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感覺生活分崩離析的時候,恭喜你,你要升職了

2019-11-15   旅行祈禱愛

《奇葩說》最新一期辯題:一份感興趣的工作996,我要不要886(拜拜啦)

這個辯題引起我很多思考。

首先我們來看一個問題,你為什麼會做996的工作?

第一,這個工作非常好,你也很喜歡,就像龐穎一樣,在世界排名前三的諮詢公司。而越是好的公司,壓力就會越大,你遭受的壓力豈止是996呢?更遭受著自己能力不行隨時被淘汰的危險,面對這樣的工作,你會想要離職嗎?你恨不得以幾十倍的拼搏好讓自己在這裡站穩腳跟。

龐穎說自己就職於世界前三的諮詢公司,但是她感覺累,沒有自己的生活,但是反過來想想,有多少人想要她的那份996的工作?那僅僅是一份工作嗎?在我們看到累的同時,還看到了什麼?

是那份工作背後的光環,是未來寫在簡歷里的金光閃閃,是知名大公司對個人能力的培養和歷練,是未來更多更好的工作機會。

與之相比,當下的996又算的了什麼呢?

第二,你的能力有限,沒有更多選擇,只能被迫選擇這份工作,面試官一定告訴了你這是一份996的工作,但因為喜歡,所以你接受了。那就更不應該離職,你應該在這裡花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努力把工作做好,提升自己,未來才能有選擇更好工作的權利。

最重要的是,當你能力不行的時候,離開這份996,你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搞不好下次007,只會更糟糕。

所以一份工作最重要的不是工作本身如何,而是你的現狀如何,能力如何,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什麼是感興趣的工作?

執中學長曾在微博里回復過一位讀者,什麼叫愛好?

你喜歡逛街、看電影、打遊戲……這不是愛好,真正的愛好是願意為之付出代價。

而在我看來,對一件事情,對一份工作的興趣也是如此,如果你真的對它感興趣,那麼你要願意為之付出代價。

記得前兩年做家居編輯的時候,有一段時間特別迷茫,向智仔大叔求助。他問我,你有把你的工作做到極致嗎?你做的是家居,你下班時間有去看相關書籍深入學習嗎?你真的對這行感興趣嗎?為之花了多少時間和精力?

是的,當你表達你對一件事情感興趣的時候,會恨不得把所有時間都拿來為之服務,就像黎貝卡因為愛美,愛買買買,結果成為了影響數百萬人穿搭的時尚博主,六神磊磊喜歡讀金庸,居然可以把讀金庸這件事做成自己的事業。

當你真正喜歡一個東西的時候,是不會感覺累的,只會非常興奮。

讓我想起魯迅,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蕭紅過來拜訪看不下去了,勸他休息一下,魯迅說,我看會書就是休息了。

我們為什麼要996?

真正讓你離職的,不是996,而是不再熱愛了,或者在這份工作中,你感覺不到成長了。

我們熟悉的很多成功人士,但凡他們對生活或者工作做出改變,離職也好,轉行也好,是因為累嗎?不是,而是因為他們對當下的生活不再感興趣,或者找到了更感興趣的事情。

曾經的央視主持人馬東、張泉靈,後來轉行創業、做投資人,他們離職的前提是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和接下來的路要怎麼走。

這樣的人,往往做任何事都容易成功。

對於年輕人來說,一份工作是不是996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996不可怕,可怕的是那那些即便955,仍然想辦法摸魚而從不提升自己的人。

想想那個高速公路上,到了35歲被辭退,卻哭訴自己什麼都不會的大姐。

記得奇葩說有一期辯題和這期很像,叫做《如果生活被工作填滿,要不要離職》,胡漸彪說過一句話:沒有前幾年堅持的能力,就不會有後幾年選擇的權力。

為什麼想從996的工作離職?有些人抱怨,因為沒有時間娛樂,沒時間談戀愛……你來到大城市就是為了娛樂和談戀愛嗎?

而且很多人啊,你有沒有想過,你沒有談戀愛的原因真的是因為沒有時間嗎?

很喜歡電影《甜蜜蜜》,第一次看的時候,是大學時代,對於大時代里小人物的顛沛流離的認識還沒有那麼深刻,但記憶最深的一句話是李翹離開黎小軍時對他說:黎小軍同志,你來香港不是為了我,我來香港也不是為了你啊!

