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痛苦,我懂

2020-04-17   法圖曼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人的一切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如此一來可以理解為,痛苦就是自己對煩惱的無能為力,也就是對關係的無力掙扎。

就比如說:

你的孩子並不像你期望的那樣熱愛學習,你卻拿他沒辦法;

你想從伴侶那裡得到支持和理解,結果發現,他才是最不給力的那個;

你想成就一番事業,卻總覺得有很多人扯你的後腿;

你討厭的人卻成了你的同事,不能明著表達自己的厭惡,只能夠默默吐槽,還要微笑面對。

我們一直追求某種方法,希望能夠讓我們處理好這些複雜且道不明的痛苦問題。



我們的痛苦究竟來源於哪裡?痛苦又該如何轉化?

痛苦來源於他人

為什麼這個人會這樣?這個人怎麼能是這樣?怎麼才能讓他不這樣?我們對這些問題探索了幾千年,依然找不到答案。

因為有個不可改變的事實,這個人他就是這樣,並且對方不按我的方式來,我沒有辦法。

只要是關係,就是兩個人的事情,永遠不可能是一個人的事情。我們一直想找一個直接的簡單的方法來把對方調教成我們認為的樣子,但痛苦也因此產生。

我們希望通過自己單方面的改變,把身邊的每一段關係,每一個活生生的人都納入自己的掌控之中。這種感覺就好像我們喜歡某種動物,那就把這種動物抓回來關進籠子裡,把動物關進籠子裡之後,固定時間喂食,可能會讓你覺得「你怎麼那麼麻煩?」當它在亂叫時,你覺得「你好吵,能不能安靜點?」

我們的痛苦並不會因為得到一次掌控而消失,反而會讓我們陷入一種自戀的誤區:我是可以掌控所有的。當下一次我們的掌控感沒有被滿足的時候,我們就變得憤怒、痛苦。



我們一直期待著有朝一日學會如何更好的掌控別人,這是因為我們個人對關係是有著自己的定義的,忽略了對方作為一個人的獨特性。然後產生了一個誤會:在兩個人的關係中,我們是可以單方面做主的。

比如,你希望老公可以幫你做家務,老公可以每天抽出時間出來陪你,老公可以幫忙陪孩子完成作業。甚至是婆媳關係,希望婆婆可以善解人意,包容一些,不那麼刁難你等等。

我們在考慮自己希望獲得什麼的時候,我們是不會考慮對方是否能夠做到的。事實上,沒有哪個關係,沒有哪個人是可以單方面做主的。所以,對方不按我的方式來,我沒有辦法。

在關係中,你永遠只能看到別人做什麼,看不到別人想的是什麼,這時候你可能會說,看不到還可以去問呢。那麼去問了,對方回答了,我們就可以了解了嗎?

假設當你在睡覺的時候,孩子在旁邊玩,不小心踩到了你的肚子。這時候你問孩子,你為什麼踩媽媽肚子?孩子說不是故意的,你會相信他所說的嗎?

實際上,有的時候你會相信,有的時候你是不信的。所以我們了解到了什麼,你所看到的東西都是經過你個人授權的,所以這個了解的背後很有可能仍然是我們自己的信念,這取決於你當時的想法是什麼。

如果你想要減輕痛苦,那麼,你除了要意識到「這個人就是這樣的」之外,你還要意識到「對方不按我的方式來,我沒有辦法」。

痛苦來源於自己

在生活中,還有一個最先接受自己的掌控,最先接受到傷害的人,這個人就是我們自己痛苦的第2個來源。

你是不是不能接受自己失敗,不能接受別人的批評,追求完美,希望獲得別人的認可,非常渴望證明自己。當我們內在有很多質疑自己的聲音,對自己有很多的期待的時候,我們總是感覺生活被一種無助感,焦慮感追趕,陷入了長期焦慮,無法在現實生活中遊刃有餘。當你有這樣的感覺的時候,很有可能是因為你的內在資源不足。



