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經歷三次失敗,虧損一億元,用一桶泡麵打造600億食品帝國!

2020-04-03   每日快消

他三起三落,先在蓖麻油上遭遇慘敗,後又在蛋酥卷上賠了2000多萬。此後26年,卻在一袋小小方便麵上找到靈感,一舉做出1200億的食品集團。

他就是「康師傅」的締造者,頂新集團創始人魏應州。如今,魏應州旗下擁有康師傅、味全、德克士、福滿多、全家便利等20多個品牌,營業額高達5000億,海峽兩岸的員工多達10萬人。

借款做椰子油,賺到第一個1000萬

1954年,魏應州出生於台灣彰化,家裡有姊妹7個。曾祖父是福建永定人,早年赴台經商。1958年,父親子承父業,在村裡辦了一家「鼎新」小油坊,主要生產蓖麻油、棕櫚油。

自打10歲開始,魏應州就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成天跟著父親屁股後面榨油。不過,儘管全家辛勞10多年,業務並沒有什麼起色,直到1979年父親去世,油坊還是局限在周邊的四、五個村裡。

等到魏應州25歲接管鼎新時,帳上只剩下250萬資產以及300多萬的債務。最慘的時候,工人半個月工資都發不出來,門口天天有銀行催債,威脅要查封工廠。

於是魏應州決定該做件大事了,那就是做椰子油。他找他的四叔又借了200萬,一口氣收購下彰化的1萬多棵椰子樹。事實上,椰子油常溫下可以長期保存,而且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健康又營養」,效果特別好,受到大眾的喜愛。

正是靠著椰子油,魏應州不僅還清了300萬債務,帳上還存下200多萬。此後8年間,魏應州又將觸角延伸到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等6款產品,他也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0萬。

創辦工廠,投廣告,賠了2000多萬

由於台灣市場規模有限,魏應州後將眼光瞄準了更為廣闊的大陸市場。1988年春節過後,他帶著4000萬元人民幣,來到北京。

還是熟悉的行業,還是熟悉的套路。短短4個月,魏應州就在燕郊辦了一家鼎新油脂廠,並把出廠價格定在每瓶5.5元。不過,魏應州顯然沒有意識到內地消費者更喜歡平價產品,「圖的就是物美價廉」。

他經歷三次失敗,虧損一億元,用一桶泡麵打造600億食品帝國!

此時的魏應州興致正濃,他一口氣在濟南、秦皇島和內蒙古通遼辦了3家工廠,先後推出「康萊蛋酥卷」和蓖麻油等4款產品,還在央視扔下500萬廣告費。

不過,很快魏應州就遭遇現實打臉。到了1991年第一季度,不但一分錢沒賺到,還賠了2000多萬。幾個弟弟打起了退堂鼓,唯獨魏應州不服輸,「就此回到台灣,沒有面子!」但是,市場不相信眼淚,魏應州已經沒有太多選擇。

果然,半年後,魏應州就撐不下去了,他不得不關閉了通遼的最後一個工廠,最後淪落到連買臥鋪的錢都捨不得花,只好坐綠皮車返回北京。

一碗泡麵打造品牌第一

就在這時,魏應州四弟魏應行發現了方便麵帶來的商機。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後,魏應州發現,當時大陸方便麵市場呈現兩個極端。高端市場和低端市場已經被占據,而中端市場卻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隨後,魏應州立馬決定生產方便麵,不做餅乾。又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1992年8月底,「康師傅」紅燒牛肉麵正式誕生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憑藉著好吃又不貴的特點,「康師傅」一經推出就成為國民喜歡的美食。緊接著,「康師傅」在天津建立了包括制麵廠、調料廠、紙箱廠、碗廠等一系列廠房,逐漸形成垂直化產業模式。

隨著康師傅泡麵在全國熱賣,魏應州決定在武漢、廣州、重慶、西安等地開設工廠,開拓華中、華南、西南、西北市場。

1995年,憑藉方便麵打響的康師傅,已經成為國內食品知名品牌。就在此時,魏應州又做出生產糕餅和飲料的決定,形成多元化企業管理模式。

目前為止,除了方便麵是國民第一外,康師傅生產的茶飲料和餅乾也深受消費者喜愛。而「康師傅」成為當之無愧的國民第一品牌。

順勢而起開創「食品帝國」

自1996年,康師傅在香港上市後,魏應州就加緊了擴張的步伐,意在打造屬於自己的食品帝國。

就在「康師傅」上市的同一年,頂新集團收購德克士,進軍快餐行業。在中國,德克士已經是僅次於肯德基、麥當勞的第三大快餐產品。

1997年,為了更加完善生產銷售模式,「康師傅」建立了屬於自己品牌的連鎖超市「樂購」。到2011年,Tesco樂購在中國共有93家賣場和12家便利店。

1998年,「康師傅」集團又收購了「味全」,食品產業規模越來越大。

到目前為止,魏應州所創建的食品帝國已涉足,包括方便麵、飲料、糧油、快餐連鎖、超市等多個領域。

在魏應州的帶領下,「康師傅」逐漸成長為一個全方面發展的多元化企業。到2011年,魏應州也以57億的總資產占據台灣富豪榜第四的位置。

2020年,福布斯發布中國台灣富豪榜,魏家四兄弟魏應州、魏應交、魏應沖、魏應行的身價為72億美元,與去年持平,但成為首富。

魏應州以他的創業經歷不斷的提醒著人們:成功路上沒有捷徑,只有敢於創新勇於革新,才能獲得長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