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年前,人類已經路上了阿里的土地。他們製作石器,將自己的日常生活場景刻畫在岩石之上。
公元前4世紀,先民們建立起強大的部落聯盟,勢力範圍涵蓋今日西藏大部分地區,人稱「象雄王國」。他們以條件最優越的象泉河谷為中心,在高原上遊牧、狩獵,在河谷地帶開墾農田。
他們打造黃金面具,從中原引入華的織錦。象雄王積累起雄厚的財富,以不容置疑的權勢調動萬幹人力,建造起規模龐大的都城。
但是高原上樹木稀疏,缺乏用於建築的木材,於是土質緊密的土林進入象雄人的視野。他們在土林上挖掘出結構複雜的窯洞,洞套洞,房套房,三室一廳、四室一廳,應有盡有;再配以其他建築,作為居所、宮殿、廟宇。
他們崇拜大鵬金翅鳥(瓊鳥),就連都城的外形也是如此,並因此得名「大鵬銀城」。
土林之上的都城,具有絕佳的防禦優勢。象雄王的財富聚於其中。松贊干布的妹妹從吐蕃遠嫁而來,她在歌中唱道:
我所嫁之地啊,是大鵬銀堡賽。從外面看是險峻山崖,從裡面看卻是黃金與寶石。(金書波《從象雄走來》,有修訂)
國王主導了物質生活,精神世界則由神明主導。雍仲本教就發源於岡底斯山脈。信眾們在石頭上刻寫圖案、文字,以求福報。今日遍布西藏的瑪尼石、瑪尼堆的錐形就此誕生。他們斌予雍仲符號神聖的含義,在宗教儀軌中被不斷使用。
他們建立起對神山、聖湖的崇拜。尤其是網仁波齊峰,因其巨大的十字溝槽與雍仲符號相似,而更受推崇。雍仲本教攜帶著象雄文明的基因,從岡仁波齊峰周邊地區發源的馬泉河,即雅魯藏布江的上游,向東傳播,影響力遍布西藏。
象雄王國存續了大約1000年。公元7世紀,象雄王的妻子,即松贊干布的妹妹,最終引來了吐蕃的大軍。象雄王國的輝煌終結了,但是屬於阿里的輝煌並沒有結束。
公元9世紀中葉,吐蕃的權貴們相互攻伐不體,由印度傳入的佛教與本土宗教雍仲本教產生了激烈的衝突,吐蕃王朝分崩離析。王子吉德尼瑪袞逃至象雄故地建立割據政權,並改稱象雄為阿里,意為「領地」。阿里之名正式吉德尼瑪襲分封諸子,其中一子統治了今日阿里地區,這就是古格王國。
象泉河谷、獅泉河谷、孔雀河谷的肥沃土地此時迎來了密集的開發。國王親自指揮修建水渠,灌溉良田無數。再加開展貿易往來,建立起高原「絲綢之路」。上羌塘鹽湖裡挖不盡的鹽,高山中挖不完的黃金,草原上采不完的羊絨………
古格王國以這些物產為基礎,富裕的古格王室用黃金迎請印度高僧,舉辦藏區最大規模的法會。佛教在阿里被空前傳播。
土林之上的建設高峰再次上演,寺廟林立、佛窟遍山。至於佛寺內部的壁畫,他們更是不惜重金。藝術設計上則融南亞和波斯的開放、誇張於一體,獨具特色,開一代畫風。尤其是女性神衹,短袖緊身式的著裝,乳房豐滿,腰肢纖細,胯部傾斜,肚臍顯露,盡顯人體之美。
古格的佛教大量吸引了本教的元素,最終取代本教成為優勢宗教。山形獨特且位於主要河流中心的岡仁波齊峰則成為佛教、本教等宗教共同認定的世界中心,每年從四方而來的朝聖者絡繹不絕。
最引人矚目的當屬國都的建設。王城在土林與群峰之中,依山而建。445間房屋、879孔洞窟、58座碉樓、28座,其相對高差為175米,居高臨下,地勢險峻,氣勢恢宏。山頂是王宮所在之地,從山腳到王宮,只有一條人工開鑿的暗道,四面懸崖,無遮攔,是冷兵器時代完美的城堡之一。
不過,輝煌燦爛的古格王國,後來被拉達克所滅,干年古堡逐漸荒廢,只留下殘垣斷壁和無數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