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卸車在城鎮基建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福建省位於祖國的南部同時也是沿海地區,整體的地勢山多平原少,許多地區還是不發達的,但礦產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許多的人們都是依靠著煤礦來養家餬口,一個煤礦可以牽扯出一大堆的利益。
就拿運輸車來說,成百上千輛運輸車輛就等著這幾個煤礦來養活,在鼎盛時期可以說是滿大街都是運煤車。
隨著近幾年的環保嚴查,關閉了許多的小煤礦,運輸車輛的貨源自然是少了很多,加之袋裝水泥市場的縮減,大工地都是使用散裝水泥罐車來配送,使得當地自卸車市場的日子不是很好過。
2016年9月的車輛限重新政實施後,對於前四後八車型可以說是雪上加霜,由於車輛自重的劣勢,長途運輸市場已基本上被牽引車占領,而前四後八車型大多數只能盤踞在山區倒短了。
品牌介紹
解放新悍威J5M出自一汽解放青島汽車有限公司,追溯到1956年7月13日,第一輛解放卡車駛出長春一汽的裝配線,結束了中國不能生產汽車的歷史。
轉眼間來到了12年後,遠隔千里的山東省青島市成立了青島汽車製造廠,1993年青島汽車製造廠正式加入了一汽集團,並於2003年劃歸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成為解放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由於運輸業的高速發展,於1997年推出的解放J4系列車型已無法滿足高效運輸需求,這時一汽解放研發的第五代車型,解放J5奧威重卡於2004年7月下線,這也代表著解放真正進入了重卡市場,使祖國的車型奔馳在華夏大地上。
伺候解放平台自主產品大威、駿威車型相繼投放市場,直至2018年10月,解放J7正式上市,這也代表著解放實至名歸的第一款重卡J5落幕了,但它仍舊是千萬卡友心中的永恆經典。
車輛介紹
這部解放新悍威J5M自卸車,是解放悍威的改款車型,與新大威車型相似,在2010年初被當地的許多個體散戶所購買,相比其他購買十通、長安車型的車主,能買得起解放的可以算是富甲一方了,畢竟在購車成本上是一筆非常大的開銷。
車主從購車至今7年時間,早期是運輸煤塊,在15年的時候由於煤礦的關停從而轉戰袋裝水泥市場,而後由於新政策8X4車型限重31噸的影響,無法進行長途運輸,只能在山區內倒短經營。
雖然車輛的本錢早已回本,但現在二手車的回收機不是很樂觀,又擁有著良好的車況,所以車主不捨得將其置換,將其用作短途運輸仍舊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強大的動力系統
在動力系統上它配備的是錫柴CA6DL1-29E4發動機,排量為7.7L,符合國四排放標準,最大馬力290匹,最大輸出功率216KW,最大扭矩1150Nm,發動機擁有著一系列的黑科技。
例如八缸直列、直噴、增壓中冷、電控共軌;在1300-1700rpm即可爆發最大扭矩轉速。
在早期的運輸市場中,當地的前四後八車型主流動力均分布在240-260,該車的發動機在早年有著極大的優勢,變速箱使用的是一汽解放CA10TAX130M,擁有10個前進檔位,2個倒擋。
後橋採用的是457沖焊橋,速比為4.875,原車的彈簧片數即為12/12/10,車主在後期的使用中有對其進行更改,輪胎規格為12R22.5,在載重量上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了,這一系列的配置五六十噸輕輕鬆鬆。