內在資源是指一個人在面對痛苦,壓力,甚至是衝突的時候,保持自我意識,有整合自我的能力。也就是說內在資源富足的人是可以快速調整自己的心境,來適應外在不斷變化的環境的。

內在資源不足,經常自我感覺到痛苦的人往往有著三種表現:

表現1,失去信心

當外在環境發生的變化的時候,這些人會產生恐慌,感覺自己非常無助,對任務和失敗非常敏感,覺得自己無法解決問題,很想逃離現實層面發生的問題。

比如,經常感到婚姻會破滅,感情是會慢慢消減的,非常沒有安全感。

表現2,理想化的世界

這些人對世界的認知是有限的,甚至可以說是不切實際的,而且隨著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加深,會出現對環境適應不良的狀況。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也是非黑既白的,很容易產生過於美好的評價,當發現跟自己以為的不同的時候,會感覺這完全顛覆了自己的想法,非常難以接受。

比如,當一個人給他的第一印象非常的陽光和美好,突然聽到別人說他的一些缺點就覺得,他怎麼可能會這樣呢?絕對不可能會這樣的呀,甚至會因此在心裡對他的感覺大打折扣,直接把他放進一個壞人的區域。

表現3,情緒崩潰

這些人對情緒非常敏感,也非常容易衝動,他們的情緒很容易被引發。一些很小的挫折,都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痛苦和恐懼。你可能會常常看到他們崩潰大哭,嚴重的會自傷。他們很渴望得到及時的反饋,所以他們是無法接受別人不及時回復消息的,也很容易,因為你沒有及時回復消息,就爆發強烈的情緒。


那麼真實的你是怎樣的?你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你可以在紙上寫下來。

你給一段關係設立規則,別人永遠可以不遵守。我們的關係經常是由我們自己想像的,我們對這個想像並不清楚,但這個想像一直在影響著我們如何應對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給你分享以下三步幫你轉化痛苦:

第1步,自我覺察

覺察是改變的基礎,內在資源不足的人是非常敏感脆弱的,外在一點變化就會讓他們的自我破碎,破碎了之後是需要重新整合的。

我們希望可以更快速的調整自己的心境,更好的適應環境的變化,這個時候自我覺察就尤為必要。就好像把杯子摔碎了,如果你想把它拼回來,至少你要找到每一塊碎片,覺察就是這個尋找碎片的過程,可以讓你看清楚每塊碎片長什麼樣。

當然,強烈的痛苦很可能會讓我們下意識的想要逃避和否定,但如果想要處理痛苦,就需要學會長期和這些痛苦相處去面對它。

第2步,閱讀

情緒容易失控的人,往往無法很好的表達自己每個感受,甚至無法體會內在資源富足的人是怎樣的感覺。這時候閱讀就可以很好的幫助到你了,你可以藉助一些文字讀物,來進一步體會自己的感覺,並且學習如何去表達。這個方式,實際上是教你模仿表達,幫你認知和識別情緒,同時書中的文字呈現出來的人物的狀態,也會讓你非常直觀的感受到,內在資源富足的人的狀態。你可以慢慢的朝這個方向去前進。

第3步,尋找支持者

成年後,我們很容易遇到那些支持我們、願意主動幫助我們的人,你在和他的關係中,可以感受到正面的積極的體驗,你可以去尋找這樣的支持者。如果你的身邊有這樣的人,那麼要好好的珍惜,同時你也可以成為別人的支持者,彼此相互幫助,也是一種很好的成長方式。



所以在生活中你可以打破別人的規則,無需按照別人期待的方式去反映,同樣的,別人也可以不按你的期待去反映,別人和我們享有同樣的權利。如果他做不到,那就算了吧,如果你做不到感到痛苦的話,就別那麼努力了吧!保持平常心就好,接納自己有時候是可以不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