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錘定音,曹德旺建議成現實,1類人有福,2類人要有麻煩了

2019-12-10   專聊房君


當下樓市到底怎麼樣?估計很多人的看法都不一樣,有人說房價已經跌了,而有的人說:我怎麼沒看到跌呢?實際上,作為春江水暖鴨先知的開發商無疑最有發言權。我們可以看到幾個現象:部分樓盤還是有熱度;土地流拍和底價成交增多;開發商打折促銷較為普遍;開發商僱傭的「小蜜蜂」遍布大街小巷;房產中介門店異常冷清。從這些現象看,說明房子不像過去那麼好賣了,開發商對後市保持謹慎。

而根據國家統計部門一份近1年房地產景氣指數顯示,雖然這幾個月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略有回升,但相比去年底,仍舊處於低位徘徊狀態,並未走出低谷。而國房景氣指數報告往往又作為國家制定房地產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據。由此讓房君聯想到近期的國家經濟工作會議隻字未提房地產以及房地產調控,雖然不能據此來判樓市調控要放鬆了,但可以預知,當下的樓市調控效果在國家看來應是滿意的,無需再刻意提及。

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

無論你是看多樓市,還是看空樓市,有一點應是大家的共識,那就是當下及未來的樓市真的變了,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再用過去的掌握規律和眼光來看待未來樓市趨勢,否則,我們可能會撞得頭破血流。損失金錢只是一方面,危害家庭經濟安全就事大了。在中國,房子是商品,也是民生,所以,中國樓市又是一個「政策市」,充分了解國家對樓市的態度,有助於我們看清樓市方向,我們先來仔細了解一下

國家一錘定音樓市發展方向

房地產快速發展的二十多年來,房地產對經濟、對改善市民居住條件的貢獻有目共睹。換句話說,在過去,我們需要房地產,需要一個快速發展的房地產。但,時過境遷,目前我們的經濟發展進入「L」型,由高速發展轉為「高質量發展」,這是基於經濟健康發展的長遠考慮。而且,在各種因素作用下,當下房價也處於空前的高位,如果再像過去那樣「瘋漲」,顯然不利於經濟安全和老百姓的獲得感。國家一錘定音樓市發展方向,主要體現在三大方面:

第一,經濟上擺脫對房地產依賴。按普遍意義上講,一個產業對GDP貢獻超過5%,就屬於支柱產業,顯然,房地產是當之無愧的支柱產業。在過去很多時候,當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時,我們可能首先就會想到用房地產帶動一下經濟增速。但到2018年時,房地產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由正轉負。根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7:住房,關係國與家》顯示,2018年中國房地產投資對經濟貢獻為0.7%,但是擠出效應大於帶動效應。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房地產對其他產業發展產生了負面作用,反而影響到總體經濟發展。因此,我們看到了國家今年中召開的最高層會議上明確,「不再將房地產作為經濟刺激手段」,這是自2003年將房地產列為支柱產業後的重新定調,由此可見,國家擺脫對房地產經濟依賴的決心是堅定的。

第二,弱化住房的金融屬性。這些年,由於老百姓的投資渠道狹窄,加之對貨幣貶值預期擔憂,所以,我們不少人把閒置資金投向了「不動產」—住房。房產由此具備了金融屬性,房產投資潮興起無形放大了購房需求,是推動房價上漲的重要因素之一,樓市火熱期,各地還出現了炒房團,更是對樓市「火上澆油」,影響到樓市平穩發展。不過,隨著房子越建越多,空置房越來越多,房子占用了大量資源和資金,於各方都是弊大於利。所以,我國央行行長易綱近日在撰文中指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強對房地產金融市場的宏觀審慎管理」。實際上,「房住不炒」在今年各種場合已多次被國家提及。反覆提及同一個詞語,我們應該感受到其中的分量。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房產投資客將逐步撤離市場,房子回歸到居住本質。

第三,建立長效機制管控樓市。在國家統計部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監測的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有35個城市二手房價環比下跌,占比剛好達到一半。這個數據挺有意思,正好是「漲跌互現」的體現。一個正常的樓市,就應該是有漲有跌,一漲俱漲,一跌俱跌,反而不是正常的市場,這要歸功於全國1-11月份累計的554次樓市調控。一般來說,行政管控樓市是樓市短期降溫的「權宜之計」,終究會退出,要想讓樓市持續穩定,就必須有機制來管理。關注政策的朋友應該知道,在今年中央「730」會議上,除了房住不炒定調外,還明確了「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目前包括房產稅在內的長效機制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當中,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近日表示,希望最快三年內啟動房地產稅。應該說,房產稅離我們越來越近了,根據已開發國家經驗,房產稅對擠出投機炒房、保持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的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曹德旺建議(預言)成現實

隨著房價不斷上漲,人們對樓市的態度也產生了分化。比如馬雲曾提出「未來8年房價如蔥」的預判,王健林在2017年就宣布徹底退出房地產,李嘉誠近6年在內地一直轉賣地產項目,但也有個別開發商逆流而上,比如融創中國1-11月商品房銷售額已擠進前四。這些大佬們的分歧,我們只能用時間來證明,但樓市中一些關鍵變化,在某些大佬此前的預言中得到體現,不可不察。

著名實業家、慈善大家曹德旺曾表示,經濟艱難是被房地產拖累了,要恢復發展,就必須對房地產這類虛假的投資進行削減。根據統計部門數據顯示,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自今年1-4月達到階段性高點後持續回落6個月,到1-10月份時,增速累計回落1.6%。即使經濟面臨壓力,但國家並未有任何要刺激的意思,因為國家在今年中已定調「不用房地產刺激經濟」。

此外,曹德旺還曾說過,未來房子多的人不僅賣不掉也租不出去,還要交管理費。雖然說曹總的這句話不能一下實現,但也看到市場的一些微妙變化。比如說當下新房市場雖然還有熱度,但二手房市場「有價無市」現象比較明顯。就租房市場來說也並不景氣,根據中國經濟周刊報道,北京租房市場租金回落,已降至2018年初以來最低位置。11月在重點監測的城市中,18城中有12城單平米租金出現環比下跌。從長期來看,隨著房產稅等長效機制出台,租金收益是難以彌補稅收的。

1類人有福,2類人要有麻煩了

樓市大方向既定,房子回歸居住屬性指日可待,未來的樓市大機率處於一種健康平穩發展狀態,大漲機率越來越小,但大跌也不太現實,正如人民日報此前的一篇評論文章所說「中國房地產市場拒絕大起大落」,在這樣一種狀態下,1類人有福,2類人要有麻煩了。

通過上面的分析不難理解,樓市平穩是最利於剛需這1類人購房人的,不會因為資金暫時不足而擔憂錯過購房機會,也不會因為買了房後就出現大跌而心理不痛快,經濟能力達到再購房是很多剛需期望的。但對於部分開發商和投資炒房客來說,這種市場顯然對他們不利,比如對於那些前期過度擴張,在國家嚴厲控制房企資金入口的情況下,資金跟不上且房子口碑又不好的開發商勢必淘汰出局。此外,在高企的資金成本面前,房價不漲或者微漲,對投資客來說就意味著虧損,正如中泰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梁中華所說,當你急需用錢的時候,變現就是一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