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渥食品(300892):進口德亞牛奶到底有多「德國」

2020-10-27     支點財經

原標題:品渥食品(300892):進口德亞牛奶到底有多「德國」

以進口常溫奶為主營收入的品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品渥食品」,300892)登陸資本市場,在業界引發波瀾。該公司以多款保質期一年的進口奶為主要收入來源,乳品業務占其2019年營收比例達70%以上。

截至10月26日,品渥食品的市盈率(TTM)已超過伊利股份(600887),但Wind顯示,該公司上市一個月以來,尚未吸引到任何一家券商給出研報。

據支點財經記者採訪了解,常溫奶在已開發國家並不受青睞,而國內市場以常溫奶銷售為主,於是進口常溫奶頂著優質奶源和先進加工工藝的標籤,以高於國內同類產品30%以上的價格銷售。

讓人不解和引發爭議的是,超長保質期的進口常溫奶,質量和營養究竟如何,包括品渥食品在內的一眾進口銷售企業,始終語焉不詳。

但專家的態度是明確的。「保質期一年,這種牛奶你還能喝?那叫『垃圾』。」早在2017年4月,中國奶業協會名譽會長、原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曾如此公開評價進口牛奶。

進口牛奶保質期普遍長達一年

品渥食品是國內較早實現進口食品品牌運營的企業,旗下品牌有德亞乳品、瓦倫丁啤酒等等。其中,德亞乳品的核心產品,包括常溫牛奶、常溫酸奶兩類。

近日,在武漢市徐東大街的麥德龍超市,支點財經記者對比了德亞和蒙牛兩個品牌的同品類產品價格。多款德亞200ml*12盒裝常溫牛奶價格在52.8元-64.9元之間,折算單盒價格在4.4元-5.4元之間。在同一貨架區域,250ml*24盒裝的蒙牛常溫牛奶價格為72.1元,單盒價格僅3元,比德亞同類產品單盒價格低30%以上,分量還多出50ml。

不難看出,兩種產品價格差異較大,但從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鈣等營養成分表來看,幾乎沒有差異(見下圖)。

左為一款德亞全脂牛奶營養成分表,右為一款蒙牛純牛奶營養成分表

在保質期方面,德亞與國內產品則明顯不同,其常溫牛奶、常溫酸奶的保質期幾乎都長達一年,國內品牌保質期則在半年之內。

不僅如此,麥德龍超市內,來自紐西蘭、澳大利亞、荷蘭等國家的進口常溫奶,多數保質期都為10-12個月。

「牛奶越接近過期日期,就越難賣出。進口牛奶運輸距離遠、進口環節多,必須有更長的保質期。」原中國奶業協會理事、廣州市奶業協會原會長王丁棉對支點財經記者解釋。

王丁棉說,常溫奶「更長壽」的秘訣並非添加防腐劑,而是在殺菌方式、包裝方式上下工夫,「最常用的工藝,是在滅菌過程中把溫度提得更高或持續時間更長,去獲取更長保質期,但牛奶活性成分則會降低,營養價值也會降低。」

記者在麥德龍超市還發現,一款德亞全脂牛奶包裝上標註的產品類型為「超高溫滅菌乳」,而蒙牛常溫牛奶包裝的標註為「全脂滅菌乳」,沒有「超高溫」三字。

一位長期從事外貿業務的武漢商人告訴支點財經記者,進口牛奶更長的保質期能補償海外運輸、海關檢驗花去的時間等成本。

針對德亞滅菌工藝對營養是否會產生影響等問題,10月21日-25日支點財經記者分別以致電、發郵件方式多次諮詢品渥食品,但截至稿件發表一直未得到回覆。

已開發國家並不青睞常溫奶

德亞之所以能成為品渥食品重要的收入來源,一個重要原因,是頂著「德國原產」的標籤光環。

那麼,該品牌到底有多「德國」?

德亞品牌源於國內,代工則在德國,其合作工廠包括德國第三大乳製品企業好沃德集團。記者搜索的德國媒體公開報道顯示,2013年好沃德在中國地區的業務收入,比該公司2012年全年收入還要高。

然而,德亞主攻的常溫奶品類,其實並不受德國人青睞。

一位在德國工作多年的中國商人向支點財經記者表示,德國人以消費巴氏鮮奶為主,「常溫奶這一品類,不能代表主流的德國牛奶。」

10月下旬,記者委託一位德國留學生做的走訪調查也印證了上述說法。這位留學生在德國凱澤斯勞滕市發現,當地多家超市銷售的基本都是巴氏鮮奶,常溫奶品類很少,多被放置在一些不顯眼的角落。

與常溫奶不同,巴氏鮮奶通常採取「巴氏殺菌法」,能極大限度保存牛奶中的營養物質,但必須冷鏈冷藏保存,保質期通常在半月以內。

王丁棉說:「從消費數據看,美國、德國等已開發國家,巴氏鮮奶消費量占整個乳品消費的90%以上。歐美國家生產的12個月保質期的常溫液態奶,基本都是為中國市場而定製。」

「之所以中國進口牛奶中常溫奶占比很大,一是因為巴氏鮮奶需要冷鏈運輸,成本收益不成正比,二是中國一直是以常溫奶消費為主的市場。」

據了解,多年來,受限於土地資源、氣候條件、產業基礎、冷鏈運輸等實際情況,中國以常溫奶消費為主。直到近年,蒙牛、伊利等龍頭企業才開始布局巴氏鮮奶。

「牛奶是快速消費品,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建議消費者還是選擇喝周邊生產的巴氏鮮奶。」王丁棉說。

進口乳品是個好賽道嗎?

近年來,品渥食品對進口乳品業務的依賴度越來越大。

2017年-2019年,品渥食品乳品銷售收入分別為6.28億元、7.92億元、9.67億元,占當期營收比例分別為51.73%、63.40%、70.15%。同時,招股書顯示,德亞占我國進口牛奶市場份額的12%。

但是,進口乳品是個好賽道嗎?

一位業內人士告知支點財經記者,海外奶源成本雖低於國內市場,但疊加運輸、稅費等各類成本後,即便定價比國內同類產品更高,也難以取得較高毛利。

實際上,品渥食品主營業務毛利率正逐步下降,2017-2019年度分別為39.73%、38.77%、38.47%。相比2015年的47.64%,已下降超過9個百分點。

那麼,能否通過提價切入高端路線,實現毛利率水平的提升?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並不看好,「不同於嬰兒奶粉,液態奶的高端化是很難的,涉及消費習慣、產品心智等諸多因素。進口常溫奶比國產常溫奶單價貴30%-40%是個合理水平,再高就很難賣出去。」

從競爭端著眼,蘭雀、尼平河等企業正採用同樣的「國內品牌+海外代工」策略進入行業,與德亞搶奪市場蛋糕。

從行業數據來看,由於單價較低、運輸成本占比較高、保質期限制等因素,進口乳品在國內市場占比一直偏低。2019年,中國進口牛奶(含常溫奶)量為92.43萬噸,還不及國產牛奶產量的3%。

上述業內人士及王丁棉均坦言,進口牛奶不是個很好的賽道,「做起來其實很累」。

近年來,品渥食品也在尋求業務多元化,開拓了啤酒、穀物食品等進口品類,但成果並不顯著。

記者丨蔣李

編輯丨劉定文 胡馨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_Z-aXUBURTf-Dn5Ew2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