬年屬推薦之列,因其「長才真品、操守無玷」,調任陝西右參政,主要負責督導學校教學和人才選拔。
1640年,汪喬年又在地方官員的考察中名列前茅。 第二年,原地升任陝西三邊按察使。汪喬年自以為是個用兵人才,休息時總是騎馬奔跑,練習射箭、衝刺,在野外的風露中睡覺。
緊接著,汪喬年又被朝廷提拔為右僉都御史,巡撫陝西。當時李自成已經打下河南,揚言要進入潼關。汪喬年立即驅馬來到商州、雒南,但沒有見到起義軍。
後來起義軍包圍了開封。三邊總督傅宗龍這時也來到陝西,兩個人討論抽拉丁兵,湊集糧餉,但這時關中的丁兵、糧食早已派用完了,無法響應賊圍開封。
《明史》有「三邊總督傅宗龍亦至陝,議抽兵括餉,則關中兵食已盡,無以應」的記載。
傅宗龍、汪喬年兩個人面對天下大亂,幾乎無能為力,只好握著手,嘆著氣分別了。不多天,傅宗龍在項城敗亡,汪喬年流涕嘆曰:「傅公死,討賊無人矣。」意思是「傅宗龍死掉,沒有人能平定賊寇了。」
崇禎帝對傅宗龍戰死很是恐慌,就讓王公大臣們推舉能擔當消滅李自成大任的人,大家根據政績,都推舉汪喬年。崇禎帝即頒發詔書提升他為兵部右侍郎,總督三邊軍務,接替傅宗龍。隨後,兵部的檄文又一個接一個發來,催促他出關進兵。
當時關中的精銳部隊都在項城消耗殆盡。汪喬年說:「部隊疲憊了,糧餉又缺乏,讓我去抵擋正強大無比的敵人,我一旦出去,便如同拿肉去喂老虎。但是我不能不出去一回,以便鞏固中原地區的民心。」於是收召散亡的士兵,調集邊防部隊,湊起騎、步兵三萬人。
崇禎十五年(1642)正月,汪喬年率領總兵賀人龍、鄭嘉棟、牛成虎引兵出潼關。
出潼關前,崇禎帝面對李自成的得勢,十分害怕,慌亂地聽信個別大臣的風水學說,認為李自成隊伍擴大,與其祖墳有關,不滅其祖墳,斷其地氣,李自成就不可能被剿滅。於是他密令汪喬年出兵之前,毀掉李自成的祖墳。
汪喬年領旨後,就傳令米脂縣令邊大綬照辦。邊大綬打聽到李自成的族人中有當縣吏的,捉住後問李自成的祖墳在哪裡,縣吏不說具體位置,就被嚴刑拷打。
最後縣吏屈服了,就說:「去縣二百里曰李氏村,亂山中,十六冢環而葬,中其始祖也。相傳,穴,仙人所定,壙中鐵燈檠,鐵燈不滅,李氏興。」意思是「離縣城二百里地有個李氏村,所在的山中有十六座墳墓呈圓形排列,中間的那個就是其始祖墓,傳說那個墓穴為仙人指點,墓上空懸有鐵燈,鐵燈不滅,那裡的李氏後人中就會有一個可以當皇帝。」
邊大綬就依縣吏所言,挖開了那個墓穴。見螻蟻數石,火光閃爍。砍開棺材,又見「骨青黑,被體黃毛」,腦後有個洞穴,大如銅錢,裡面一條赤蛇盤臥,三四寸長,長著角。
那蛇被擾動後,猛然飛出,約一丈高,咋咋有聲,吞日光六七次,返回腦穴里盤起來伏而不動。
邊大綬見狀大驚失色:「蛇若成龍,大明必亡呀!」於是他一方面派人將墓穴緊緊圍住,一方面急報給汪喬年。汪喬年趕到現場,慌忙用函匣子把頭骨和臘蛇裝進去送北京報告朝廷,然後「焚其餘」,把雜亂污穢的東西,棄之荒野。鐵燈也隨之滅了。
關於汪喬年毀李自成祖墳一事,民間有其它說法,上面只是其一。那麼其二是什麼呢?
話說汪喬年奉旨挖墳,怕驚動老百姓,就在夜裡下手。挖他人祖墳,在民間畢竟是傷天害理,要遭天打雷劈,即便是奉旨,也有些不自在。
到了李自成祖墳所在地,汪喬年見天燈不滅,感覺非常怪異,慌忙命人用長矛去戳。戳了老半天,可天燈依然不動。汪喬年就讓大家出主意,有人就上前秉告:「若是這樣,天燈有地氣所持,很難被滅,何不釜底抽薪,挖開墓穴,毀其氣?」一句話說得汪喬年茅塞頓開,於是他命令開挖墳墓。
挖開墓穴,見頭顱內有一汪水,裡面不是小蛇,而是一條會遊動的金黃色小魚,那小魚受了驚擾,急飛出頭顱,朝天上而去,張嘴吞光後又返回,如此二三次。
最後一次汪喬年反應過來,抽劍砍去,想將魚砍斷為二,那魚兒仿佛有神相助,一個扭身,躲過身子。可是頭部躲避得不及時,稍慢了一點,被劍尖掃住了一隻眼睛,疼得那魚不由得掉落在地。汪喬年趕忙上前一腳將魚兒用踏住,然後裝進匣子,連夜送往北京。
就這樣,汪喬年和李自成結下了天大的仇恨,汪喬年成了李自成最痛恨的一個人。
【作者簡介】應軍,網名「首山望汝」,許昌市襄城縣人,農民。愛好文史,數十年來挖掘整理史料200多篇,被政協襄城縣文史委員會特聘為文史研究員,2017年當選襄城縣第十二屆政協委員。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部分來自網絡,部分來自「老家許昌」原創圖片庫,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本公眾平台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hnxc126@126.com 。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