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舊文。
一年一度的剁手節之後,很多小夥伴兒發現胡歌上熱搜了。
胡歌半夜發文,感恩粉絲,感念一路走來,感懷時光流逝。微博長文字字情真意切,除了感嘆老胡文采之好,更多人更是被他的真摯、性情而打動。
而這一路走來,在演技不斷成熟的路上,我們在胡歌身上看到更多的是以個演員如何在浮躁喧譁、追名逐利的娛樂圈中,不斷沉澱、潛心歷練,即便獲得成功,大紅大紫,也仍然能保持一顆雋永的初心,懂得感恩,用最睿智的語言回應外界的質疑,用最好的教養和修養應對每一場危機。
在胡歌身上,我們看到了一位好演員的基本素養。
在微博長文中,胡歌再次提及那場地獄般的歷練:車禍。
很多人想必都知道胡歌24歲時那段車禍過往,但是具體的年份時間早已模糊,其實,今年是胡歌「浴火重生」的第十年。
「如果冕還在世上 她應該已經為人妻 為人母了吧」,胡歌說的「冕」就是曾經的女助理張冕。
2006年8月,胡歌在從橫店片場趕往上海途中遭遇車禍,事故發生時胡歌在車後排睡覺,頭部受傷;當年脖子及右眼縫合100多針,右眼角接受了植皮手術。張冕坐在副駕駛,頭部受重創,經搶救無效最終死亡。初步分析事故原因是司機疲勞駕駛,導致車輛與一貨車追尾相撞。
胡歌在張冕火化前一天才得知她去世的消息,悲痛難抑。張冕的笑容定格在了23歲的樣子,在胡歌的描述中「張冕是他見過最樂觀的女孩。」
而功成名就之後,他最渴望的,反而是最簡單的生活:
胡歌在談及自己理想的生活狀態時,說,「一種是在紐西蘭那種地方有一個牧場,有牛、羊、馬、狗,養好多動物,做一個農民,每天喝咖啡看書看電影;還有一種就是遊學的狀態,去不同的國家,在不同的城市學一個感興趣的短期課程,也在這個地方生活一段時間,然後繼續去另外一個地方。」胡歌停頓了一下,大笑,「然後,我還想找到一個soulmate和生活伴侶,如果是同一個人就好了。」
經歷過風雨,才能從容地享受平凡。
記得任家萱曾在《開講啦》中,講到,她曾經對人生那麼地懷疑,「為什麼上帝要選擇我?」而如今的任家萱終於走出苦難,勇敢活成最燦爛的自己。
不知道曾經的胡歌,是不是也曾一次次地問老天爺:為什麼選擇他?
記得剛出車禍時,胡歌以為自己快死了,醫生告訴他不會死之後,他問那我的眼睛是不是沒有了?醫生說眼睛也沒事的時候,他便知足了。
人生似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靜水流深固然愜意,然而只有經歷過波瀾壯闊,暗礁叢生之後,還能破荊斬棘,才能活出更完整的自己,更從容的自己。
12年前的今天 網購還未普及 光棍節還未被命名 11月11日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節日 那一天「古月哥欠」的官網正式成立 我的粉絲們有了棲身之所 而我的生活中 也從此多了一抹特別的藍色
因為我從小喜歡藍色 胡椒們投我所好 將藍色定義為粉絲會的官方顏色 這對於我來說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每天只要一抬頭 就能感受到你們的陪伴 有人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你們和我一起走過了12個春秋 經歷了我事業和人生的許多個酷暑嚴寒 你們就像大海和天空 包容著我這一葉扁舟 乘風前行
我很慶幸當初選擇了演員這個職業 除了鮮花和掌聲之外 還讓我收穫了這麼一群可愛的夥伴 你們因為我扮演的角色來到我的世界 走近我的生活 你們或許不曾見過我 卻在紛擾的塵世中 為了保護我 不惜與別人爭得面紅耳赤 為了成就我 徹夜在網絡上 哪怕只因為我一點小小的成績而奔走相告 生活上的點滴關心 事業上的推波助瀾 讓我走到了今天12年間 世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網絡占據了生活 虛擬與現實不再涇渭分明 但在我的眼裡 你們永遠是那一抹清澈的藍一抹氤氳到天涯海角的藍
