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擁抱新基建!投資百億在烏蘭察布自建數據中心,預計明年投產

2020-06-08     大數據文摘

原標題:快手擁抱新基建!投資百億在烏蘭察布自建數據中心,預計明年投產

大數據文摘出品

作者:曹培信

這樣的場景你一定不陌生:在家裡刷著快手短視頻,每一次上滑出現的總是你感興趣的內容。

要讓機器了解你的喜好似乎並不難,但要保障每一個用戶任何時候都能獲得實時的精準推薦,絕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

以快手為例,用戶每刷新一次快手,實時推薦系統就得在秒級的時間裡給用戶推薦一次感興趣的視頻。快手用戶每天刷短視頻的量達到萬億級,推薦算法模型就需要進行萬億次訓練。

優秀的算法離不開硬體的保障,在背後默默支撐這一切的,正是龐大的網際網路數據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簡稱IDC)。

作為海量數據的「住宅」,網際網路數據中心是網際網路流量計算、存儲及流量吞吐的核心資源,也是網際網路經濟技術基礎的重中之重。

近幾年,整個網際網路經濟對數據中心的需求與依賴快速增加,疫情期間體現的也更為明顯。根據《2020年1-2月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業運行情況》的統計數據:「1-2月,網際網路企業完成相關的網際網路數據服務收入17.4億元,同比增長23.5%,增速高於整體網際網路業務收入19個百分點。」

2019年兩會期間,「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被首次列入政府工作報告。今年3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在會上談到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時列舉了兩個方向,一個是5G網絡,另一個就是數據中心

在「新基建」的背景和市場需求的雙重影響下,6月6日,快手宣布將投資百億,在烏蘭察布建立大數據中心。

這是快手響應國家發展「新基建」號召的重要舉措,也是滿足業務增長帶來的算力需求的必然選擇。

自主研發、彎道超車,後起之秀如何點燃IDC賽道

值得一提的是,快手這次斥資百億建設的烏蘭察布建大數據中心,是快手第一個自建的超大規模網際網路數據中心:不僅獨立完成了整體的概念設計,未來還將擇機開源「概念設計方案」,以助力國家「新基建」

該數據中心體量在業內僅次於騰訊、阿里巴巴,預計明年就可以投入使用。

你一定想知道,為何是烏蘭察布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烏蘭察布是個「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地方。這次快手數據中心選擇落戶於此,給了大家一個重新認識這個內蒙城市的機會。

落戶烏蘭察布,背後是快手響應國家「新基建」戰略的考量

上個月,烏蘭察布市發改委表示,烏蘭察布市在已具備一定產業的基礎上,正在積極謀劃「新基建」,包括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城際高鐵、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特高壓電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還將優先支持高水平、綠色數據中心建設,計劃到2021年,將承載伺服器的規模發展到200萬台。

其中,快手「百億」數據中心的投入便是對當地謀劃「新基建」的重要支持項目。這一項目的落地既能滿足當地招商的需要,推動本地的工程建設能力上一個新台階,還能創造就業機會,助力當地GDP增長。

一次投入一百億,這也是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在數據中心上罕有的大手筆投資。

在這樣一個強手雲集的賽道上,快手作為後起之秀,有著不可取代的優勢。相比於已經在IDC投入建設多年的企業來說,快手沒有歷史包袱,作為一個全公司60%以上都是研發人員的公司來說,快手也將自主研發和設計看的更重。

一起看看快手規劃烏蘭察布數據中心的目標

  • 國內最大的專門為「大數據、人工智慧」建設的數據中心;
  • PUE達到國際頂尖水平,預期最佳PUE1.08,平均PUE1.15;
  • 新一代高壓直流技術規模應用,較業內方案降低10%建設成本;
  • 新一代間接蒸發冷卻系統規模應用,較業內方案節水60%。

這樣的目標顯然突破了快手對自身業務需求的滿足,直奔「充分體現後發優勢,項目規模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的目標而去。

「新基建」戰略下,數據中心市場規模超四千億,發展迅速

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時代,數據中心一直是近年來網際網路公司重金押注的領域。

有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數據中心IT投資規模達3698.1億,2020年其投資規模預計將增長12.7%,達4166.8億元。

但其實,這個四千億的市場在20年前還是一片冷寂,並且在發展初期是由傳統電信運營商如AT&T和BT等公司託管主導,主要只提供場地、帶寬等基礎託管服務。

直到2010年,美國的超大型網際網路IDC技術才趨於成熟,Google、Facebook等頭部網際網路公司引領,逐步通過技術創新,在保證適度可用性的基礎上,持續追求TCO的降低。

谷歌數據中心

自2008年之後,國內以BAT為代表的大型網際網路公司逐步跟進。整體看,架構方面國內外差距逐步縮小,但在清潔能源應用、末端供電技術、監控智能化、運維能力方面海外依然保持一定的先進性。

