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輝談情感 | 在親密關係里要「適度」反思自己

2019-11-08     樹輝心理驛站

本文由樹輝老師原創,歡迎轉發分享,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

為什麼想到跟大家來分享這樣一個話題,來源於我這段時間所做的一個個案諮詢。我的一位32歲的來訪者在找我諮詢之初,它會把所有的問題都指向自己的愛人。

這位來訪者是一位女性,她的孩子已經五歲了,她認為所有的她在親密關係當中的抱怨、對孩子沒有耐心以及對這段親密關係失去信心都是他愛人的問題。

所以一開始在做諮詢的時候,她就會給我一種要聲討她愛人的感覺,用一句心理學的術語講,就是把在婚姻生活當中遇到的所有的問題都進行外歸因。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我的這位來訪者一開始是沒有任何的想要自己去反思的想法的,或者有人說這樣一類來訪者是沒有自我反思能力的一類來訪者。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諮詢,她會發現,其實在她指責愛人的同時,她自己也有掩蓋自己問題的嫌疑。比如說舉個例子,在一次諮詢當中,他談到了自己的先生,跟孩子的一些衝突,他就會跟我講,有他這樣當爸爸的嘛,平時他不管孩子。有問題了,他管得比誰都起勁。我就會問他,我說他平時不管孩子的話,孩子的這些問題他是怎麼知道的?這位女士告訴我,說是自己告訴他的,然後非常理直氣壯的跟我講,其實我本來不想告訴他的,但是他會要求我,讓我把跟孩子相處的所有的問題都告訴他,遇到難題的時候他來管,所以我就會經常把孩子的一些問題彙報給他。

大家注意這位女士用了「彙報」這個詞語,當然也是在心理學層面看是有它的意義的,也就是說我們這些詞語包括我們說話的方式,一定是在一個非常特定的狀態下來使用的,在家庭關係當中用「彙報」這個詞,如果我們說的深一點,就會讓我感覺到有一些要隔離情感的味道,但是在諮詢當中這不是重點,我們看到的是這位女士談到自己的愛人對孩子非常的粗暴,非常的沒有耐心的時候,愛人為什麼會這樣?是她在跟孩子相處的過程當中,把一些對孩子的觀察來告訴愛人,也就是說愛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在代替他,表達著對孩子的不滿甚至是憤怒。

我在這個地方給她做了一個解釋之後,這位女士就似乎明白了很多,然後在以後的跟她的先生相處的過程當中,她就會有了自己的反思,比如說她會跟先生說,我絕對不再跟你談我跟孩子相處的一些事情了,因為我跟你談的時候,你好像不能完全理解孩子為什麼是這個狀態,好像我在這過程當中也有想讓你去做黑臉家長的那種感覺,所以我不再跟你談了。

她開始反思她自己。本來一開始她認為她在親密關係里,在家庭關係里遇到的所有的問題,都是跟自己的先生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的,也就是說先生主宰著一切,但是經過這一反思,就在孩子這個問題上以主線往下反思的時候,她發現很多的問題都源於她自己。

這樣的諮詢我們做了有20次左右,我會發現諮詢的方向在傾斜,也就是她從過去的一開口就會指責愛人,到現在的一開口就開始反思自己。比如說愛人對自己沒有耐心,她會覺得是自己引導的愛人沒有耐心,愛人對自己的一些不理解,她會覺得是自己沒有講清楚,然後再做了幾十次這樣的諮詢之後,我就跟她講,我說你現在開始對你自己分析的有點太過了,你好像很多的事情你都歸到自己的範圍之內,你太小氣了,因為這本身是在關係里,你們兩個人的問題你一個人承擔了,這根本就是對你愛人的不公平,他需要去和你一起承擔這些問題。

大家看到了嗎?我在做這個工作的時候就是在幫助這位女性,把問題要麼從愛人身上,要麼從自己身上,進行調整,其實問題有可能是在關係當中的。這個例子很好地說明了一點,我們要解決任何的問題的時候,都要有一個平衡的把握,也就是你過度指責別人的時候,有可能是你在掩蓋自己的責任。當你過度地想要去看到自己的問題,過度的強調你自己在這個關係當中的作用的時候,有可能你已經在不知不覺當中運用這種反思的方式開始在攻擊你自己了,只不過你自己還不知道

所以當我們去看待一個問題或者是一類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非常靈活的方向,這個問題一旦產生了,它不可能存在於一個人身上,他至少是在這個關係當中,我們是要有一個對這個關係的覺察的,也就是一個人最厲害的不是一眼看穿這個問題的所在,而是要有一個靈活性,帶著這種靈活性去看問題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的智慧和你的情感連接到一起了。我相信這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都是非常寶貴的體驗。這也是一段健康的關係,一種最理想的存在的狀態,也希望每個人會在關係當中去嘗試著體驗這樣的一部分。


樹輝老師

一個專心做諮詢的實戰派心理治療師

一個在來訪者面前沒有正型,但是可以做到字字珠璣的心理諮詢師

一個經常會有一些怪論,可是會深入你內心的非著名心理諮詢師

總之是一個最不像心理諮詢師的心理諮詢師

這是一個有溫度的頭條號!

想讓生活再幸福一點點,關注我們!

如果您有生活中有困惑想要問問輝哥,歡迎私信。

您喜歡本文,那就點個贊、關注、轉發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n9CVG4BMH2_cNUgJL3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