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世界各國都呼籲大家留在家裡。為了能夠減少閉門不出的無聊和痛苦,人們紛紛放出大招。NASA也不例外,甚至開設了太空人訓練網課,你想學一學嗎……
誰不曾夢想過星辰和大海?尤其是現在,美國的疫情正在最緊張的時刻,很多人不得不選擇留在家裡,避免感染病毒。這種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生活,我們可是剛剛體會過。
為了減少大家的無聊情緒,NASA可以說用了洪荒之力。他們開設了NASA at home(在家看NASA)欄目,幫助大家用有趣的科學知識,消遣無聊的時光。
尤其是針對宅在家裡的小朋友,NASA可謂是煞費苦心。他們聯合和國際空間站國家實驗室,為所有不得不留在家裡的孩子們開發了一系列的冒險項目和科學活動,比如成為家庭太空人、建造氣墊船、發射火箭等訓練項目。
當然,對於孩子們來說,科普工作要做得比較基礎、簡單,更多的是以遊戲的形式來做,比如自製一個玩具小火箭。
所需工具非常簡單,剪刀、鉛筆、吸管、膠帶、尺子以及按比例畫的模板,這個模板可以在NASA的官網下載。製作的過程非常簡單,只要你下載模板,列印出來,剪出來每一部分按照流程摺疊,插入吸管就可以。
好吧,我承認對於咱們成年人來說好像也不是那麼有趣,但是小朋友卻玩得不亦樂乎。
而且,NASA也不止開設小遊戲的內容,硬核科普一點也不差。除了小遊戲,針對幼兒園到12年級的孩子,NASA還設置了生命科學和人類健康到機器人、數學和物理等各方面知識,還可以像國際空間站的航天員一樣學習做實驗,並且可以將自己的實驗結果和航天員在太空做的實驗相對比。
如果你想做更深更高級的科學研究,NASA也給你準備好了。他們發布了一些觀測的信息,任何感興趣的人都可以加入進去,幫助NASA尋找一些蛛絲馬跡,比如尋找褐矮星和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參與TESS項目尋找系外行星、利用衛星數據幫助生物學家追蹤企鵝種群、幫助NASA選擇下一步在太空中種植哪種農作物、以及為了未來的火星任務訓練電腦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問題……
(圖片說明:孩子們在NASA官網下載系外行星圖片,根據自己的想像自行上色)
國際空間站國家實驗室教育負責人丹-巴爾托(Dan Barstow)表示:「太空人們在太空中遙望著地球,他們希望把自己眼中看到的美好展現在世人面前。」
同樣的,宇宙中有太多美麗的秘密,天文學家們看到了,也希望每個人都看到。可以說,在科普方面來說,NASA做得是相當不錯。
(圖片說明:NASA科學家示範摺紙技巧,模擬即將送往火星的飛行探測器飛行動作)
其實在疫情期間,不止NASA在通過科普吸引更多人留在家裡,中國也是一樣的。疫情剛剛開始的時候,各大論文網站就開放了論文下載,我本人也是受益匪淺,查閱了很多平時都接觸不到的文獻。清華大學也開放了相應的文章下載權限,讓更多人學習到了更多的知識。
我想說,科普對於每一個國家都是至關重要的。簡單舉一個例子,當一個人受到科普的影響而愛上科學,就可能給自己的孩子講,或者帶著孩子一起學習,孩子就會對科學感興趣,未來投身到科學事業。也許,未來的某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正是幼年時產生了對科學的熱愛,才會孜孜不倦地去追求科學事業。
(圖片說明:NASA科學家用生活中的物品模擬隕石撞擊月球)
其實,我國的科普事業現在已經越來越好,中科院也越來越重視利用大家關注的熱點和好奇的問題、通過簡單有趣的講解來實現科學知識的傳播。在文章的最後,祝願中科院以及其他所有投身科普事業的人能夠取得成功。也相信隨著科普的發展,我們的科技實力也會越來越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