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所思 |青銅鑄造工藝——王英傑

2019-10-08   青資訊

王英傑,男,1975年生,

河北省靈壽縣人。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青銅鑄造第六代傳承人。

王英傑作品—《中山鼎》

我國至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鐵足銅鼎

出土於河北省平山縣一個中山國君王的墓中

通高51.1厘米,最大直徑65.8厘米

頂蓋及鼎腹部刻有銘文469個字

共刻有銘文77行

王英傑自幼心靈手巧,愛寫畫,

並在父親王三妮青銅鑄造的薰陶下

愛上了青銅鑄造工藝。

王英傑作品—《滄州獅子》

鐵獅通高5.48米

通長6.5米,身寬3.17米,總重29.3噸

體積和重量堪稱中國之最

鐵獅昂首挺胸,怒睜雙目,大張巨口

闊步前行,姿態雄偉,氣吞河山

歷來被奉為鎮惡驅邪之神物

這幾年裡王英傑跟父親學會了和泥造型,繪圖,

雕刻蠟形,玻璃膠塗殼,脫蠟,烤窯,

化銅,澆鑄、清砂、打磨等。

掌握了家傳青銅器鑄造的全部技術。

王英傑現成為靈壽縣王三妮家傳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青銅鑄造第六代傳承人。

王英傑作品—《兔首》

圓明園西洋樓海晏堂的十二生肖銅像

是在法國天主教傳教士們的指導下

為康熙皇帝所設計和製作的。

十二生肖銅像

左右一字排開,各六個,

分別代表了一晝夜中的十二個時辰。

每到一個時辰,

代表這個時辰的

生肖銅像便從嘴裡自動吐出噴泉,

正午時十二銅像口中同時噴射泉水。

王英傑仿製了多種夏商周時代

和中山國的青銅器。

他的作品參加了北京、

杭州、河北省、石家莊多次博覽會。

作品多次被評為一等獎和二等獎。

並得到了省市級領導的一致好評。

王英傑作品—《雙翼神獸》

獸的四肢弓曲、利爪外撇,撐地平穩有力,

前胸寬闊而低沉,兩肋生翼。

臀部隆起,後尾斜挺,

圓頸直豎、昂首作咆哮狀。

全身漫捲的雲紋為主要紋飾,

背部有鳥紋,

此獸應為史書記載的龍雀合體,

造型矯健有力,

是鎮宅辟邪吉祥圖騰之神獸。

王英傑作品—《告別田賦鼎》

鑄鼎記述了春秋以來,

「田賦」對國家的作用,

和農民因交田賦而遭受的苦難。

與時俱進的

幸福生活形成了明顯的對照,

而教育後人,

要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新生活。

鼎紋飾浮雕龍,

瑞獸,由祥雲圍繞,

國泰民安,社會和諧。

水紋與山石,代表江山,

由三足支撐穩固。

王英傑作品-《中山國圓壺》

戰國時期容酒器

侈口平唇短頸鼓腹平底圈足

頂蓋有三個雲形鈕

肩部兩側各有一鋪手銜環

腹有凸弦文

腹壁和圈足有銘文共二百零四字。


讓非遺走進您的生活

文章來源:不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