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衛生計生服務室有這樣一位救死扶傷的好醫生

2019-11-01     鷹潭優生活

醫者仁心,有一個人,他救死扶傷,時刻牽掛老百姓的安危,盡心盡職履行一名醫務工作者的責任與義務,積極專研醫術,做農村老百姓健康的守護神,他就是艾良義,余江區劉墾五分場衛生計生服務室的一名醫生。

艾良義近照

1975年出生的艾良義,可以說是醫學世家,父親是當地出了名的赤腳醫生,哥哥是鷹潭人民醫院一名醫生,從小耳濡目染受父親的影響和對醫學的熱愛,艾良義聰明好學,初中畢業後在河北泊頭市衛生學院進修學習。1997年,艾良義正式自己掛牌在自己家開起了門診。

由於艾良義對人熱情,且醫療水平日臻成熟,很快他的醫術便得到了附近村民的廣泛認可。在鄉村,不管什麼病,鄉親們第一個便是想到艾良義,小到拔牙齒,大到危難病,甚至幫婦女接生,他都經歷過,幾乎是全科治療。

常言說,百病寒熱起,有時小病不看會延誤成大病。劉墾五分場村民徐生明說:「艾醫生態度好,醫術也好,老百姓危難病也放心讓他治,特別是對小兒發燒發熱有一套。」原來在艾良義醫生身上發生過這樣一件讓老百姓震憾而又欣喜的事。

有人說他膽兒真大

為老人量血壓

2007年的夏天,中童官塘於家有一名小孩剛過周歲,有一天突然發高燒41度多且一直高燒不退。孩子的奶奶慌了,在當地鄉鎮醫院治療一星期後轉至鷹潭某醫院治療。十多天後,病情並沒好轉,醫院醫生建議轉到南昌兒童醫院。

此時,孩子的奶奶聽到一位親戚介紹說:「我的崽女從來沒出過禮隆艾家看,可以去試一下。」

當時孩子抱來,依然高燒41度多不退,咳嗽氣喘,而且口腔燒成大面積的潰瘍,由於用多了抗菌素還引起了腸道菌群紊亂,情況十分危急,隨時有生命危險。

有好心人叫艾良義慎重:「大醫院都沒治好,萬一出現狀況,發生醫療糾紛怎麼辦?」

艾良義思忖再三,與其家屬商定,治一天,如果有好轉留下,沒好轉趕快送大醫院去。

經過艾良義用藥,第二天仍然還是高燒,但中途有4小時退燒了,這是沒出現過的事。孩子的奶奶便堅持要把孩子留下治療。

之後便是退燒時間增長,直至第四天才基本控制了病情。經過一個星期的鞏固治療,孩子痊癒了,讓孩子的奶奶喜極而泣,千恩萬謝。

為此,有人說艾良義膽兒真大,艾良義笑著說:「當時也沒想那麼多,只想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患兒治好。」

從死亡線上拉回來

耐心給病人講解

2006年,有一位病人,患有嚴重的肺心病,氣喘不停,造成全身出汗,嘴唇變黑,以至於尿失禁,在各大醫院治療沒有好轉。有一次特別嚴重,醫院讓家屬帶著病人備著氧氣回家。老人有四個兒女,輪流在四個兒女家住。老人拉回家時已經是凌晨兩點,為了讓遠在他鄉的老人另一個兒子能見上老人最後一面,才半夜敲響了艾良義家的大門,懇請他無論如何想辦法延緩一下老人去世的時間。

在家屬的強烈要求下,也抱著試試看的想法,艾良義對老人實施了救治。

當時老人臉色蒼白,幾乎沒有生命體徵。

「哪怕有萬分之一的希望也要試一下。」一夜的煎熬,一夜的救治,第二天,老人臉色竟慢慢紅潤,心跳與脈博恢復,老人起死回生。

從此不管老人住在哪,她一有病家屬便上門請艾良義過去。儼然艾良義成為她的專職的家庭醫生。不管颳風下雨,艾良義也是有求必應,隨叫隨到。

這一來二往的,維持了十多年,直至老人去年3月過世。

搶救溺水兒童

上門為村民服務

2010年9月的一天,一位4歲小孩與小朋友玩耍時,不慎掉入池塘,由於當時身邊沒有大人,延誤了救援時間,直至另一位小孩碰到一位路人,告訴他有小孩掉水裡了,路人便趕緊到水裡摸,才把小孩打撈上來。

孩子的親人呼天搶地痛哭不已,有人叫來了艾良義。

村裡人都認為小孩已沒有救了。當時,小孩面色蒼白,舌頭伸出,牙關緊閉,肚子滾圓,沒有了生命體徵。

艾良義見狀後,絲毫不敢怠慢,爭分奪秒,趕緊跑過去。首先為孩子清理呼吸道,拿來調羹撬開口,清出異物,並用手輕揉把小孩肚子裡的水倒出,然後再進行心肺復甦做人工呼吸,慢慢的,看到小孩有了輕微的自主呼吸,再進行輸液治療。

昏迷了4個多小時後,小孩輕輕的一聲咳嗽,讓家屬們欣喜不已。「孩子救回來了,艾醫生,你可是我一家的大恩人呀!」孩子的奶奶驚喜地感謝道,臉上掛滿了淚痕,這是高興的眼淚,幸福的眼淚。

做一名健康守護者

開展防治糖尿病健康教育講座

「2018年3日,我當上了一名免費門診醫生,感覺責任更大了。做為一名鄉村醫生,就要全心全意為老百姓服務。」艾良心這樣說也這樣做。

老人與孩子的健康對於在外務工人員是最大的牽掛,為了讓他們安心工作,艾良義在鄉村堅持了二十多年,有人勸他:「你有這麼好的醫術,幹嘛不到大地方發展?」

艾良義真誠地說:「我喜歡我的家鄉,況且這裡的村民也需要我。」

艾良義認真細緻地做好本職工作,同時做好公共衛生工作,即對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村民做每季度一次的上戶隨訪工作,做好健康教育,告訴村民健康的生活方式。

隨著城市擴大,農村人口減少,留下的大多為老人與小孩,農村人口老齡化嚴重,為更好地服務於村民,艾良義覺得要做好老人們的健康守護就要多學本領,開展一些養生業務,為此他又積極鑽研起中醫技術、養生醫學,並自費利用周末時間參加學習。現在他已報名參加了中醫院的針疚與拔罐的學習。相信學成之後的艾良義,醫學技術一定會得到一個更大的提升,為村民服務的熱情將更足。

來源:幸福余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DRTJW4BMH2_cNUgkUu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