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不但是慢性腎病發展期間頻發的併發症之一,而且也是引起腎臟損害的「禍根」之一,就像高血壓腎病就是長期持續血壓升高導致的腎臟損害疾病。
腎病的濾過功能的失控,導致水鈉電解質的紊亂,進而引起腎性高血壓,久而久之就會轉化為全身性高血壓。假如腎病患者血壓控制不好,血壓高就像一個「定時炸彈」,時刻威脅著腎臟的健康,腎衰竭說來就來。
在我國高血壓患者大約有3億人,這其中並發慢性腎病的患者就有8000多萬,8000多萬是什麼概念呢?這意味著大約有66%的腎病患者有高血壓。因此,建議所有腎病患者,不管你現在的血壓是否升高,都要重視監測血壓變化。
慢性腎病患者高血壓應該降低到什麼水平呢?
從前傳統概念是降低至140/90mmHg左右。但是,目前已證實這一降壓程度很不夠,不能完全預防高血壓腎損害發生。傳統的觀點認為血壓降得「過低」會減少心、腦及腎臟血流灌注,影響這些重要臟器功能。但是,近年這一觀點已受到嚴重挑戰,不少腎臟病學者已進行了各種臨床試驗對其重新審視。
某權威研究院進行了多中心、大樣本、前瞻性的臨床對照觀察,比較了不同降壓目標值對延緩腎臟病患者腎損害進展的影響。其研究結果認定:對於尿蛋白超過1g/d (尤其出現大量蛋白尿)的腎臟病患者,平均動脈壓(MAP)必須嚴格控制達92mmHg才能有效延緩腎損害進展,而且,在相同MAP水平上,降低收縮壓(及脈壓)比降低舒張壓更重要。因此,建議尿蛋白超過1g/d的患者應將血壓控制達125/75mmHg。
在試驗中,尿蛋白少於1g/d的患者MAP被降到92mmHg與降到97mmHg預後無異,因此,建議此組患者應將MAP降至97mmHg (血壓130/ 80mmHg)。
腎病患者降血壓,教你3招穩住腎功能
第1招、堅持「兩按時」
按時服藥:一旦腎病患者發現血壓升高,就應該及時服藥。堅持服用抗高血壓藥物是穩定血壓的關鍵。
按時測血壓:每天測量血壓也很重要。應該從指數中看出服藥後的效果。建議高血壓腎病三期後的腎友應每天按時測量血壓三次,並做好記錄,以便及時發現異常並制定相應的治療措施。
第2招、堅持「三低」、「一規律」
三低:腎病患者出現血壓升高,主要原因是腎功能受損後,導致體內水鈉代謝紊亂。調整水鈉代謝情況,應配合低鹽、低糖以及低脂飲食。低鹽飲食可以鈉離子的攝入,幫助穩定血壓,低糖和低脂飲食可以有效控制血糖、血脂的指標,以免加重血壓。
一規律:規律的生活作息,對幫助穩定血壓更有益處,利於減輕腎臟的代謝負擔。
第3招、注意氣溫變化,預防感染
氣溫的變化對血壓有非常大影響,血管也有「熱脹冷縮」的原理。當天氣變冷氣溫下降時,血管會收縮,血壓也會隨之上升。在夏天,情況正好相反。此外,在秋季和冬季,人體的免疫力也會降低,其抗病能力將會很差。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導致感冒或感染,進而誘發腎臟的免疫炎症反應,加速腎功能的破壞,不利於維持疾病的穩定,進而引起血壓的升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