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今日頭條和江蘇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步鳳鎮正式達成合作,為長眠於五條嶺烈士陵園內尚未聯繫上親屬的烈士,尋找親人。
52歲的卞康全,是江蘇鹽城步鳳鎮慶元村人。在他家東邊不遠處,就是鹽南阻擊戰犧牲烈士的安葬地——五條嶺。
1947年12月,2000多名指戰員在那場戰鬥中獻出了年輕生命。由於戰事頻仍,條件所限,這些烈士的遺體,被安放在挖好的五條壕溝中,用土掩埋,堆成五條長嶺,連姓名都未能留下。
當年,卞康全的爺爺卞德容,參與了掩埋烈士的遺體。之後,從爺爺到父親,再到卞康全,祖孫三代人相繼成為這些「無名」烈士的守護者。
2009年,經過卞康全和鹽城、淮安等地黨史、民政部門的努力,收集整理出了836名安葬在五條嶺的烈士姓名和資料。
為這些烈士找親人,就成了卞康全心頭的大事。10年來,通過各種途徑,卞康全已為330位烈士找到親人。可還有506名有名字的烈士,他們的親人在何方?還有1000多名烈士,他們叫什麼名字?他們來自哪裡?
今日頭條「尋找烈士後人」公益項目與卞康全取得聯繫時,他非常激動,希望能藉助今日頭條的力量和技術,讓這些烈士都能魂歸故里。
五條嶺烈士陵園
2000多名烈士
五條嶺烈士陵園,位於江蘇省鹽城市開發區步鳳鎮。墓區為東西向的五條土堆,連成五個縱列的墓群。每條土嶺長約50米,高不過1米,共有烈士墓489座,掩埋著2000多名解放軍烈士的遺骸。
烈士墓
1947年11月下旬,蔣介石調集13000餘人,對解放區發動進攻。為分割包圍,進而聚殲進犯的國民黨軍隊,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及鹽城地方部隊,在鹽城以南的大團、便倉、伍佑一線,與敵展開了慘烈的鹽南阻擊戰。
從12月27日至12月30日,敵我雙方在天寒地凍的惡劣環境中,整整激戰四晝夜,2000多名解放軍戰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鹽南阻擊戰一結束,解放軍主力就奔赴新的戰場,所有後事移交地方處理。鹽東縣政府組織縣總隊、民兵和群眾含淚將犧牲的2000多名烈士遺體運至港南村(現步鳳鎮慶元村)的一塊空地上,集中安葬。由於戰爭環境的限制,只能將一具具烈士的遺體分別安放在挖好的五條溝內,然後用土掩埋好,堆成成東西向的五條長嶺。
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裡,由於墓地簡陋,地處偏僻,五條嶺背後的故事鮮為人知。直到2009年,當地政府撥款修繕了五條嶺烈士陵園,人們才漸漸了解到這段歷史。
「他們是我們最親的人」
每天早晨7點,來到陵園後,卞康全都要面對著烈士墓,鄭重地說一聲:「今天我要幫你除草了」「今天我要給你擦拭墓碑」……
烈士陵園內景
「這是心底里的一種敬畏。要把這些烈士當成活人來看待。」卞康全如此解釋自己的行為。
每天,卞康全都要給陵園掃掃落葉、除除雜草。要是看見墓碑髒了,他還要逐一俯下身,擦拭一番。除了午飯時間,和偶爾的瑣事,他會在陵園一直待到天黑。
從爺爺卞德容開始,卞家人已在此守護這些烈士72年。72年前的冬天,卞德容參與掩埋烈士遺體時,他的妻子攙著8歲的兒子卞華就站在旁邊。
「這些烈士都是為老百姓犧牲的,是我們最親的人。」卞華的母親對卞華說。此後,卞德容夫妻倆便常常帶卞華去五條嶺填土修墳。後來,卞華又開始帶著卞康全,為烈士墓清除雜草、填墳祭掃。
「我母親生前一直叮囑我,要把他們(烈士)當成我的外公。給他們守好墓,等待他們的親人來尋找他們。墓要是沒了,人家來找什麼?」卞康全說,他有個遠房的外公名叫程步鳳,當年因為革命而犧牲,家人將他的遺骸取回安葬,步鳳鎮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而這2000多名烈士,他們的親人知道他們安葬在這裡嗎?」
守墓的日子,一天天逝去;前來祭掃的親人,卻一直沒有蹤影。直到1991年清明,一個陌生的中年女子出現在卞康全家門口,找他借一把鐵鍬。
「你借鐵鍬做什麼?」卞康全好奇。
「我為我的父親添點土。」
原來,女子名叫陳繼業,她的父親正是在鹽南阻擊戰中犧牲的陳同桂烈士,按照父親倖存戰友的指引,多年尋找之後,才輾轉來到這裡。這是卞康全見到的第一位來五條嶺祭掃的烈士後人。
「我提了把鐵鍬,跟她一起去添土。」卞康全說,當時的五條嶺,沒有圍牆,很是荒涼。因為她也不知道父親安葬在哪一條嶺里,她就在每條嶺添上三鍬土。
