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碧碧 — 90後,教育機構校長,時髦人經銷商,希望可以用文字傳遞力量
稿件來源:秋葉寫作特訓營
助教:林琳
編輯:燕子
好友小A是某公司的行政,昨天打電話跟我感慨:「我要是早點聽你的,做一份副業就好了.....」
細問之下才知道,他們公司面臨倒閉的風險,而他唯一收入來源就是工資,一旦失業,後果不堪設想。
每天朝九晚五上班,拿著固定工資,支付完房租、房貸等費用,工資卡里就所剩無幾。難以抵抗生活中不期而至的意外。
「以你的存款,不工作能撐幾個月?」這幾乎是職場人難以擺脫的心靈拷問。
在當下,沒有任何一種職業是安全的。產業的更迭,風口的轉換,都會讓人們面臨失業的風險。
你需要擁有不出門也能賺錢的能力,而副業就是最重要的plan B。
一、為什麼你需要一份副業
第一,副業可以增加收入
很多人都在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打拚,但僅依靠主業收入,完全不能支撐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大家都知道薛之謙,不僅是歌手,還額外做了不少副業,他最響亮的口號就是,「我用副業養活我的音樂」。
比如「上上謙」火鍋店,在他最低谷的時候,讓他有錢出歌,做唱片。另外,薛之謙還創立了一個服裝品牌,賣起潮牌衣服。即使不做歌手,薛之謙也能輕鬆躺賺。
明星都如此重視副業發展,更別說副業對普通人有多重要了。
王爾德說:「 在我年輕的時候,曾以為金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現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確如此。」
錢不一定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多一份事業,多一份收入,也給你的人生帶來更多可能性。
第二,副業可以規避風險
如果只有主業,那麼意味著收入來源只有一種。一旦失業,拿什麼養家餬口?
2020年初,很多企業因為突如其來的黑天鵝事件受到了影響,面臨倒閉危機。問卷調查顯示,大部分企業最多只能維持3個月,只有少數的企業能維持6個月以上。
這意味著大批量的員工可能因此而失業。
如果這時候有一份副業,對風險的抵禦能力會大大加強。
要是副業發展得好,甚至可以副業變主業,實現事業的成功轉型。
第三,副業可以提升格局
《副業賺錢》中提到:「副業其實是一種輕創業的模式,你就是這個副業的CEO,你的眼光和格局一定要比你在職場上更高和更全面。」
我們的本職工作大多是為老闆打工,更多的是員工思維,升職加薪的機會也有一定限制。
有的人混了一輩子還是只能在職場底層發展,一眼就看得到盡頭。
但副業更多是自發選擇,時間自己安排,經營的主動權更強。還能在實戰中了解、學習商業法則,提升商業格局。
在這個過程中,你從員工思維變成了老闆思維,你會突然明白,老闆為什麼做這樣的抉擇,明白老闆想要什麼,更有利於推動主業的發展。
二、副業雖好,別忙開啟,預先判斷不可少
有朋友說,既然副業這麼好,那我是不是趕緊選擇一份副業就開干呢?是不是每一份副業都值得投入?
顯然並不是。很多人看到別人賺錢,也不管是否適合自己就急忙往上沖,根本沒有自己的判斷和思考。
開啟副業以前,有兩點預先判斷至關重要。
1. 副業選擇要考慮啟動成本
第一是經濟成本。
投入合理的金錢,會大大降低風險成本,提高成功率。
朋友娜娜曾加入一個團隊。剛開始說得特別好,產品分分鐘就能被搶空,你囤貨越多,單價成本越低,賺的錢就越多。
幾個姐妹聽得熱血沸騰,沒考慮太多就囤了幾十萬的貨。
很快群主就有了別的方向,完全不管她們,團隊群龍無首,做了兩年的項目沒有回款,手上的貨根本賣不出去。
所以,當你還沒驗證項目是否可行的時候,不要盲目投錢。
第二是技能成本。
做副業賺錢並不是輕鬆的事情,如果在主業知識技能的基礎上進行延伸,會更容易發展。
「知識網紅」秋葉大叔,就是一個很好的成功例子。
秋葉大叔精通PPT,對網絡上的各類社交媒體、論壇網站都「摸得門清」,他帶著團隊研發了PPT、社群運營等在線教育課程,並成立秋葉商學院。
而這些都只是他的副業,他還有一個身份是武漢工程學院副教授。
秋葉大叔說,很多都是「順勢而為」,主業積累了授課經驗,緊接著順應網絡發展,做在線教育課程,於他都是有跡可循。
這份和本職工作關聯度很大的副業,不僅實現了秋葉大叔的個人價值,獲得財富,也因為這項副業提升了學校的知名度,可謂是相輔相成。
2. 副業選擇要考慮發展前景
首先要考慮市場需求。
做副業也需要用商業的角度去衡量,綜合判斷項目能不能成功,有沒有市場。
