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大山,住進新房

2020-04-23   掌上曲靖

凌晨4點多,天還沒有亮,馬路鄉荒田村84歲的張長英老人早早地就起床了,平日裡一覺就能睡到7點多鐘的她不知怎麼地昨晚沒睡好。收拾好東西後,她安靜地坐在老屋裡,從來沒有離開過老屋的她不知道明天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但她知道自己要去會澤城了,並且再也不回來。聽已經搬進城、偶爾回家坐親戚的隔壁的老姊妹們說城裡很漂亮,住的房子比樹都高,許多人站在一個封閉的房間一樣的東西里,「呼」地一下就到自己家門口了,不用一步一步像上山一樣爬。除了幾件自己平日裡穿的衣服,她和88歲的老伴幾乎沒帶什麼,老姊妹們告訴她,不用帶太多的東西,新嶄嶄的床、桌子、板凳,還有那叫什麼電磁爐的事先都已經放在家裡了,自己不用出一分錢,只要帶上今年過年殺豬時煉的油,開開門就可以煮飯吃。在昆明打工的孫子說了,搬家當天他會回來,給爺爺和奶奶買全新的鋪蓋行李。知道自己要搬進城裡了,張長英逢人就說:「我真是好福氣啊,這把歲數了還能過上城裡人的生活。」

早上8點半,鍾屏街道雙河社區書記王朝雲就帶著他的「隊伍」準時到達會澤新城錢城佳園2組團,擺好桌子、支起電腦、對接各個環節,然後靜靜地等待他們的「新居民」,今天一整天,他們就將在這裡現場辦公,在念號、排隊、核實身份、錄入詳細信息之後,他們將鎮重地將那一串串發著光的鑰匙交到搬遷戶手中,那是他們步入新生活的標誌。

早上9點,10輛載著貧困戶的大巴車從全鄉各個村趕來,集結在馬路鄉政府門口,大巴車兩邊掛著「搬出大山天地寬,立志脫貧正當時」「扶貧開發顯真情,易地搬遷助民富」的標語。鄉政府全體工作人員立即出動,配合各村陪同一起前來的工作人員,給老鄉們送上冒著熱氣的盒飯,招呼他們吃飯、休息,還不忘慰問一下暈車的老人、婦女。下午2點,大巴車到達會澤新城錢城佳園2組團,這裡,就是247戶搬遷戶的新家。

下午2點半,曲靖日報社駐荒田村扶貧工作隊員張鵬舉和趙洋洋已忙得滿頭是汗,從早上從村裡一路照顧22戶搬遷戶來到縣城,兩人連水都來不及喝一口就又幫著老鄉找房子、搬東西、教他們如何使用電梯,當然,再忙再累,他們都沒有忘記給每家每戶照上一張「全家福」。

下午3點半,保安宗小穩終於長舒了一口氣,可以坐下來休息一會兒了。看著臉上掛著笑容、忙前忙後搬家的鄉親,他想起了幾個月前的自己。他是田壩人,也是易地搬遷戶,他的家在距離這裡步行約半個小時的一組團。進城後,原來當過兵、頭腦靈活的他就當了保安,跟很多一起搬進來的老哥們守護著自己的家園,每個月能拿到1700元錢。

下午4點半,曲靖日報社縣區部主任白全盛來到34幢3單元803室羅金髮家,他和他的同事們今天是專程從曲靖趕來看望掛包幫扶的荒田村的22戶搬遷戶的,祝賀他們喬遷新居。給老羅發了一支煙後,兩人聊了起來,老羅和妻子開心地說:「今天搬進來了,沒想到60平方的房子設計得這麼好,連熱水器都免費給我們安上了。小區里的環境很漂亮,我和小兒子住這裡,大兒子一家就住在旁邊的35幢,一家人可以相互照應。」

下午5點半,來自八道拐村的王鳳瓊家飄出了飯菜的香味,桌子上擺著炒好的臘肉、煮好的火腿。她的女兒張廣仙剛上二年級,十分喜歡新家,跑出跑進,這裡摸摸、那裡看看,小臉上綻開了幸福的笑容。王鳳瓊特地多做了幾個菜,她說:「搬新家了,無論如何都要多做幾個菜,這也是個好兆頭,菜做得越多,說明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下午6點,鍋碗瓢盆交響曲奏響,整個小區瀰漫著飯菜的香味,這種香味的名字,叫「嶄新的生活」。

……

這是2020年4月21日記者在會澤看到的馬路鄉247戶貧困戶搬出大山、住進新房的生動場景,這樣的易地搬遷,開始於幾個月前,並在未來的一段日子裡隔幾天都會發生,這場規模浩大的搬遷所帶來的,是人們搬離大山、告別貧困、過上更好的生活。

曲靖日報記者 張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