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供血不足,是由於腦部血管出現堵塞,或腦血管狹窄,誘發局部血液供應不足引起的腦功能障礙。
臨床上,其發生主要與腦動脈硬化有關,一旦發生腦供血不足,就會對大腦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如:腦卒中、痴呆、偏癱等等,嚴重可因此死亡。
腦供血不足,臉上會出現3種表現,一個不占,說明腦血管還算健康
1、視物模糊
生活中,許多人會出現視物不清的現象,甚至是突然間失明、眼前蒙黑的現象,持續幾秒鐘或幾分鐘,之後就會恢復原狀。
因此,一旦出現此類現象,一定要提高警惕,很有可能是腦供血不足所致。
主要是由於腦部血流量減少,微小血栓通過視網膜動脈引起的。
2、面部發麻
當腦部血液供給不足,就會影響到腦部神經區域,從而會壓迫到感覺神經以及肢體神經。
經常表現為面部發麻、舌麻、唇麻以及一側肢體發麻或異物感。
因此,生活中一旦出現此類現象,一定要提高警惕。
3、哈欠連篇
若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哈欠接二連三的出現,一定要警惕腦供血不足。
研究發現,80%腦供血不足的人會出現頻繁打哈欠的現象。
同時,此類患者會出現夜間睡覺時不自覺流口水的現象,甚至在喝水時會出現被嗆咳咳醒的現象。
生活中,這3種飲食習慣會加速腦血管「老化」,需警惕:
1、攝鹽過量
正常情況下,每人每天食用鹽的量應控制在6g以內。
若攝入體內鹽分過多,就會導致體內的鈉離子增多,從而形成水鈉瀦留,促使血壓升高,增加血管壓力。
長期間下去,就會損害心臟,腎臟的健康,同時也會因此損害腦血管。
2、油炸過多
臨床數據顯示,多數腦血管發生堵塞時,均與高脂肪攝入有關。
飲食過於油膩,會攝入過量的脂肪,很容易導致脂類物質沉積於血管壁,導致血管變硬,變脆。
此外,血管中脂肪過多,還會導致血液粘稠,加重血管堵塞,進而形成血栓!
3、大魚大肉
飲食上經常吃大魚大肉,會導致體內脂肪、蛋白質等物質攝入過多,從而身體無法全部吸收。
就會導致體內脂肪堆積,誘發肥胖,同時會增加體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
如此,便會增加血液的粘稠度,導致脂質代謝發生變化,最終引發血管堵塞。
想要血管健康,平時應多喝水:
水有"最好的稀釋劑"之稱,主動喝水,保證體內水分充足,可稀釋血液,減少血栓的形成,預防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
建議:早起喝一杯溫水,稀釋早起時粘稠的血液;睡前喝一杯溫水,預防夜間突發血管疾病;三餐之間,注意少量多次,小口飲水,保證水分充足。
喝水時,可加入一些有利於養護血管的茶,控制血脂,防腦供血不足。
念露菊,富含降低血脂的必需元素——Anti-oxidants、三帖類化合物。
研究顯示,常服有助於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壞膽固醇含量,抑制脂蛋白合成,加速脂質分解,以此來達到降低血脂、預防心腦血管意外的作用。因此對於腦供血不足的人來說,可以每天喝一些。
想要血管更健康,謹記:少3事,動3處
【少3事】
1、少過勞
俗話說,勞逸要結合。
適當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有助於身心健康;
但是不要過於勞累,要知道,超負荷的疲勞,可誘發腦出血。
2、少抽煙
關研究報告顯示,約有80%左右的心血管患者,都有吸煙史。
這也就意味著,經常吸煙的人,發生血管疾病的機率要更大。
這是因為,煙草的煙霧中,是含有大量有毒物質的,會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影響血脂,血糖等的指標。
經常抽煙,會進一步引起血壓升高、血管炎症等,更會加速血管的堵塞情況。
3、少久坐
一個人,如果長時間坐久不動,保持一個姿勢,會使腿部的血液,淤積在下肢的血管中,久而久之,會凝結成塊,嚴重則會形成「血栓」。
所以,不論工作有多忙,都不建議長時間地久坐不動,要適當地站起身來活動一下。
【動3處】
1、捶胸
捶胸部這個動作,可以讓心臟加快工作,把新鮮的血液輸送到身體的各個地方,從而喚醒全身。
每日一次,每次左右各捶20下左右,注意動作不要過重。
2、甩手
雙手交替向身體兩側甩開,每天做20-30下即可。
經常做甩手動作,可增強血液循環,使氣血暢通,還能加強心臟功能。
3、快走
方法:日常散步的時候,適當地進行快走。
次數:每日飯後半小時,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快走20分鐘左右。
作用:堅持快走,可增強肌肉耐力,增加血管的彈性,進而保護血管健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DnfyG4BMH2_cNUg4DE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