我的這份感觸來自於這麼多年的相處 來自於我對你們的認識和了解 來自於那幾個重大的人生節點 來自於即使我褪去演員的光環 你們都未曾離開的情義
13年—14年 我轉戰舞台 螢幕上鮮有我的作品 藍色進駐劇場 我每一次登上舞台 每一次劇終謝幕 都能感受到你們炙熱的目光 這眼神里飽含了對我的支持 包容和關切
10年-13年《神話》熱播之後 我放棄了熟悉的題材和類型 開始了艱難的轉型之路 在我那彷徨輾轉的三年里 作品的收視率和影響力都大打折扣 但是你們沒有離開 沒有怨言 而是默默堅守和期待
06年-07年 我在黑暗中砥礪匍匐 你們在前方為我點燈引路 這不僅是重拾事業的信心之路 更是重燃生命的希望之路
那個時候 我第一次感覺到 在你們眼中 我不是偶像 不是明星 不是演員 而是你們心中挂念的一個朋友 在我正式復出
之前 我一直沒有把握可以重返熒幕 沒有信心能夠做回演員這個職業 但我發現 你們關心的似乎並不是這些 你們更在意我是否健康 是否快樂 如果當年我沒有選擇回到台前 我相信那些記憶中熟悉的面孔 那些已經為人父母的身影 依然會在今天出現
都說十二年是一個輪迴 今年是「古月哥欠」的本命年 也是我浴火重生的第十年 此時此刻 除了要表達我對你們的感謝 我更想在這裡和你們展望一下屬於我們的未來 但按照我的慣例 請允許我先進入懷舊模式
「古月哥欠」在正式成為官網之前 是由我的兩位高中同學創建的 其中一位 就是在高考發榜當晚 陪我在永康路200號上海市第二中學對面的馬路牙子上 坐了一個通宵的許多多 我們也是小學同學(呵呵 故事有點長了) 另一位文靖同學 如今是生化(or生物 隔行如隔山啊)專業的博士後 他們當年一時興起 三下五除二 在我這個電腦白痴面前 劈劈啪啪敲出了一個論壇 這本是同學好友之間的無心之舉 卻為我帶來了今天如此龐大的後援和精神支柱 或許正因為有這樣的起源 讓胡椒們 有別於一般的粉絲 也讓我有別於正常的偶像(我知道你們就喜歡我不正常的樣子)
再回到十年前 那個夏天的每一個場景 都歷歷在目 那份失去好友的悲慟 至今不能抹去 我常常會想 如果冕還在世上
她應該已經為人妻 為人母了吧 憑她北師大電影學碩士的學歷 在事業上 也一定大有作為了吧 可她終究還是離開了
十年後的我 是否會是她當年想像的那樣呢 我不確定 也不敢想 冕是我見過最樂觀的女孩 和她在一起工作的時候 總是無憂無慮 沒心沒肺的 這種感覺 似乎也離我很遙遠了 跌跌撞撞 起起伏伏走到今天 酸甜苦辣都嘗遍了 結果 看著挺美
「既然活了下來 就不能白白地活著」 這句話像是為我寫的 也像是天上的友人對我的囑託 我捫心自問 十年後的我做到了嗎 很坦白地說 身邊的人做得比我多得多 我的經紀人 我的團隊 我的老師 我的長輩 我的親人 我的胡椒 是你們把我抬到了今天的位置 我出色地扮演了一個成功的藝人 但我所做的並不足以對得起曾經的自己和曾經所經歷的一切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 在我為了不忘初心而懷念過往的時刻 容我對自己的未來 有一絲想像的空間 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憧憬 如果 我能夠有機會踏踏實實地學習 沉澱 我願意放下眼前的所有 如果 我能夠給家人真正的幸福 我願意放下眼前的所有 如果 我能夠變成我想像中的自己 不辱上天的使命 讓重燃的生命之火發揮出更大的光和熱 我願意放下眼前的所有 如果 我快樂 你們快樂 就夠了
古月哥欠的各位老人 你們應該能看懂我要表達的意思 各位新人 相信你們在不久的將來也會明白 總之 無論如何 我還在這裡
老胡 2016.11.11
在金鷹獎頒獎晚會上,胡歌發表了一篇堪比ted的演講,他的高情商、有修養不僅獲得贊聲一片,多位圈人也轉載祝福。
