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 | 故事 | 兒童心理 | 家庭教育:童書八點
文 | 維尼媽媽沐瀅
閱讀需5分鐘
(一)
刷短視頻的時候,看到一位在外留學的小哥哥對著鏡頭的獨白,獲得35萬點贊,句句戳心!
「我真的覺得,學生時代遇見什麼樣的老師和同學,會很大程度上影響你的性格。我初中的時候是個小胖子,成績也不好,老師一直不是很喜歡我,初一有一次因為我遲到了,她做了一件事情,我到現在也忘不了,她當著全班人的面叫我起立,從最後一排走到了講台上,然後她轉過身,對所有人,她問:班裡有誰不討厭你嗎?」
截圖來自@Sean的留學日常
這位小伙子至今都無法忘懷那時在講台上每一秒,班級里跟他要好的男生沒有半點猶豫就站了起來,接下來,同學們陸陸續續地站了起來。
同學們給他的鼓勵,讓他覺得自己並不是一無是處、不受歡迎的人。
可能這一幕連老師都沒想到吧!
老師或許會以為全班同學鴉雀無聲地坐在下邊看著,然後她繼續她的教(xiu)訓(ru)。
我覺得這個小伙子是幸運的,他有一群有主見有義氣的朋友,有一個人為他站起來,他就能在今後的人生中獲得自信,感受到自己依舊被肯定。
這份肯定會給一個少年巨大的鼓舞,這的確能影響一生。
所以,他至今依舊無法忘懷同學給他的肯定,語氣中充滿了感恩。
(二)
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如他這般幸運。
我想到了一位小學同學。
這個孩子,姑且叫他小羊吧!
有的孩子天生自帶可愛光環,老師長輩看了就喜歡,很可惜,小羊不是。
他長的不起眼,穿著也比較邋遢,最重要的是,學習成績始終班級墊底。
老師們都不喜歡他。
在小學生的眼裡,老師相當於權威,被權威排斥,自然也在同學中不受待見。
有一次小羊沒完成作業,擔心受罰謊稱沒帶作業本,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了他一頓之後,對著全班同學說:今後誰也不許跟他玩!撒謊的孩子,人品有問題!誰不許跟他說話!
老師的話對於小學生來說就是聖旨。
他低著頭回到座位上,一上午都沒抬起來……
本來就不被重視的小羊,自此在班裡更被孤立。
其實,雖然是小學生,私底下也會議論老師對待的不公,我們幾個要好的女生偷偷說,每次看到小羊垂頭喪氣就覺得他其實挺可憐的。
有時看到他書包沒扣上想去提醒,就很快會被班裡長的高大的男生拽回來——老師說了,不許跟他說話!
這種被孤立的現象,直到有一次他被校長在全校大課間的時候點名表揚才得以緩解。
那一次他值日,把班級分擔區里誰都不願清理的落葉全都掃得乾乾淨淨。
這一幕被校長看到了,校長覺得這個孩子做事認真,任勞任怨,就在全校大課間的時候把他請上講台。
這其實不是他第一次站講台,但以前都是當眾挨訓。
他以為自己又要被罵,低著頭在講台上等著挨批,沒想到聽到的卻是校長的點名表揚。
他的頭才慢慢抬起來,那是我們看到他第一次抬起頭站在講台上。
小學畢業之後就各自分道揚鑣,我也不知道小羊後來的發展如何。
成長的過程中我的耳聞目睹沉澱下了很多思考,我們總是會對打在身上的拳頭這種直觀的校園霸凌感到憤恨,但其實,言語的傷害和行為的孤立,更傷孩子的心。
而且在這種冷暴力中,包括老師,包括孤立這個孩子的我們每一個人,就像雪崩時的雪花一樣,沒一個人是無辜的。
(三)
我們總說,最影響一個人的,是他的原生家庭。
但除了家庭因素之外,其他環境因素也會左右一個孩子的人格發展。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除了家庭之外,接觸時間更多的就是校園,從幼兒園到大學畢業,老師、同學是他除了父母以外接觸更的人,這些人,尤其是讓孩子視為權威的老師,同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沒有孩子不會在意老師的評價。
都說時間可以沖淡一切,但孩提時代老師的影響,真的無法讓時間沖淡和抹殺。
感恩和仇恨都會越來越深。
電影《老師的恩惠》
曾經有一部韓國恐怖片《老師的恩惠》,多年後重聚的學生們各懷鬼胎,其實都是因為老師曾經的斥責和羞辱而心存復仇之心。
可是他們卻都在聚會中接二連三的被殺掉了,真正的兇手最後只留下在輪椅上懺悔不已的老師,冷酷地告訴她真相:她就是組織這場聚會的人,而她也是當年在班級里被老師帶領著全班同學孤立排斥的孩子。
這雖是一部極端且恐怖的電影,但現實中卻也發生類似幾十年後復仇老師的聳人聽聞的事件。
不久前,河南發生了一件「學生20年後偶遇老師並毆打老師」的事件。
一個中年男子在半路遇到自己20年前的老師,在確認是其老師之後竟然對他進行掌摑毆打,目的是為報20年前老師在教他的時候,曾經對他進行過體罰和打罵。
這件事也引發了網友們熱議,難道老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孩子就不許說,不可以責備嗎?
(四)
教師懲戒權的邊界在哪裡?
我們總談在家庭教育中的可行方法,父母教育孩子、批評孩子要就事論事,而不妄加主觀評價,給孩子不負責任地貼標籤。
在批評孩子之後,通常給出一個或兩個可行性的方法,讓孩子二選一,並且為選擇的行為承擔後果,有進步時及時予以鼓勵。
其實,在老師對學生的教育中同理。
班級里有各種各樣的學生,每個孩子形成他自己的性格、行為都與他的家庭環境、父母的教育方式有極大的關係。
沒有孩子生來就是「壞蛋」、「笨蛋」。
教師的懲戒權應當有一個明確的限度,可以給犯錯的孩子以警示,但不能上升到人身的侮辱。
號召全班同學都來孤立一個孩子,也根本不是行使「懲戒權」。
上升到孩子人品的評價和人格的羞辱,都只能是一個老師的主觀偏見和發泄,這就跟家長因為生活壓力而將怒火無端地發泄給孩子一樣,都不過是拿「懲戒權」、「教育」當藉口而已的發泄!
包括我在內,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遇到「一個手中有戒尺,眼裡有光芒」的老師,因為不是每個孩子都像視頻開頭的那個小哥哥那麼幸運。
希望每個孩子長大以後回憶起那個伴隨他某一階段成長的人,是希望長大後成為老師那樣的人,而不會是滿滿的憤恨和無法與過去和解心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