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錘的三國演義細節解密,已經講到了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出場或沒出場的各地割據諸侯。在已經開始了多集的兗州部分中,我們已經講到,曹操在順風順水二次攻打徐州的時候,意外遭遇了自己的生死之交張邈和股肱之臣陳宮的反叛,只好倉皇在徐州前線收兵,緊急回師與張邈、陳宮引來的梟雄呂布做決戰。雙方在之前的幾次前哨交戰之後,最終把決戰的地點選在了濮陽這個戰略要地。
上一期我們已經提到,雙方在濮陽已經爆發了兩次殘酷的前哨戰,結果是曹操一次戰敗,一次算雙方互有勝負(呂布雖然圍住了曹操,卻沒攻破曹操的陣線,曹操從容趁夜跑了)。
在經歷了兩次前哨接觸之後,雙方都已經知道了對方的斤兩,曹操雖然之前說大話,評論呂布不足為患,但是呂布的并州精銳顯然也在前哨戰中給曹操留下了深刻印象。不過從後世來看,曹操在濮陽集中的兵力可能更多一些,因此雖然戰鬥力不如呂布的并州騎兵,可是曹操軍還是能夠保持一定的均勢。
在這種情況下,曹操為了奪占濮陽,開始了他的冒險。按照小說《三國演義》的描寫,此時的曹操決定鋌而走險,險中求勝。書中說道:「操因新敗,正在躊躇,忽報田氏人到,呈上密書云:『呂布已往黎陽,城中空虛。萬望速來,當為內應。城上插白旗,大書」義「字,便是暗號。』操大喜曰:『天使吾得濮陽也!』重賞來人,一面收拾起兵。」
小說還特別說了一下,喜氣洋洋的曹操並不知道的是,這個田氏做內應,其實是假的,是陳宮向呂布獻的反間計,田氏聯絡曹操這件事完全是陳宮在濮陽城裡設下的一個陷阱。
這一段小說內容,是根據東漢時代成書的《獻帝春秋》的內容做的加工。只不過,《獻帝春秋》裡面是這麼說的:「太祖(就是曹操)圍濮陽,濮陽大姓田氏為反間,太祖得入城。」請注意,這段文字跟上面大錘引述的羅貫中《三國演義》的故事情節,正好是反過來的。
在小說里,是田氏受了陳宮的指派,跑到曹操這裡來施展反間計。而文獻中,是說曹操派遣田氏,在呂布那裡施展了反間計,這才讓曹操得以成功帶兵入城。
為什麼羅貫中會直接把歷史給反過來編寫呢?他還真是有理由的,那就是,濮陽之戰的結果確實造成了曹操被坑了的這個效果,因為在田氏內應之下,曹操帶兵衝進濮陽城,然後就遇到了呂布軍精銳騎兵的強力反擊,全線潰敗,連曹操本人都差點被幹掉。所以從效果來說,田氏到底是誰對誰下的反間計,這個其實是非常令人疑惑的。
而且目前只有《獻帝春秋》一家記載了田氏的反間計一事,其他文獻都沒有記載,都只記載了呂布軍與曹操軍在濮陽激戰,曹操軍崩潰了,導致曹操狼狽逃命。
之前大錘曾經在上一章說過,曹操軍對陣呂布軍,雖然沒有優勢,但是因為人多勢眾,指揮有方,同時對面呂布軍精銳有限,突擊力不夠,因此雙方在戰場上的態勢,實際是差不多的,曹操可能稍微差一點點。怎麼曹操這次就崩得這麼快呢?
而且請注意,這次曹操突襲濮陽,並不是沒有準備的,相反,老曹在之前的作戰中,明顯發現呂布軍比較難啃,因此他為了堅定部下此戰的決心,還搞了一出曹操版的「破釜沉舟」,當初項羽是渡河攻打秦兵,以寡敵眾之下,把撤退的船隻吃飯的傢伙都給損壞了,以示有進無退的決心。而老曹的山寨版破釜沉舟則是放火,他把自己進入濮陽的城門給點著了,火光沖天,意思就是老子衝進城裡了就沒打算從這個門再退出去。
放火之後,曹操軍大舉沖入濮陽城,然後,曹操軍就敗了。
這是因為,呂布軍的精銳騎兵不僅在城裡等著他,而且直接突擊了曹操軍最薄弱的部分——青州兵。青州兵是曹操剛剛才穩住的青州黃巾軍中的精銳,但是,請注意,青州兵的精銳只是相對於黃巾軍來說的,如果青州兵真的相當於各地諸侯軍中精銳,比如公孫瓚的白馬義從那個水平,那麼當初,曹操與黃巾軍的交戰結果就不是黃巾軍被收服了。
況且,青州兵剛剛投降曹操不久,軍隊內部的組織和結構都不穩,因此直接上來就面對呂布手下最精銳的并州騎兵的猛攻,立即就崩潰了。而青州兵的崩潰,直接導致了整個曹操軍的陣線崩潰,曹操軍被濮陽城裡被呂布軍打得抱頭鼠竄。萬般無奈之下,曹操只能沖向剛剛自己放火點燃的城門,向城外跑。
結果在衝過失火的城門的時候,老曹被火燒傷手掌,從馬上摔了下來,立即成了呂布軍的目標。《三國演義》在這段歷史情節的基礎上有精彩的演繹,是這麼說的:「操以手掩面,加鞭縱馬竟過。呂布從後拍馬趕來,將戟於操盔上一擊,問曰:『曹操何在?』操反指曰:『前面騎黃馬者是他。』呂布聽說,棄了曹操,縱馬向前追趕。」
在真實歷史中,曹操沒有遇到呂布本人這麼戲劇性的場面,但是在當時的大戰中,他被自己放的火給燒傷、跌下馬去之後,確實遇到了呂布軍騎兵,並且問他「曹操何在」,曹操裝模做樣的給人家瞎指路說「乘黃馬走的,就是曹操」,這才逃過一劫。之後曹操在樓異幫助之下又找了一匹馬,這才逃出生天。
濮陽大戰的結果就是曹操軍大敗虧輸,但是,兗州大戰的劇本仍舊還有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結局。下一期三國演義細節解密,大錘繼續為您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