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燕跨界建築設計遭質疑,這次真的是「玩過了」

2019-10-23     西一安鮮

近日,演員江一燕獲得美國建築大師獎的新聞刷屏。

此前大眾對於江一燕的認知可謂好評如潮,不僅在影視劇方面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藝術人物形象,還曾因多年赴山區支教被粉絲親切地稱為「小江老師」。同時熱愛攝影的她,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了一幅幅動人的影像,並獲得過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中國區「華夏典藏獎」。以上愛好之餘她還熱衷於寫作,開通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小江的時間縫隙」,通過文字分享自己的生活點滴與感想。

但很顯然,以上各個領域的成就還不足以概括江一燕本人。除此之外,她還以歌手身份發行了個人EP和專輯,並自己為專輯歌曲作詞;與戶外品牌推出聯名設計裝備;擔當故宮文具體驗官、山區教育形象大使等等。翻閱江一燕的個人微博,幾乎都是關於教育、環境、歷史、公益等方面的宣傳和倡議,如果不是微博認證的「演員」標籤,你很難從她的日常動態中發掘出這是一位女演員的日常。客觀評價,作為一個粉絲602萬的公眾人物,傳播以上正能量的舉動我們是應該給予認可和鼓勵的

但是做得越多就錯得越多,這是我早年剛步入社會工作時,一位老前輩送給我的話,用在江一燕身上也同樣適用。

這裡就不提之前關於她情感問題的網絡輿論,此次「江一燕獲得美國建築大師獎」的新聞就引來了建築行業的一片diss。

那麼質疑點來自哪裡呢?江一燕的個人微博是這樣描述此次獲獎消息的:

從微博內容來看,先是說明了獲獎項目和獲獎種類,然後分享了自己在當地的見聞和獲獎好心情,質疑主要來自於最後一段話:「第一次參與設計,跨界建築,謝謝陪我一起執著的我們的Team。

對此言論我們先來看看網友在此條內容下的評論:

在質疑者看來,江一燕本人只是「LOVE JYY VILLA」私宅的擁有者,而並非建築設計團隊,也就是所謂的「甲方」。甲方對於自己房屋的設計提出各種各樣的想法並不稀奇,因為任何一個老百姓聘請裝飾裝修公司時,都會給予自己的個人見解。但是一般老百姓不會因為自己的住宅設計獲獎而如此刷存在感(媒體宣傳都是江一燕獲獎,沒有提設計團隊),或者自稱「跨界建築,感謝團隊」這樣類似於個人獲獎感言的說辭。

那麼網友的質疑到底是有理有據還是無中生有呢?我們先來了解美國建築大師獎的歷史以及其官方網站上對於該獲獎項目的詳細介紹,就能有一個較為客觀的認知和判斷。

美國建築大師獎的前身為AAP建築獎,截止到2019年舉辦了4屆,賽事旨在表彰全球最優秀、最具創意的建築、室內和景觀項目,展現和宣傳傑出的設計人才。

評選的規則是評選出建築、室內、景觀三大組別的獲獎名單,然後在三大組別中各評選出一個年度獲獎項目。換句話說:美國建築大師獎分別評選建築、室內、景觀三個方向的獲獎作品,然後再從三個方向的獲獎作品中各自挑選一個作品作為該年度的最佳作品。例如2019年共有278個項目分別獲得了美國建築大師獎建築、室內、景觀三大組別的獎項,但是獲得年度最佳作品的只有三個,分別為:UMS 里表都會憑藉「北京橡樹瀾灣」項目斬獲年度景觀設計大獎;另外兩位則由來自冰島的Basalt Architects設計公司拿下年度建築設計大獎,加拿大的Jean-Maxime Labrecque設計公司拿下年度室內設計大獎。

上圖為2019年獲得美國建築大師獎的三個最佳項目,筆者用藍色方框標註的就是獲獎項目的名稱、紅色方框標註的就是獲獎的設計公司/設計者,哪個項目、哪個設計公司、哪個設計者獲獎一目了然。

了解完美國建築大師獎的設立以及評選規則,我們再來看江一燕獲獎是否值得大眾質疑。

首先必須交代一個事實,此次美國建築大師獎在西班牙畢爾巴鄂古根漢姆博物館舉行,是對過去兩年(2018、2019)獲獎者的集體頒獎,江一燕微博內分享的「LOVE JYY VILLA」項目獲獎名稱為「LJ VILLA」,該項目是於2018年獲獎,只是在2019年才參加頒獎,獲獎信息如下圖。

大家應該一目了然,獲獎項目名稱:Lj Villa;設計公司:Garbers & James Architectural Studio。這也正是網絡上來自建築設計行業工作者質疑的原因之一,對此有記者聯繫了江一燕的經紀人,對方回應:江一燕所獲獎項可以通過公開途徑查詢得到。隨後我們打開《Lj Villa》的信息介紹,的確發現了江一燕的名字。

我們發現藍色框區域的首席建築師為雷加·貝爾斯(Thore Garbers),設計團隊名單中出現了江一燕的名字(紅色色框)。

《LJ VILLA》設計施工的整個過程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參與,誰也不清楚中間江一燕參與了多少,但是對於從事建築設計行業的網友們來說,一個沒有任何建築設計專業經驗+非首席建築師+自己是甲方的女演員,說出「第一次參與設計,跨界建築,謝謝陪我一起執著的我們的Team」這樣的言論,他們無法接受。

同時有網友爆料出設計成員中另一人的朋友圈截圖:

從該設計師的回應來看,參與全程設計的他並不認識江一燕,只是在得知對方是名演員,專程趕來祝賀設計團隊時才合了影

在筆者看來,建築設計是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在城市規劃、建築設計等領域,涉及到交互性、空間感、大面積的三維特性的設計天花板,門檻非常高,對專業性要求極度苛刻。很多從事專業建築設計及相關專業學習的人士都擺脫不了轉行以及難有作為的現實處境,他們對於建築設計及相關行業充滿敬畏,因為背後是無數個熬夜做圖、瘋狂掉發的痛苦經歷。

因此當一個項目甲方、設計團隊成員突然發聲,以一種「個人成就」的語態和宣傳口徑對外釋放這一獲獎消息時,或許作為吃瓜群眾會被這樣的噱頭吸引、關注、點贊,但是對於專業從事該行業的從業者來說,如果是設計公司和首席建築師來發布獲獎感言都理所應當,但是一個以項目甲方作為設計團隊成員來大談「跨界建築、感恩團隊」,在建築從業者和學習者來說就是惺惺作態和裝腔作勢了。

對此筆者僅用三個字評價:玩過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BdPFm4BMH2_cNUgOl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