在IDC這個領域,後浪的力量是無窮的。

曾經幾乎壟斷美國數據中心市場的AT&T,在2018年因為業務原因將旗下的31個數據中心賣給了Brookfield基建合夥公司,作價11億美元。

所以儘管國際巨頭的數據中心已經發展較為成熟,比如已經擁有三十多個數據中心的谷歌,仍然還在持續斥資建立新的數據中心。

今年2月底,Google在2020年擴張計劃中表示,計劃在美國加州、科羅拉多州,喬治亞州等11個州的辦事處和數據中心投資超過100億美元。

再看國內,今年的IDC產業在國家「新基建」的號召下更是熱鬧非凡:

  • 5月27日騰訊在天津濱海高新區拿地,將用於建設全國最大的IDC數據機房,據了解最快明年6月數據中心一期可建成投用;
  • 5月28日,阿里江蘇雲計算數據中心擴容項目在南通開發區正式簽約,總投資150億元;
  • 6月1日,百度雲在山西省陽泉市投入14億的計算中心項目二期提前封頂。

除了國際巨頭和BAT這些國內起步較早的網際網路企業在不斷加碼數據中心的建設,傳統企業如杭鋼、沙鋼、龍宇燃油等也都紛紛建立了自己的數據中心,賽道角逐正逐漸進入高速衝刺階段。

今年在國家發展「新基建」的號召下,一些網際網路新秀紛紛出手,大有「趕超」趨勢。

比如快手這次斥資百億建設的烏蘭察布建大數據中心,投入使用後將成為國內最大的專門為「大數據、人工智慧」建設的數據中心。

快手選擇在這個時候建設數據中心,實際也是著眼未來業務需求,協同伺服器和網絡技術趨勢的選擇。

什麼技術趨勢呢?無非兩點:AI和5G

2020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表示,將三個方面的「新基建」統稱為信息基礎設施——以5G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AI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

AI方向生態不斷完善, 場景化應用加速落地,AI基礎設施服務也將迎來快速發展新時期。

5G方向則商用在即,大量基於5G的應用在零售等傳統行業中開始示範與推廣,VR/AR、高清視頻等應用需求也將為數據中心市場發展與服務模式創新打開成長空間。

如此看來,依託自身技術,投入百億自建數據中心,趁「AI+5G時代」之勢建立起一個豐富的「在線營業」生態,從底層為企業數字化賦能,便是快手的野心所在了。

直播催生在線營業,數據中心成為「定海神針」

直播30分鐘,成交額破1億;100分鐘後,成交額破2億;爆款空調單品銷量超6.7萬台;最終總成交額定格在3.1億。這是董明珠5月10號晚上在快手直播間第一次直播時,格力電器在快手直播帶貨的成績。

看到這樣的成績,曾經認定線下才是正途的董小姐,說了一句:「這次體驗完以後,接下來還要再體驗一場,甚至把我幾萬家都可以開成直播間。」

隨著主流商業品牌「在線營業」的需求被極大的激發出來,以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直播平台,開始加速向各行各業滲透,不斷擴展邊界,而且速度極快。

同時,「在線營業」已經突破了直播帶貨的概念,在這次疫情中被按下了加速鍵,開始逐漸成為網際網路經濟的一個新模式。

快手斥資百億建立數據中心除了響應國家「新基建」號召,其實還跟直播帶來的新業務模式有關。

快手的直播業務開始於2017年,但就是這短短的3年不到的時間,快手直播日活已經突破1億,許多商家嘗試利用快手平台進行「在線營業」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正如快手告訴我們的,「那些更高客單價、更高信任成本的行業與產品正在向快手這樣的線上場景遷移,「在線營業」不等於直播賣貨,而是商業數字化升級的選擇,企業重構與消費者的連接方式。」

企業向「在線營業」這一模式的轉變帶來的則是更大的數據運營壓力,而要幫助企業進行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則對快手這樣的企業提出了更高算力要求。

直播經濟發展過程中,快手不僅提供了這樣的平台,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通過商業化產品、營銷工具、公域私域流量結合,不斷完善生態內的商業基礎設施,來幫助企業在數字世界中與用戶建立新的連接,實現新場景的銷售,創造新的營銷模式和鏈路。

這整個商業模式的轉變,考驗的快手這樣的企業的數據中心是否有這樣的能力——承擔這種轉變所帶來的技術儲備壓力。

顯然,快手烏蘭察布百億數據中心的建立也正是看到了這一趨勢與需求,在國家新基建大背景下,烏蘭察布數據中心的建立,也將成為快手為企業「數字化」賦能不可替代的「基礎設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1TUknIBd4Bm1__YjB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