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絲
欄目|明星愛心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月1日,200多位明星通過「韓紅愛心」捐款外,黃曉明和楊穎夫婦、吳京和謝楠夫婦、姜文和周韻夫婦、汪峰和章子怡夫婦、楊紫、李冰冰、郭德綱等明星也紛紛通過其他渠道進行了捐贈。
有媒體統計說,目前至少有500位知名娛樂明星通過各種方式、渠道捐款和獻愛心。
明星們的抗疫情、賑災行為獲得了大多數人的支持和讚賞,但網絡上也不乏一些負面的聲音,有的質疑某某明星捐款太少,有的批評明星反應過慢,有的認為明星捐款是面對輿論壓力迫不得已、純屬作秀。
在冷絲看來,明星捐款的多少,就是一個本不應該存在的問題,沒有任何討論價值,很多人卻不以為然,常常用這樣的毫無邏輯秩序的質疑——「捐1元和100萬元能相同嗎?」來發問,這樣的強盜式邏輯不值一駁,如果善心要用金錢來衡量,善事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捐多和減少還真的是一個樣!
同時,明星對一些捐款、慈善反應沒有那麼快,這也完全可以理解,娛樂圈競爭激烈,明星的關注點多集中在圈內,對於社會事件的反應慢了一點,這有什麼可奇怪的?
還有,冷絲堅持認為,明星捐款屬於作秀的說法更不成立,起碼這證明了他們在行動。而往往是那些質疑別人作秀的人才是真正的「作秀」,他們才是為了批評明星而博取眼球和流量。
當然,冷絲並非為明星開脫,而是實事求是地看問題,因為,在號召明星為賑災出一份力的時候,很多人用到了「社會責任感」,不能否認這樣的現實:過分強調明星的社會責任感,是娛樂明星們所不能承受之重,那樣會拖累明星。
沒錯,社會責任感是每個人都需要具備的,能力的大小,決定了一個人服務社會的多少。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很多人簡單地將能力與金錢劃等號,捐款數額的多少被作為界定善行大小的標準,這讓娛樂明星處在一個無所適從的位置上,他們想為社會做點事,卻對輿論寄予的期望搞得無所適從,壓力倍增。試問,誰願意在巨大的壓力之下開心地做事情?
無論如何,在任何時候,慈善必須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恩行為,真實的情感是促發這種行為的最大動力,任何功利色彩的渲染,都會讓類似於捐款這樣的慈善行為改變性質。
用輿論壓力逼著明星捐款,只會讓明星的慈善行為更加敷衍、搪塞地走過場,而給予明星們寬鬆的輿論空間,將有助於激發他們的藝術熱情,在災難面前,用真誠的創作和表演,為我們帶來寒冷中的溫暖心靈的慰藉。
我們還要看到,我國慈善事業不太繁榮,一些明星參與慈善的積極性並不高,像韓紅、李連杰這樣的善心人士還是少而又少。
因此,大力宣傳慈善文化、呼籲更多人參與慈善事業就成了媒體的責任。媒體對娛樂明星的慈善行為進行報道無疑會起到很好的示範效果,能夠吸引更多人加入慈善事業。
因此,對於明星的慈善活動,媒體不應在明星的個人展示上不惜筆墨,在慈善活動上卻惜墨如金。明星的慈善活動並非是娛樂新聞,更是一場特殊的教育新聞,媒體應該認真把握好明星和慈善的結合,切不可將娛樂明星的捐款事件娛樂化。
再說了,慈善事業是社會保障的重要補充,在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明星慈善是我國慈善事業重要的一部分,對於我國慈善事業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我國慈善事業的發展任重而道遠,需要堅持不懈的,絕不只是娛樂明星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rNCJnAB3uTiws8KRGf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