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爭冠陷入亂局,回頭看,國安錯過了什麼?

2019-10-29     北京主場

若不是一個有爭議的點球和天佑的門框,恆大就會在天河遭遇失利,那麼,國安與恆大和上港之間就只相差1分。如今恆大2比2逼平河南建業,讓中超前三名之間的差距分別只有1分和2分的時候,所有人都意識到,聯賽最後三輪,中超爭冠格局已經混亂。

這恐怕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

這個賽季,國安開局10連勝,接著上港收穫了7連勝,恆大則半程發力拿下了13連勝,三支球隊早早就把魯能和蘇寧甩到了身後,讓今年的亞冠名額沒有了疑問。

看起來,三支球隊摧枯拉朽,其他球隊都只能拱手送上3分,結果沒想到,三支球隊在中後期越踢越亂。上海上港引進了阿瑙托維奇,結果水土不服不說,還跟原有體系產生了衝突,結果弄得連續不勝。接著,國安比埃拉撞傷了肋骨,一波三連敗之後施密特下課,球隊開始放緩前進腳步,熱內西奧雖然讓球隊擺脫了三連敗,但連續輸給了恆大和上港兩個直接競爭對手。本以為恆大藉機上位,沒想到埃爾克森的加盟,打亂了恆大原有的戰術體系,恆大連續掉鏈子,反而讓上港和國安追上。




現在,卡納瓦羅也去了「學習班」,恆大間接宣布了他的下課。聯賽還剩下三輪,應該說三支球隊都有機會,但從賽程來看,上港最為有利。他們除了和恆大的直接對話之外,最後兩個對手是保級區的深圳和人和。國安的三個對手都非常難纏,在虹口踢申花,在越秀山踢富力,在工體收官踢魯能。而恆大呢,則是面對過去很少能戰勝自己的兩支球隊,河北和申花。

現在看起來,恆大和上港的比賽是重中之重,上港如果贏球,不僅可以反超對手,而且後面兩個對手都不足為懼。恆大如果贏球,雖然暫時可以甩開上港,但以其目前的狀態來說,並不知道未來兩輪會發生什麼。但如果雙方打平,國安就有機會反超,可國安是否有能力取得三連勝,又成了疑問。




另外會決定冠軍歸屬的則是申花和魯能,這兩支球隊都要備戰足協杯決賽,最後兩輪會不會選擇一定的輪換,也未可知。而人和和深圳雖然實力很弱,但面對保級生死,兩支球隊絕對會血拚上港。當然也有一種可能是,上港踢人和和深圳的時候,這兩支球隊已經鐵定降級了。

中超爭冠戰踢到這個份上,誰也沒想到,包括國安的球迷和國安自己。

很多人都說,國安到如今這個地步,是自己瞎折騰的結果,這個所謂的「瞎折騰」指的就是換掉主教練施密特。




老實說,換掉施密特並不是問題的根源,問題的根源是,國安並沒有對今年後半年賽程對各支球隊帶來的影響有充足的心理準備。這個心理準備最核心的兩點就是競爭對手的下滑、比埃拉傷勢的恢復。

如果說比埃拉的傷勢問題,是球隊預判不足。那麼對局勢的判斷,則有些強人所難。因為恆大正摧枯拉朽的贏球,三連敗的國安如果再不能拿到勝利,眼看著就冠軍無望。但事實上,除了上帝之外,恐怕沒有人想到,恆大後來遭遇了這麼大的危機。

可事實上,支離破碎的賽程擺在那裡,這賽程對於比埃拉的恢復是好事,對於競爭對手的狀態肯定也有影響。但這些,國安並沒有預判到。反而,支離破碎的賽程,影響了自己的狀態,也不能讓比埃拉回到球隊中。

至於換掉施密特,不能說國安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只能說國安在錯誤的時間做了一個決定。

國安對施密特的不滿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去年底,國安內部對施密特已經產生了較大的爭議。兩個問題已經集中體現出來:第一,防守沒有完整的體系,完全依靠高位逼搶和後衛個人能力,一旦球隊體力出現衰減,防守問題就會擴大;第二,進攻過分依賴比埃拉和奧古斯托兩大外援,一旦兩大外援出現傷停或者狀態不佳,球隊的進球就陷入困境。

後來,俱樂部方面的說法是,足協杯奪冠後,讓一個冠軍教練下課,不太可能。




可以說,因為足協杯冠軍,讓國安錯過了第一個也是最好的一個讓施密特下課的機會。但足協杯冠軍,確實是保留施密特的一個最好的藉口。

國安錯過的第二個換掉施密特的時機是亞冠主場輸給全北現代。那場比賽,國安做了充足的準備,但無論在場面上還是在結果上都輸的心服口服。其實,那場比賽已經證實了施密特並沒有能力帶領國安打贏硬仗。