外觀介紹
車輛的前部外觀很有設計感,由於是低頂車型,所以顯得頂部有些不協調,但對於行走在山間小路上,樹枝的高度對於高頂駕駛室有些不友好,這也是選擇低頂駕駛室的一部分原因;前臉部分被橫直的線條所覆蓋,很有層次感。
中間是解放的車標,搭配上蜂窩中網,顯得十分的霸氣,兩側的擾流罩為以空氣學來說就是減少車輛的行駛阻力,對油耗有些許的幫助,保險槓下部也採用了大量的網狀設計,對於有密集恐懼症的人來說就有些難受了。
車輛的燈光系統都設置在保險槓位置,大燈總成與擾流板的造型相呼應,由於使用的年限較久已出現泛黃的情況,主駕一側為後期更換;大燈的下方配備了雙霧燈,細節方面處理的不錯,但如今霧燈也老化泛黃了。
駕駛室的頂部設置了示寬燈,並且還有兩個把手,便於駕駛人對前擋風玻璃的清潔,後視鏡的採用門鏡的形式,且面積較大,便於駕駛人對車輛兩側的位置進行觀察。
三級式的上車踏板能夠縮小駕乘人員上車時的動作幅度,更加的便捷,且可以有效的去除粘在鞋底的泥沙,保持駕駛室地板的整潔。
車門上的新悍威290極具標誌性,告知外人它的動力如此之強悍,車門上的鷹標貼花也是千萬卡友所熟悉的,將整個車門的線條感刻畫的更加的富有殺氣。
空濾的外殼車主已使用帆布進行包裹,能夠進一步防止水泥粉的腐蝕,車身的兩側均設置了輪胎燈,便於夜間更好的觀察後方情況,扶梯的管子可作為水箱的注水口使用。
車輛側面的造型較為緊湊,左側的底盤布局僅容納油箱與尿素罐,並設置了側防護欄,車輛的欄板保持的較完整,袋裝水泥運輸對欄板的傷害較小,仍舊處於一個板正的狀態。
7.2米貨箱採用的是五門開啟欄板側開的結構,尾部的造型較為簡潔,迷你的防護欄能夠在複雜環境中保持耐久性,已被水泥灰覆蓋的貨箱如果經過草酸的清洗,相信會有不同的一面展現給大家。
8X4的驅動方式也能靈活的應對複雜路況,增強泥濘道路的通過性。
內飾介紹
車門第三級踏板採用的是全包圍的形式,在密封性上與整潔度的保持做的相對較好,但車門上的玻璃升降器並不是使用的電動車窗,而是我們熟悉的手搖式,畢竟早期上市的車型都是這種配置,在可靠性上相對會更加的高。
駕駛室可供三人乘坐,中間座椅可放倒下來作為小桌子使用,上方有儲物格與杯架,需要坐人時可以打起來,但是中間座椅的腿部空間比較緊湊,只能作為臨時應急乘坐,且填充柔軟度一般,該項設計類似於東風153駕駛室的風格。
在中控台的前部設置了儲物槽與杯架,可供副駕駛人員使用,空調的控制面板位置較低,有些不便於使用,許多用戶都會在中部位置加裝車載空調;控制區域的按鍵排版簡潔有序,體現出了一汽集團車輛的質感,收音機可供放歌使用。
儀錶盤的區域採用的造型設計較為新穎,多處圓筒狀的風格,對信息的顯示做到了極致,使得駕駛人員能夠一目了然的讀取車輛的信息,且在顯示清晰度上值得點贊,傳統機械指針式的設計使得在耐用度與可靠性方面均有優勢。
方向盤使用的是解放四幅式的設計風格,在寬度與握感上都表現的極佳,但沒有配備多功能按鍵區域;中控台整體的控制區域輕微向駕駛員一側傾斜,便於操控,布局簡潔有序、用料踏實。
總結
隨著現如今高端重卡的推出,意味著國內的商用車布局將迎來新的調整,與我們卡友奮戰多年的老車即將走到退役,老車也將成為懷舊與歷史性階段的代表,同時運輸業的發展也與車輛的配置息息相關。
長江後浪推前浪,往後的卡車會擁有越來越高的舒適性與高科技配置,但是相信許多卡友都有懷舊的情懷;經典永存,時刻伴隨我們左右。(文/卡家號:Truck)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aY1pXEBnkjnB-0zBep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