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葡萄,蒙自市雨過鋪街道迎來一波大豐收

2020-03-22     紅河發布


布穀聲聲

春回大地

田間地頭

一派忙碌景象



蒙自市雨過鋪街道的農田裡,大棚番茄即將成熟,葡萄正在採收裝運,疫情當前,家中有糧心不慌。雨過鋪街道紮實抓好春耕備耕生產工作,確保物資供應到位、技術指導到位,組織好今春農業生產。


番茄


在新光村委會新寨村,村民師樹良正在大棚里為番茄施肥,他家的番茄正在掛果,長勢良好。



「今年1月種下3畝番茄,預計兩個月後可出售,目前長勢不錯,預計畝產能達5至6噸左右,希望能賣上好價錢。去年價格好,僅種番茄就有10萬元左右的收入,我們家去年就脫貧了。」師樹良笑容滿面地說。



據了解,師樹良家以前沒有栽種經濟作物,靠幾畝田地實在難以發展,2016年被列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後來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找到產業發展的新路子——種植大棚番茄。


在種植過程中,得到了雨過鋪街道農服中心技術人員的指導,從剛開始種植時管理不慎就成片生病,到後來越種越有經驗、番茄長勢越來越好,直到去年,師樹良一鼓作氣脫貧摘帽,一家人的日子也越來越好。



「這可多虧了我們的技術顧問。」採訪過程中,師樹良一臉喜氣和自豪地對筆者說。他口中的「技術顧問」,正是隨行而來、正在查看番茄長勢的雨過鋪街道農服中心主任趙忠林。聽了這話,趙忠林爽朗一笑,他說:「師樹良可是我的『粉絲』,不過,農服中心的『粉絲』可不只他一人。」據悉,雨過鋪街道農服中心為在疫情期間抓好春耕生產,建了一個微信群,群里的389戶農戶大棚番茄種植戶,都是農服中心的「粉絲」。


「種植戶遇到什麼難題,在地里拍個照發到群里,我們一看照片,心裡就有數了,有的是水澆得太多,有的是肥力不足、藥水配比不夠等等。」疫情防控期間,農服中心的微信群成了春耕疑難解答群。



趙忠林介紹,番茄管理不善,容易有根腐病、春枯病、潰瘍等病症,「植物也和人一樣,只有對症下藥,才能健康成長。」從事基層農業工作20多年的趙忠林,儼然是一名經驗豐富的「植物醫生」。


葡萄


在田心村委會小寨子村,大片的葡萄正值採收期。來自浙江省台州市的胡石軍在這裡租了600餘畝土地種植葡萄。



「今年的夏黑長勢好,但前期受疫情影響,葡萄熟在地里運不出去,最近在抓緊採收、裝運。每天需要50至60名工人,正好也幫助附近村民解決了就業問題。」看到胡石軍有些憂心,趙忠林和他談起了生態品牌的打造和通過電商網上銷售等辦法。



今年是胡石軍夫妻倆到蒙自發展葡萄種植的第8個年頭,他調侃自己為「泥腿子」,並說:「做農業,投資大、風險大,不能貪多,要用心才能管理得好。」



「對,種多不如種少,種少不如種好。」這是趙忠林和胡石軍探討的結果。隨即兩人又查看了他引進的新品種陽光玫瑰。



「今年就指望這90畝陽光玫瑰了,大概5月份採收,相信到時疫情已散去,定能賣個好價錢。」看著地里長勢良好的陽光玫瑰,胡石軍臉上露出了笑意。



雨過鋪街道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抓好春耕備耕生產。積極推進農業機械投入,250輛大中型拖拉機耕地翻犁面積16500畝;農家肥就位15150噸,化肥就位3824噸,水稻種子就位6噸,玉米種子就位48噸,農藥就位42噸,農膜就位85噸。


今年,雨過鋪街道種植葡萄1600畝,總產量340萬公斤,總產值3720萬元;種植番茄10000餘畝,預計產量可達4萬噸,產值可達1.2億元。水稻育秧35畝,地膜玉米種植2800畝。


此外,通過建立微信群網上培訓,傳授栽培技術,指導病蟲害防治技術,共指導、培訓4500餘人次。同時,製作農作物栽培技術措施,下發到農戶手中,提高其種植水平。


來源:今日蒙自

責編:普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TepAHEBnkjnB-0z-cV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