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需富養,但富養需要學問。給父母的建議:和孩子說說錢是什麼


提到公主,很多人都會第一個聯想到那些童話中美麗、善良、單純的主人公。公主最大的美麗就是能夠贏得別人的喜歡,而這放到現實社會,就是能夠得到更多人的幫助、關心和信任。

富養女孩,就是要將女孩養育成一個「公主」。富養二十載,女兒必定美麗、溫柔、賢惠,善察人意而又心地善良、純真、誠實、不吝嗇,多情而不軟弱。自重自愛,平易謙和,彬彬有禮,富有同情心,能體諒人,正直,樂於助人,尊敬師長、老人,不忘乎所以,有自知之明。活潑而不放蕩,穩重而不呆板,有內涵、坦白、洒脫、性情開朗,心胸開闊,不嘰嘰喳喳於大庭廣眾,不搬弄是非於朋友同事之間,具有現代青年人的文化教養。頭腦靈活,虛心好學,不矯揉造作,事業心較強,談吐不俗,熱情開朗,不縮手縮腳、忸忸怩怩、羞羞答答。

莉莉安妮•貝當古的確是歐洲少有的「公主」級人物。不管是作為「歐洲最富有女人」,還是法國部長安德烈•貝當古的妻子,她都不可避免地成為媒體競相追逐的對象。但奇怪的是,這位世界上最大的化妝品公司——法國歐萊雅集團創始人歐仁•舒萊爾的獨生女莉莉安妮•貝當古,在媒體眼中一直是一個神秘的人物。

據英國的《歐洲商業》雜誌報道,莉莉安妮擁有近1270億法郎的資產,並且這一數字還以每年100多億法郎的速度遞增,這使她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女首富。但莉莉安妮謹慎、內斂的形象和普通億萬富翁的形象相去甚遠。她將自己的私生活保護得很好,讓媒體為她著迷,卻又難以接近。如果不小心被記者逮到,她總是擺出很自然的姿態讓他們拍照,但不會停留太長時間。

1922年10月21日,當莉莉安妮•貝當古出生在巴黎第七區的時候,她的父親還只是一位敬業的企業家。15歲起,莉莉安妮就在父親的公司里從貼標籤開始學習,逐漸成為管理公司的董事。1957年,31歲的莉莉安妮正式繼承了父親的事業,擁有歐萊雅公司27.4%的股份和瑞士雀巢公司3%的股份。

在這期間,莉莉安妮受到父親的極大影響,無論是在處理公司的業務上,還是在面對人生的態度上。而且,父母給莉莉安妮一個很好的成長環境,可以說當很多同齡人還在為付不起新衣服的價格而擔心時,莉莉安妮已經是一個手握幾個部門的管理人員了。

25歲那一年,莉莉安妮患上結核病前往瑞士休養。在那個美麗寧靜的度假勝地,她邂逅了安德烈•貝當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出現,往往就容易一見鍾情,於是他們開始了甜蜜的愛情。

安德烈一直在法國政府里擔任重要職務,1970年,他率團到中國訪問,成為第一位受到毛主席接見的法國部長級官員,莉莉安妮也陪同丈夫會見了毛澤東、周恩來等人。

在巴黎社交圈裡,貝當古夫婦一直行事低調,不過作為時尚品牌的掌舵人,莉莉安妮也有前衛的一面。

20世紀70年代初,當香奈爾的時尚概念席捲全球的時候,莉莉安妮成為她生活圈子裡第一個穿褲子的女人。每逢公眾場合,莉莉安妮便會選擇優雅的香奈爾禮服,與丈夫形影不離。這時,不知有多少人羨慕安德烈有這樣一位有能力卻不張揚、有錢卻從不炫富、安靜溫柔的妻子。

工作之餘,貝當古夫婦最大的愛好便是旅遊,所以每逢聖誕節來臨,他們就來到法國南部或者印度海岸,盡情地享受碧海藍天。

在古老的聖莫里斯市,安德烈的祖父給這對幸福的夫婦留了一棟兩層小樓,莉莉安妮很喜歡那棟薔薇花盛開、飄蕩著醉人芬芳的老宅子。

在巴黎,每天早上莉莉安妮都會按時去巴加特勒公園轉一圈,看喂著鴿子的孩子們嬉戲玩耍、推著嬰兒車的母親們幸福漫步,這似乎已經成了莉莉安妮的生活規律。莉莉安妮還有一件讓世人津津樂道的事情,那就是在世界五大洲的五位女首富中,她是唯一一個沒有離過婚的。

莉莉安妮的最大愛好是做慈善事業。愛心就像燃燒著的火焰,照亮別人的同時也能夠溫暖自己,所以1987年,貝當古夫婦成立了「貝當古—舒萊爾基金會」,在旺多姆廣場這所普通的屋子裡,莉莉安妮任基金會主席,主要包括救助貧民、醫學研究、歷史遺產保護等方面。

也許,你覺得莉莉安妮實在是太幸運了,生在這樣一個「有前途」的家庭里。但富有並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樣,帶給人的就一定是好處。有時候大量的金錢和財產、權力,也是一個巨大的任務,如果你沒有足夠的底氣和能力駕馭,極有可能被這些外物所累。

對於一個富裕的家庭來說,教育女兒如何適應這種顯赫、引人注目的生活,也是父母的責任。如果父親沒有及時手把手地引導莉莉安妮為自己的公司工作,沒有交給她為敵低調、踏實、忠於婚姻的品格,她也極有可能和很多富翁一樣,淪為金錢的犧牲品。

女孩需要富養,但是富養更需要學問。

給父母的建議:和女孩說說錢是什麼

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是一個一文不名的窮光蛋,更不想孩子的一輩子都由老爸來埋單。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是大勢所趨,會理財的人,能在有限的條件下生活得很好,而不會理財的人,不管掙了多少錢都不能提高生活質量。

女孩雖然要富養,少沾染一些「銅臭氣」,但是父母也不妨和女孩說說錢是什麼。

女孩一定有生活體驗。拿著錢可以換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錢是社會的通行證之一,人們拿它來衡量不同的創造。也就是說,必須要有創造,才能有財富。沒有創造,就額米有財富的產生。無論是藝術家、科學家、演員還是建築工人、農民,勤勞是所有人創造財富的不二法門。

條件相對來說比較好的家庭,一方面讓女兒看到自己能夠在她需要的時候拿錢解決問題,另一方面也要讓女孩知道,這些錢是來自自己的辛苦工作。很多女孩子被保護得很好,她們不知道金錢到底是怎麼來的,好像只要自己開口,就一定能得到父母的支持。這其實是不利於女孩了解金錢、萌生理財意識的。

父母甚至可以和女兒談談「合作」,比如說如果她手工製作了一個花籃,媽媽可以按照市場價格來把它買下;如果女兒喜歡創作,媽媽可以鼓勵女兒去投稿,讓她自己管理稿費等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歡迎您在留言區交流。您的認可和鼓勵,是我們精進的最大動力!懇請您把今天的內容轉發給您的親朋好友。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