是啊,我們來到大城市打拚,不是為了娛樂,不是為了養生,不是為了談戀愛,而是為了更好的生活,為了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我不是不婚主義者,也不是不想談戀愛,而是知道此刻對我最重要的是什麼,我最需要的是什麼。

聽過一句話,當一個人自己足夠好的時候,她想要什麼或許越來越模糊,但她不想要什麼卻越來越清晰。

好的愛情是遇到他之後,你變得越來越好,如果不是,那麼我寧願單身,然後更加地熱愛我的工作。

就像大表姐劉雯坦言自己30多歲了,母胎單身,因為一心撲在工作上,工作就是她的男朋友。但這有什麼問題?難道不恰恰是優秀和強大的表現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些東西沒有不會死,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會死。會焦慮死,痛苦死,煩惱死。

年輕人的生活里沒有容易2字,這不是一句雞湯,而是赤裸裸的現實。

在上一期辯題《精緻窮,我有錯嗎?》中,詹青雲講到,很多年輕人都在為「精緻」這個概念買單,卻忽略了一件事,就是所有命運的饋贈,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雙11剛過,網上的段子已經滿天飛了,很多人表示又要吃土了。

為了一時的所謂的被營銷出來的「精緻」而透支自己承受不起的能力,是真的愛自己嗎?

詹青雲說,

窮就是這樣,

每天早上醒來帶著一串串的數字、焦慮,真的有感覺到開心嗎?

我一直不覺得自己有能力對抗風險,

一天不敢離開工作,一天也不敢不健康,

窮就是對於未來不確定、窘迫感、緊張感,

一旦停下來,擁有的一切都會迅速沒有。

而很多人用這種精緻欺騙自己,感覺到自己是自由的,生活是精彩的。

相信這也是當下很多年輕人的焦慮吧!

996 讓你沒有時間旅行,沒有時間娛樂,沒有時間曬朋友圈,獲得別人的點贊……而當狂歡散去,旅行歸來,行囊空空,沒有工作,一個人躲在出租屋的時候,朋友圈那100個贊毫無意義。

你此刻擔憂的只是,明天我能否交得上房租,能否吃一頓飽飯。

你所謂的精彩的生活,告別996的生活,那一場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那一句任性的「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在這一切的窘迫面前只會非常可笑。

對我來說,工作是最大的安全感。

有時候當感覺狀態很差,生活一片黑暗,甚至孤獨無助的時候,每當想起我還擁有一份工作,就覺得是一件多麼幸福多麼值得慶幸的事情。

最近韓國小說《82年的金智英》火了,金智英為了家庭放棄了工作,卻處處得不到尊重,明明自己犧牲最大,還要遭受無盡的白眼,向別人伸手要錢,毫無尊嚴可談。

我有時候也會做一些傻事,比如上次情緒一激動,頂撞了領導,不知所措,擔心害怕。智仔大叔直接問我:你這麼做是準備離職了嗎?找好下家了?

對於很多人來說,或許也曾和我一樣吧!不僅要996,還要吞下100種委屈,因為你知道你在這裡堅持是為了什麼。

薛兆豐的一席話非常好,你現在做的事都是為了你的簡歷。

996的工作你不想做,有的是人想做,新聞上我們看到多少30歲危機的人,結婚懷孕就被公司各種藉口辭退的人。有多少人每天擔驚受怕自己被離職,而此刻你擁有一份工作,還是你喜歡的,不是應該好好珍惜,不斷努力嗎?

馬東曾在《創造101》回復王菊的提問時說道:你只有做到最大程度的不一樣,才能最大程度的被需要。

離職之前,想想自己的能力到哪一步?有沒有不可替代性。

龍應台在和自己的兒子安德烈對話時寫道:我希望你有選擇的權利,而不是被迫謀生。

今天在微博還看到一個問題:畢業之後,要不要從事非自己專業的工作?

每年有多少畢業生找不到不盡如人意的工作,又有多少人為了餬口被迫謀生,而你何其幸運,做著一份自己感興趣的工作。

既然感興趣,說明這份工作讓你感覺到希望,你來上班至少是快樂的,你渴望從這份工作中得到什麼,或許是能力的提升,經驗的積累,還有各方面的成長,這份工作也曾讓你感覺很有希望,很有奔頭,一心想干出大事業。

有時候,996不是一件壞事,關鍵是你如何看待它。

最近聽樊登讀書會,他講到了延遲滿足的概念。

很多人都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但成功沒有明確的定義,但成功的人一定是自律的人,自律最重要的品質之一就是懂得延遲滿足。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放假是最好的升值期,spenser說道:只有當別人都放假你不放假的時候,才能將來想放假就放假。

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中,女主角安迪有幸進入一家頂級時尚雜誌工作,經過魔鬼老闆的萬般折磨和一百次想辭職的掙扎之後,她終於完美蛻變,得到重用,從此她的生活被工作填滿了,朋友不理解她,愛人與她分手,這時候,她開始思考很多東西,直到一位智者告訴她:親愛的,當有一天你發現你的生活分崩離析的時候,恭喜你,你要升職了。"

而就是在這個時候,安迪選擇了離職,離職的原因是安迪發現她的初心不在這裡,真正讓她有激情和動力的是到紐約時報做一名新聞記者。

而另一位同為助理的艾米麗,即便在工作中受傷住院仍然堅持吃著減肥餐,即便拄著拐杖也要一步步走到那座很高的時尚大廈。因為這裡是她的夢想。

延遲滿足不是壞事,如果你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那麼就不要害怕眼前的驚濤駭浪,而是在996的海面乘風破浪。終能打拚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