等五條嶺都添過土,淚水灑滿墓地之後,陳大姐對卞康全說:「我的身體不太好,以後每年清明,你能不能幫我添幾鍬土?」
卞康全答應了。
寫信為烈士尋親
幾年後,陳繼業捐獻了1400多元,為這些烈士建了一座烈士紀念碑。2009年,當地政府撥款修繕五條嶺烈士陵園,並陸續整理出了一份烈士名單,上頭記錄了836名安葬在五條嶺的烈士的姓名、籍貫地、部隊番號等信息。
當地政府整理的烈士英名錄
看到這些名字,卞康全興奮了。這意味著,他可以主動為烈士尋親了。
2010年4月,他開始對每一個來陵園參觀的人進行登記。「如果遇到和烈士同一個縣的人,我就請他們回去之後,幫忙找找這些烈士的親人。」卞康全說,到現在,他已登記了整整七大本來賓登記簿。
卞康全在烈士陵園內
但收效甚微。「我該如何告知這些烈士的親人,烈士安葬在這裡呢?」卞康全想到了一個最原始的辦法——寫信。
「茲有您家先人XXX烈士,資料查得在1947年鹽南阻擊戰中壯烈犧牲,被當地人民群眾安葬在鹽城市步鳳鎮慶元村二組(原港南組)的五條嶺烈士陵園中,今致函您家,特告之,了結七十一年尋找之心愿。」
信的落款是:五條嶺守墓人卞康全。底下還留有他的聯繫方式。
數年間,他按照烈士名錄上的記載,給400多位烈士的家鄉寄出了信件。寄送的地址,有的能具體到村莊,有的只能到鄉里、縣裡或者市裡。
這些帶著卞康全希望的信件,像是蒲公英的種子,從五條嶺飛起,播撒到了全國各地。
可相隔數十年,沒有確定的地址,沒有具體的收信人,也沒有聯繫方式,甚至連信件要寄送的地址都不在了,寄出的大多數信件,要麼從此杳無音信,要麼被蓋上「無人接收」的紅印,退了回來。
希望在漫長的等待中,一次次升起,又一次次落空。直到有一天,卞康全的手機鈴聲響起,電話那頭傳來哭泣的聲音。
卞康全知道:烈士的親人找到了。
「願意一直做下去」
就這樣,在卞康全的不懈努力下,蒲公英越飛越遠,雪球越滾越大。
媒體報道、政府介入、志願者參與,隨著越來越多人加入到為烈士尋親的行列,越來越多烈士的親人被找到。截至目前,陵園內安葬的烈士中已有330名找到了親人。
「我只是寄出一封信。如果沒有那麼多熱心人士的幫助,不可能幫助這麼多烈士找到親人的。」卞康全說,為烈士尋親的一路上,有許多艱辛,也有許多感動。
很多烈士親屬給卞康全打來電話,確認相關信息後,都會不住地感謝。有時候遇到烈士的親人很窮,可他們得知先輩安葬在這裡時,坐了幾天的火車和大巴來到這裡。
烈士的弟弟、兒子、侄子……烈士的親人們通過各種方式來到五條嶺。距離的遙遠、時間的消逝,都無法阻斷親情的力量。
每次看到烈士親人在墓碑前哭泣時,卞康全總是默默地陪伴著。有時,他也跟著一塊流淚。他知道,幾十年的遺憾,需要有個情緒的出口。
卞康全
2019年11月5日中午,當今日頭條「尋找烈士後人」公益項目的工作人員聯繫上卞康全時,他正一如既往地坐在烈士陵園的涼亭內。聽聞今日頭條能用精準地理位置彈窗技術,幫忙尋找烈士親人的消息後,他言語裡透露著激動,「感恩你們為烈士尋找親人!我把還沒找到烈士親人的烈士名單發給您,希望得到你們的幫助,早日聯繫上烈士的親人!」
之後,今日頭條與江蘇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步鳳鎮正式達成合作,共同為長眠於五條嶺烈士陵園內尚未聯繫上親人的烈士,尋找親人。「這是一件好事。希望藉助今日頭條的平台和技術優勢,讓更多烈士魂歸故里!」步鳳鎮副鎮長王潛深說。
如今,卞康全的兩個孩子都長大了。大女兒已經出嫁,小兒子剛剛19歲,今年秋天去部隊當兵了。
「只要我能做,就願意一直做下去。」卞康全說,他希望有一天,烈士陵園內的2000多名烈士,他們的名字都能被刻在紀念牆上,他們的墓碑,都能有親人前來祭掃。
緬懷先烈功績,告慰先烈英靈,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今日頭條公益尋人發起「尋找烈士後人」項目,與江蘇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步鳳鎮合作,為長眠於五條嶺烈士陵園內尚未聯繫上親人的烈士尋親。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體接力尋找烈士後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日頭條誠邀全國各地媒體一起參與到「尋找烈士後人媒體志願服務團 」中來。
如有烈士後人相關線索,或希望共同參與尋找烈士後人的媒體,歡迎聯繫頭條尋人(郵箱:[email protected];電話:010-58341776、010-83434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