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西藏誘惑於我們的,除了風景之外,就屬它的神秘了。這裡有著地球最初始的樣貌,諸多難涉足的地域,以及宗教的這層面紗……總之,這裡的一山一石,一花一木都透著神秘,藏著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
而《藏地羅生門》的作者羽芊及妙蓮,正是將西藏的這些神秘元素揉捏融合,才構建起了這本玄幻小說的創作源泉。那麼,這本小說中到底融入了哪些藏地神秘元素,現在我們來為大家細數一番。
西藏的唐卡
01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也被稱為藏族的」百科全書」。
在《藏地羅生門》中,唐卡被分為了七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看佛菩薩的腰身柔美和手指靈活,這是收藏級的唐卡最起碼的標準。
第二層次是看佛菩薩的瓔珞首飾是否華美細膩。藏族同胞總想把人世最美好的都奉獻給神佛,所以會細細妝扮自己所繪製的神佛。
第三層次是看佛菩薩的開臉慈悲。衡量佛像開臉的標準不是美而是慈悲。
第四層次是看唐卡的雲彩和花朵。這個層次的唐卡就是館藏級的了。
第五層次是看主尊是否空靈。透過佛衣能看到佛的身體,這是不世出的唐卡大師才能達到的意境。
第六層次就是傳說中的唐卡,這個層次的唐卡凡人根本不能盯著看,看久了你的靈魂仿佛都沒有了。這種唐卡取得大成就的修行者會把整幅唐卡觀想到自己的腦海里,閉眼用一根紅狐狸尾巴的毛來畫。
第七層次是五維空間的至凈唐卡。這種唐卡是修行者用一生時間觀想而構建的三維世界,再加時間加意識的五維世界,是可以進去的空間。
而第七層次的至凈唐卡,在故事中就是一個神秘的媒介,是往來「羅生門」的那一道門。可以帶異世界的人們逃到現在的美好世界,也可以帶人走進一個以羅剎為食物鏈頂端的黑暗世界。
佛教里的羅剎
02
羅剎,佛教中指惡鬼,指食人肉之惡鬼。《慧琳意義》卷二十五中記載:「羅剎,此雲惡鬼也。食人血肉,或飛空、或地行,捷疾可畏。」同書卷七又說:「羅剎娑,梵語也,古雲羅剎,訛也(中略)乃暴惡鬼名也。男即極丑,女即甚姝美,並皆食啖於人。」
這種只是在佛教中虛構的形象,卻被作者運用在了《藏地羅生門》中,並在書中為其打造了一個世界,一個被叫做「威哈訶卓」的地方。在那裡,他們是統治者,處於食物鏈的頂端,人類都只是他們的食物,甚至是肥料。
雖然這聽起來太玄幻,但這不禁讓我想到了美國加州藝術家 Barbara Daniels 創作的一組「反思現代社會中人與動物關係」的畫作,也就是在網絡上一度炒得很火的「當動物統治人類是什麼樣的……」,促使人們換位思考,發現那些被視為習以為常的現象,實際並非天經地義,相反地卻那麼的荒誕與恐怖。這本小說也同樣,給人賦以了新的視角,可以讓人們發現其實現在的生活已經足夠美好,只是有太多的不知足和自尋煩惱。
西藏的風景
03
西藏的風光因為有著最原始純凈的模樣,所以它們自帶著一份神秘感,而且更是少不了一些傳說故事的。於是,易貢的山、湖、花等,便為作者構建起了一個既具神秘性又賦探險性的空間。
杜鵑花海,也許你知道林芝的十里桃花,但你肯定較少耳聞易貢的杜鵑花海。每到四五月份的季節,這一帶被叫做「映天紅」的杜鵑,便會一簇簇綻放綿延十里百里,可以將天地都映紅。在《藏地羅生門》里,作者極賦夢幻的給這一片地方取了個名字,叫做「緋紅之地」。緋紅之地,是一處在易貢溝深處像蓮花一樣盛開的隱秘之地,在這裡幾個主角開啟了第一次探險之旅。
洞官拉錯,是易貢傳說中的「靈魂之湖」,在聖水河左岸支流的道格藏布盡頭。《藏地羅生門》里的洞官拉錯,成為了眾多唐卡畫師的聚集地,在這裡唐卡畫師門靜心創作著至凈唐卡。所有的動物也會聽命於洞官拉錯的召喚,不遠千里奔赴至此,將自己的毛髮獻給唐卡畫師們進行創作。
若果藏布,有著易貢露天的銀礦和採礦遺址。曾經波密王組織了三千來人在此挖礦煉銀,那時全西藏鑄銀幣的銀子基本上都出自於此。在河水不遠處的若果冰川邊上,還掉過一架二戰時駝峰航線的美軍飛機,殘骸現在都還在。
除此以外,《藏地羅生門》中還有諸多林芝地區的民間習俗穿插於其中,如工布藏家是如何招待女婿的,在林間遇見雙生猴頭菇的寓意……都待你去書中一一揭曉。
本文為玩轉西藏原創,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原創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和圖片版權均來屬於原作者和攝影師,轉載需經過原作者同意!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若未經同意隨意轉載就版權問題必追究其法律責任!
玩轉西藏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113808338@qq.com獲取更多信息。
▌圖片:肖楓
▌編輯:玩轉西藏【主編:肖楓 】
關於西藏旅行的話題都可以在這裡
討論
http://lyfzt.xizang.gov.cn/
西藏旅遊網
http://lyw.xizang.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