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查出蛋白尿2+未複診,頭痛就吃降壓藥,3年後肌酐值太嚇人

2019-06-08     走進醫師

蛋白尿是腎病臨床常見的病症,其對腎臟的損傷位置多在腎小球。蛋白尿患者的病情可以因多種誘因而反覆發作,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飲食的調節也是非常重要的。

對於蛋白尿患者,蛋白的大量丟失會引起糖代謝、脂代謝、水、電解質及內分泌的素亂。通過飲食調養,改變飲食結構,限制某些物質的攝入,糾正上述失衡,可以保證人體所必需的營養,增強抵抗力,延緩病情發展,由此可見飲食對腎病患者非常重要。

腎病患者飲食要注意些什麼?

1蛋白尿患者飲食宜以清淡為宜,需要限制鹽、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在蛋白尿初發期,可以按照急性腎炎的飲食原則,將每日鹽的攝入控制在3克以下

2有嚴重水腫可以考慮短期內無鹽飲食,每天蛋白質的攝入不宜超過1克/千克體重。

3緩解期時病程較長每天蛋白質的攝入量控制在0.8~1.0克/千克體重。例如,體重60千克的患者,大約主食300克、牛奶1袋、雞蛋1個、瘦肉50克。每日鹽攝入控制在3克左右。

4大量蛋白尿的患者常常伴有高脂血症,血脂的異常會引起動脈硬化及腎小球的損傷、硬化等,因此,應限制動物內臟、肥肉、海產品等富含膽固醇及脂肪的食物攝入。

病例分享:

患者王先生,39歲出現反覆頭痛,且小便經常有泡沫,到醫院求診。當時測血壓高達180/105毫米汞柱、尿液檢查蛋白尿2+,血清肌酐165微摩/升,王先生由於工作忙並未繼續門診複查,頭痛時,服用自己買降壓藥降壓。

三年後,他身體出現了下肢水腫,因胸悶氣促急診就醫,查血清肌酐大於884微摩/升,血鉀高達6.1毫摩/升,胸片提示肺水腫,血常規提示重度貧血,B超發現雙腎明顯萎縮。人院後確診為尿毒症,王先生開始規律血液透析和治療。現在病情穩定,透析次數減少,生活質量也明顯提高。

醫生建議:

患者一開始即表現出蛋白尿、高血壓和腎功能不全。這類患者,應進一步收集24小時尿液,檢查24小時尿蛋白量和肌酐清除率,同時也要做血清免疫學檢查和超聲波檢查,有條件的要行腎穿刺檢查,排除繼發性腎臟病變。

治療上,以積極控制蛋白尿,控制高血壓為主。根據腎臟穿刺的病理報告,給予相應藥物療。但患者由於未能長期門診隨訪,複查蛋白尿和血壓,導致腎功能在幾年內迅速惡化,因而難逃腎透析治療的命運。研究發現,蛋自尿的控制同腎臟的預後明顯相關,所以我們在重視血壓的同時,更要關注蛋白尿的治疔。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我的頭條號,了解更多腎病科普知識,有腎病相關問題,可私信莫主任進行諮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u80GWwBmyVoG_1ZaNe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