在獲獎感言中,表達了對前輩李雪健的尊重,並自我檢討要向前輩學習;
在戴上老奶奶織的圍巾時,強忍著哽咽,鞠躬表達感謝。
充分地表現出一個演員的謙遜、專業和內斂。
而現在的胡歌,不僅停留在自己寫日記的階段了,在《Vogue服飾與美容》的12月刊,胡歌開設了自己的專欄,圖片自己拍,文章自己寫。
「處女篇」名為《我們的故事》,由一張露背自拍照和幾段沒有標點的、有點意識流的隨筆組成,讓人看到肉體,更看到靈魂。
而他背上的紋身,正是父親母親的照片。
《Vogue服飾與美容》的編輯總監Angelica張宇說,她拿到胡歌的稿子,發現沒有一個錯別字,沒有一個多餘的字,沒有一個語病,這是專業編輯才能做到的程度。
一個好演員,是無論到任何時候,都能保持一顆謙卑之心,向善之心,感恩之心,還有一顆沉穩的匠心。
這些,在胡歌身上,我們都看到了。
最後附上 胡歌的第一篇專欄文章。
在這個故事裡 我的名字叫林從
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胡歌
「胡歌」這個名字已經不屬於我了
我不敢隨便寫關於「胡歌」的故事
讓那兩個字休息一下 就當放生吧
林從才是這個故事裡的主角
我在很小的時候是一個特別內向的孩子
父母擔心這樣近似孤僻的性格不利於我的成長
於是把我送進了當時上海灘最有名的小熒星藝術團
有趣的是我骨子裡的性格
並沒有因為小熒星的這段學習經歷而改變
但我學會了表演性格 表演開朗 表演陽光
學會了不再讓家人擔心
也因為這段經歷 我莫名地走進了「我」的劇場
在正式成為一名演員之前
我在劇場裡瞎晃悠了好多年
那時候年紀小 劇場對我來說有太多新奇的地方
我經常從觀眾席轉到舞台從舞台轉到後台
從後台轉到化妝間
接著又爬上梯子 去到二層的操控台
從那裡可以俯瞰整個劇場
在那不大的空間裡
沒有華麗的布景 也沒有悠揚的音樂
質樸和安靜的氣氛讓我覺得很舒服我會擺弄各種道具
在觀眾席的椅子上蹦來跳去 在舞台上裝模作樣
甚至神經兮兮地大喊大叫
那時候每一天的時間都很長
我可以肆意地做許多漫無目的 毫無意義的事情
有時候我也會坐在台下 想像著台上會演出什麼劇目
事實上那個劇場從來都沒有過任何演出
也從來沒有過第二個人的存在
直到有一天 我發現了一件我從來沒有注意過的事情
劇場的門不見了
當我意識到自己被困在劇場的時候
我找到了一扇窗
當然那並不是上帝在關上門之後開啟的窗
而僅僅是一片嵌在牆上的玻璃
透過它 我可以看到劇場外面的世界
令我無法理解的是
劇場的外面 是一個更大的劇場
我看到很多和我一樣的人
在他們的劇場裡走來走去
也看到很多和我一樣 趴在窗上朝外觀望的人
我很好奇 想像著在他們的劇場外面
是否還有一個更大 更宏偉的劇場呢
在我試圖通過想像衝破迷茫的時候
我的劇場漸漸發生了變化
牆上的窗戶越來越多
我能看到無數的人影在窗外攢動
他們似乎對我和我的劇場很感興趣
我有點不知所措
只能跑到後台避開眾人的目光
可瞬間後台也成了舞台
總有一束追光跟著我
整個劇場裡 我找不到一處藏身的地方
此時四周牆上的窗戶也都連成了一片
我的劇場變成了透明的
好像一個巨大的魚缸 外面圍滿了人
在他們各種表情地注視下 我慢慢走上了舞台
我想 既然劇場變成了玻璃缸
那我就演一條魚好了
或許我演得還不錯
讓所有人都相信我真的變成了一條魚
一條不會眨眼 永遠醒著的魚
只要他們想看 隨時都可以來
最終 我成為了一條萬眾矚目卻從未下過水的魚
劇場的燈光越來越亮
把我和身邊的道具照射得光芒萬丈
我看不清外面的世界 玻璃牆不再透明
因為劇場裡太亮了
內外明暗的差異使所有的玻璃都變成了鏡子
置身在鏡子的包圍中
那是一種很奇特的感覺
劇場瞬間大了許多倍
不僅如此 在鏡面的反射下
我所處的空間層層疊疊 一眼望不到盡頭
鏡子裡還出現了許多個「我」
還記得嗎 我是林從
鏡子裡的那些個「我」當然也有名字
他們都叫從林
我和「我」的故事 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