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號不是靈丹妙藥,現在有1.5萬英國小留學生,是因優質教育短缺

2020-04-09     教育思享

搖號掛牌、搖號公租房、搖號配租、搖號買房、搖號上學……

「搖號」成為了相關部門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似乎沒有搖號解決不了的問題。但是需要提醒的是,我們應該謹防「搖號」成為解決各類問題的長期手段。

在許多人看來,唯有搖號才能彰顯公平,甚至有人叫出了運氣也是一種實力的怪論。或許搖號可以作為一種應急措施,但是身為城市的管理者,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不是抱著搖號「妙方」不放。

而在眾多搖號政策中,最為讓人頭疼的便是搖號上學。

不久前,上海市教委11日公布《2020年本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等作為招生依據,不得以面試、測評等名義選拔學生;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搖號錄取。

除了上海外,其他地區也出現了搖號上學的相關政策。對於教育方面的搖號政策,並非新的產物,而是已經有了一些年頭。

可以說,如今的搖號取代了成績,似乎更加的公平。但是仔細想來,真正如此麼?

曾經窮人憑藉苦讀,尚有一絲獲得優質資源的機會。可是如今,需要實力的同時,還要運氣,在這樣的政策下,著實讓很多寒門子弟陷入到了迷茫之中。首先不談搖號是否有人為的操作空間,先談談萬能的搖號政策,在孩子上學上存在什麼樣的問題。

曾經網絡上有些家長吐槽:愛學習的孩子可能因為搖號,失去本應該獲得較好教育資源的機會;而不愛學習的孩子,卻可能因為搖號,獲得了更好的教育資源。

當然,這或許是一種特例,但是也足以看出搖號下,存在教育資源的浪費。並不是說學習不好的孩子不應該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只是對於喜歡學習的孩子應該得到更好地培養。在搖號政策下,彰顯的平等教育,恐怕還有待商榷。就如同大飯量和小飯量給了同樣的飯量,這樣可能是大飯量吃不飽,小飯量吃到撐,到底是否公平值得深思!

教育方面的搖號政策可以作為應急措施,但不能成為一個地方在解決教育資源短缺的長久手段。

畢竟教育既關乎一個家庭對子女的希望,也關乎一個國家的興衰。相關部門應該加大教育資源的投入,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資源短缺的問題。否則,最近網絡上極為有爭議的1.5萬留學英國的小學生現象,可能還只是一個開始。

我們有理由相信,那些讓孩子從小出國在英國求學的家長,並非希望孩子留在國外,成為外國人,而是真的希望孩子能夠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但是,試問那些從小經過國外教育的文化洗禮,即便是骨子流淌著中華血脈,恐怕也難對中國文化有著極強的認同感,其結果可想而知。

或許,可以說曾經1.5萬留學英國的小學生,並非是家長有意為之,而是國內優質資源短缺,遲遲不能解決的必然結果。因此解決當前教育資源短缺的問題,不能在寄托在搖號政策之上,而是要從根本上解決,上孩子有學上的同時,也能上好學。

聯繫這些年,社會各界對於教師地位和福利提升的呼籲越來越高,不僅僅印證了中國教育資源的短缺問題,而且更說明了中國在這方面正在積極改變。

值得慶幸,我們已經發現了搖號下教育的癥結。也相信這樣的問題,解決也只是時間上的問題,期待未來家長不再為孩子上學犯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5p0YXEBrZ4kL1ViDcF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