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中國自主研發列裝的八一式馬步槍200米擊斃鬼子沒問題

原標題:二戰時期中國自主研發列裝的八一式馬步槍200米擊斃鬼子沒問題

說到中國歷史上獨立製造研發的第一種步槍,有人第一印象就是56式半自動步槍,其實並不是。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國共迎來的一次合作,八路軍和新四軍宣布成立,參與到一線的抗戰中去,但蔣介石心裡也是有打自己的小算盤,說好的發槍發糧餉,結果呢什麼都沒有,一有重大戰役就要讓八路軍和新四軍協助打,意思就是借日本之手消滅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有生力量,華北戰役結束後,日軍占領的華北地區,八路軍和新四軍並沒有跟著蔣介石的部隊一塊撤退而是組建自己抗日根據地與日軍展開游擊作戰,既然蔣介石自己不發武器和軍銜,我們就自己干,通過游擊戰繳獲日軍的裝備,但畢竟日軍的裝備可不像電視劇裡面那麼好繳獲,日軍每次出動一個小隊規模的人數進行搜索掃蕩,平均32個人一挺機槍,訓練有素的日軍只要位置站對了,就能形成非常強悍的戰鬥力。

伏擊戰也不是每一次都能勝利殲滅日軍,隨著隊伍的擴大很多新四軍和八路軍手裡根本就沒有一支像樣步槍,於是就決定自己造,當時八路軍和新四軍中,最主要裝備的是漢陽造1888式步槍,於是在陝甘寧邊區機械廠就一名叫劉貴福的工程師,天天鼓搗那些破舊沒有用處的老槍,對漢陽造步槍的構造早已經非常熟悉,於就自己動手開始利用現有資源,進行破槍改造,但就算是改造重修也是數量有限,並且我軍當時並沒有技術能力鍛造出合格的鋼材來,思來想去小鬼子不是在華北修鐵路嗎?那麼鐵軌上面的鐵並不是鐵而是純度非常高的鋼軌,所以二戰初期扒鐵路成了當時我軍非常樂此不疲的事情。

二戰特等勞動英雄劉貴福工程師

當時日軍也不知道我要鐵路的鋼軌做什麼,於是只是加強的防禦,被派到荒山野嶺負責看鐵路的鬼子,內心也是非常明白,只要八路軍不來攻打自己就謝天謝地了,一般情況下他連炮樓都不太敢出去,發現鐵路被人扒了,就打電話叫人來修,所以源源不斷的鋼材就落到我軍的手裡,這邊修完那邊扒,一來二去,我們就有充足鋼材用來製造槍枝了。

1938年劉貴福工程師,經過長期的自我學習和摸索,成功利用德國1888式步槍槍枝原理尺寸,造出了中國第一支步槍,起初並沒有型號,該槍造好後及時送往延安第一屆「五一」工業展覽會,因還沒有取名,暫時就叫它「無名式馬步槍」 毛主席看到後,親自親手拿起來拉動槍栓,瞄了瞄準,第一感覺就覺得這槍靠譜,準星各個方面甚至比老古董的漢陽造更加優秀,毛主席高興地對陝北工業局長李強說:「我們自己也能造槍了!這個槍使用方便、造得好!很漂亮啊!要創造條件多生產,支援前線。」

劉貴福工程師也一舉成名,獲得了特等勞動英雄的稱號,1940年7月,八路軍總部軍工部部長劉鼎帶著新槍到八路軍總部彙報時,受到彭德懷、左權等首長的肯定和讚揚。正好趕上8月1日,所以該槍就定型為八一式馬步槍。

八一式馬步槍可不是製造粗糙,鐵軌上鋼材可都是優質鋼,從細節上是採用類似於蘇聯步槍的刺刀設計,是可以摺疊的,可謂從細節上下足功夫,完完全全考慮到實戰時的方便性,而且這樣設計刺刀,更長更方便,也更尖銳像一把長劍一樣,一刺刀過去保准鬼子透心涼,這刺刀設計也是有講究的叫三菱刺刀。該槍性能上特點是體積小、射擊準確、外觀漂亮。槍管上的瞄準星被彭德懷譽為「天下第一準星」

有人說八一式步槍給人感覺第一眼,就是蘇聯的M1891莫辛-納甘步槍,但其口徑卻不一樣,當時我軍採用的步槍無論漢陽造步槍還是中正式毛瑟步槍,都是採用7.92毫米口徑設計,所以八一式步槍的口徑起初都是7.92毫米,但後來由於繳獲的到日軍子彈和步槍多了,於是又進行改進衍生出了6.5口徑的八一式步槍,該槍最大射擊距離為400米,有效殺傷距離200米,6.5口徑的八一式步槍雖然可以打600米,子彈穿透力更強,但威力反而減小,因為採用是尖頭彈的緣故,而採用圓頭子彈的7.92毫米口徑,射擊距離雖然上不去,但威力不俗,圓頭子彈不容易貫穿身體,子彈進入身體後會二次傷害,把肉和骨頭都攪在一起,形成二次嚴重傷害,看上去只有一個洞,但裡面肉全部爛掉了,這樣內傷除截肢沒有第二次方法,要是打中要害必死無疑,死之前還會疼死去活來。二戰1940年到1945年我軍累計獨立製造八一式步槍9000多把,這些步槍都是鋼材都是扒日軍鐵路軌道鍛造而成的,可惜就是設備有限,根本無法大批量生產,在加上日本人久而久之變聰明軌道也不太那麼好扒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jn3Q3QBLq-Ct6CZYMm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