說這場比賽是換掉施密特的一個好機會,主要因為這場比賽過後,國安將在主場面對深圳和天海,這是兩場相對容易的比賽,也是給新帥或國內代理主帥的一個最好的緩衝期。

只不過,很多人都覺得,全北現代作為韓國最強球隊、亞洲頂級勁旅,被雙殺不算丟人。而對主場對深圳和天海兩個弱旅的6分,又讓人認為「施密特還是棒棒的」。

這又成了施密特逃過一劫的藉口。




第三個換掉施密特的好機會,是在國安亞冠被淘汰和十連勝被終結的時候。輸給浦和的比賽,施密特在臨場指揮上暴露出了重大失誤,池忠國的意外受傷施密特毫無應變能力,換上張玉寧後球隊中場完全失控。而後,又被上港在主場擊敗,十連勝被終結。

按說亞冠聯賽雙線吃癟,應該是換掉施密特的最好機會,可是國安仍舊無動於衷。這次的藉口恐怕是:換了施密特,暫時沒人接。

的確,謝峰年初離隊,中方教練以陶偉為首,陶偉並無帶隊經驗,這個時候上陣未必有好的效果。於是,施密特就又繼續下去,在連續的客場戰勝天津泰達、主場戰勝申花、富力之後,施密特的危機解除了。可是回想一下,這三場比賽,國安贏得越來越困難,到同富力的比賽時,國安已經只能靠奧古斯托的神仙球絕殺續命了。




打硬仗能力不行、後半程掉鏈子,是施密特在2018年就已經暴露出來的宏觀上的問題。細節上來說,這跟他防守體系的混亂、進攻依靠外援的戰術細節問題,完全吻合。國安其實早就對此有所感知,但一次又一次的安慰自己:再將就將就,也許明天就好了。

當失去了最好的三次換帥機會的時候,並不意味著國安和施密特冰釋前嫌,相反,雙方的積怨越來越深。直到三連敗以後,所有的問題完全的爆發出來。

真正換掉施密特的時候,國安已經沒有任何的天時、地利、人和。

對外,球隊經歷了三連敗,足協杯被淘汰出局,戰績的壓力巨大,而賽程上又馬上要面對恆大。對內,比埃拉、張稀哲、李磊等核心球員的疲勞和傷病也已經不可逆轉。最關鍵的是,國安當時並沒有一個更好的教練人選和外援人選。

可以說,施密特在三連敗時的「嘴硬」,讓國安失去了換來朱利亞諾或者萊昂納多的機會。但反過來說,當比埃拉在前不久復出且狀態火熱的時候,又從側面證明了施密特的判斷是正確的。




其實,俱樂部不信任施密特的判斷,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可是,既然你已經不信任他,又為什麼不早點換呢?早點換了施密特,國安可能會迎來一個更完整的技戰術磨合時期,也可能會迎來貝尼特斯這樣的名帥,連帶著龍東換了巴坎布,很多問題就都解決了。

將就,這兩個字,成了國安今年陷入被動的關鍵。

在最合適的時間沒有做最正確的事情,反而在錯誤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但這個時候,事情已經不能像自己想像的方向發展了。

很多人糾結熱內西奧並沒有比施密特強,這其實很顯而易見。當他還沒來到國安的時候,就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法甲第二第三第四的成績,與施密特德甲第三第五的成績並沒有什麼區別,兩個人在執教經歷和水平上半斤八兩。

國安用熱內西奧換施密特,並不是認為熱內西奧比施密特強,而是對施密特失去了信心,用尿窩挪屎窩,只是換換手氣,讓自己未來能夠過得心安理得一點而已。

至於為什麼多此一舉,因為當時已經來不及找好教練,沒有哪位優秀的世界名帥願意接受一個中超的半年合同,也沒有謝峰這樣的教練能夠臨時帶隊,騎虎難下,各種時機都不好了。

所以,國安的問題,並不是出在後半年,也不是出在比埃拉受傷之後,而是出在了賽季初,或者說上半年。

如果國安的防守體系能夠搭建的更完整,就沒有必要每場比賽都依靠金玟哉,那麼也就不會讓巴坎布一下做了三個月的板凳無球可踢。

如果國安能夠在面對弱隊時適當的輪換個別陣容,李磊、張稀哲和比埃拉可能就不會遭遇傷病。

如果巴坎布不是三個月無球可踢,他的狀態可能就不會這麼糟糕,比埃拉受傷後他就能更好的幫助球隊。

如果不是進攻過分的依靠比埃拉和奧古斯托的2打11,比埃拉受傷後國安的進攻也不會陷入癱瘓。

以上的這些如果,其實都是相輔相成的。歸根結底的問題,在於施密特根深蒂固的執教能力和執教思路上。

反過來說,如果國安早點換了施密特,這些問題大機率就能得到解決。

現在,扔給熱內西奧的是一地雞毛,面對陌生的自己和對手,面對競爭對手的犯錯,還有混亂的賽程,熱內西奧的思緒也是一地雞毛,亂的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xVzFW4BMH2_cNUgjKT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