而不是單純地感性思考,你的感覺沒什麼用,市場的認可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是產品質量好。
不管是自己研發的產品,還是帶貨賺錢,都必須嚴格把控產品質量,自吹自擂終究會被揭穿。
產品質量不過關,最終損人不利己,發展也不會長久。
最後是選擇良好的平台。
投入團隊做副業,當然要考慮平台;即使是一個人創業,也需要藉助合作平台的力量。
靠譜的平台一定有完善的管理機制,幫助每一個人找到突破口,而不是靠你孤軍奮戰。
我在2019年給自己定下了目標,要好好提升各項能力,多賺錢。迷迷糊糊過了一年,卻完全沒有突破。
後來,我關注5年的博主宣布成立項目,並且開始招經銷商。
被副業的趨勢浪潮吸引,我深入了解一番,發現這個平台有幾個突出的優勢,有權威背書,有培訓體系,有保本制度,因此選擇加入。
果然,背靠好的平台,我迅速回本,開始踏上副業穩定變現之路。
三、腳踏實地,步步為營,發展副業有方法
當我們通過前期判斷,對副業的選擇有了方向,還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腳踏實地才能發展好自己的副業。
1. 結合實際、明確目標
美國游泳好手費羅倫絲,在某個濃霧的清晨,從卡姆林納島進入冰冷的海水,朝著加利福尼亞海岸游去。
但是在15個小時零55分鐘之後,費羅倫絲放棄了,這時候她距離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
後來她說,令她半途而廢的不是疲勞,也不是寒冷,而是因為她在濃霧中看不到目標。這是費羅倫絲一生中唯一一次沒能堅持到底。
這也是很多人在發展副業初期容易挫敗的原因,看不到明確的目標。要麼貪功求快,專注度大打折扣;要麼過於小心,錯失了很多機會。
正確的做法是結合自己的時間、經歷、經驗、人脈、金錢、技能六大條件,制定一個短期內與主業平衡發展,長期看又可不斷增加個人身份標籤的目標。
2. 多面思考、盤點資源
有了目標之後,我們還需要對自己的資源進行盤點。
秋葉大叔說:「經營企業就是經營企業的資源管理能力。」同樣的,要發展副業,也需要對自己的資源進行管理。
這裡提供3種資源盤點方向。
一是知識技能。可以結合主業,梳理自己擅長的部分,將自己具備的知識技能一一羅列出來,進行對照。
想要成功,就要做能力範圍內的事情,並把它做到最好,而這個能力範圍是有明確邊界的。
二是人脈關係。職場中,對於個人來說,專業是利刃,人脈是秘密武器。
朋友圈認識的都是什麼類型的人,關係親密度如何,自己可以提供什麼價值,對方可以提供什麼價值。
梳理出一份「人脈地圖」,你會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三是渠道資源。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為個體帶來了渠道資源。朋友圈、公眾號、社群、知乎等等,都可以成為我們的渠道。
一旦建立資源管理意識,在自己積累的資源基礎上,副業發展才能事半功倍。
3. 認清自我,錨定模式
《副業賺錢》的作者Angie在書中分享了5種常見模式,每個人都需要對自己有清醒的認知,找到相對適合自己的模式,開啟你的副業之道。
第一種類型:低門檻型副業
暫時沒有突出的專業技能,或者經濟壓力比較大,建議選擇低門檻副業。
最常見的是依託分銷平台賺取佣金。比如貝店、有贊商城等,可以點擊分銷連結,銷售平台上的產品。
第二種類型:服務型副業
如果你具備一定知識技能,但不知道如何設計成課程,建議你可以從服務型副業做起。
比如你審美好,攝影質量高,但還沒有打磨出教授攝影的授課能力,你就可以先接零單幫人拍照。
第三種類型:平台合作型副業
不但具備專業知識技能,還會做課程研發,你就可以尋找平台進行合作。
我的同事,就曾經在業餘時間把PS技能打磨成一門課程,後來與千聊等平台合作,借用平台的力量進行銷售,收入很好。
第四個類型:專家型副業
如果你在某個領域做了很久,並打算深耕下去,那你就可以考慮做專家型副業。
最常見的是做與你能力相匹配的諮詢師。
有的全職媽媽在親子教育方面有很多積累,就是通過這樣的路徑,藉助知識星球、在行等平台做付費諮詢。
第五個類型:自運營型副業
這種方式適合全能型選手,同時具備產品人、運營人、媒體人三種能力,可以考慮自己運營副業。
很多強大的自媒體人就是這樣的模式,自己生產內容,運營自媒體平台,還能主動推廣,獲取流量變現。
寫在最後的話
李海峰老師說過:「不要等到很厲害了才開始,你要先開始才會變得很厲害。」
與其被動獲取收入,不如主動創造營收。
成熟的人永遠都會有plan B。
如果你也想要一份副業,恰巧又喜歡寫作,不如把寫作當做一項副業吧。
加入圈子【秋葉書友圈】,手把手教你寫作變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