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王彤旭)新冠肺炎境外疫情不斷發酵,海外華人和留學生情況牽動人心。留守在國外的留學生情況怎麼樣,當地物資是否夠用?中國商報記者採訪到幾名海外留學生,請他們談談自己目前的生活狀況。
為了學業選擇留在國外
「我的語言課在2月初剛結束,離正式開學還有一個月的假期。不過,3月1號正式開學的時間被推遲到3月9號。前段時間上了一周網課後又停課了,學校通過郵件不斷地更新開學日期,最新消息是下周正式開始上網課。」就讀於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章薇辰表示,目前她還沒有在學校校區上過一節課,也沒有和老師見過面。
「也考慮過回國的事,身邊有的朋友為回國申請課程延期,但校方至今沒有回覆,辦理課程延期的一系列手續很麻煩,而且租住的房子還沒到期,貿然退租會影響我的信譽,索性就留下來了。」章薇辰表示。
就讀於英國埃塞克斯大學的張華強表示,雖然他所在的埃塞克斯大學基本課程已盡尾聲,但妻子所在的謝菲爾德大學還有為期一個月的網課。
張華強表示,「大部分留學生,尤其是一年制的研究生,如果明確考試已改為網考形式,那麼考試也可在國內進行,他們可能會有回國計劃。據我所知,最近埃塞克斯大學約有三四成的留學生選擇回國。」
「從我身邊的例子來看,經過新加坡、俄羅斯等某些城市中轉允許回國入境的,基本上購買的民航客機商務艙的票價是三四萬元左右。商務艙乘客之間間距更大,也會減少感染幾率,普通的經濟艙1萬多元也能買到。不過,謝菲爾德大學還未通知考試時間和考試形式,我們夫妻無法貿然回國,謝菲爾德大學的留學生都在當地留守。」張華強如是說。
張華強回憶,英國此前僅有幾個確診病例,從半個月前開始,全英確診人數每日都在攀升。最近他所在的埃塞克斯郡還出現了非外來人口被感染的病例,他感受到了事態的嚴重性。張華強告訴中國商報記者,最近英國人意識到了病毒的嚴重性,在戶外和公眾場所的人少了許多,但是,直到現在依然很少有戴口罩的英國人。
對於在疫情期間的自身安全防護問題,張華強認為,居家隔離已經減少接觸他人的頻率,被感染的可能性不大。「此前英國首相對群體免疫概念的理解,使我們留學生感到非常恐慌,甚至有媒體報道預計60%左右的英國地區人口將受到感染,最後得到群體免疫力。以我國的防疫舉措來看,強制隔離、禁止人員接觸才是最有效的防控方式。我國國內在任何一個防疫細節的都十分到位,現在國內基本已無新增病例。對比之下,沒有人相信群體免疫的理論。
張華強表示,「但是,好消息是英國政府終於實行了強制措施,關閉全英國的酒吧、咖啡館、餐廳、影劇院等公眾場所,同時警告群眾不要出現在公共場合」。
口罩、衛生紙成緊缺貨
章薇辰告訴中國商報記者,此前她所在的高校通過郵件告知學生,稱學校有完整的應對新冠肺炎措施,不建議戴口罩上課。不過,她還是堅持佩戴口罩。「確診人數在兩天前僅有200多例,目前已經超過1000例了。口罩也很緊缺,價格貴了很多。原來幾元一個口罩,現在摺合人民幣要幾十元。我們出門都會『全副武裝』,並在家囤了一些食物。肉和意面非常緊俏,一些生活用品也難以買到。」章薇辰說道。
章薇辰在超市搶購廁紙,但貨架上空空如也。受訪者章薇辰供圖
張華強表示,在英國,隨著疫情進一步惡化,超市裡也出現了搶購的情況,本地人會搶購大量洗手液和衛生紙等生活用品。「由於我擔心疫情最終將導致封城,接到學校改上網課的通知後,我就立即來到妻子所在的南約克郡。最近,我們主要在提供送貨服務的線上大型超市購物,但是由於很多英國人也開始在網上大量購物,近兩天許多超市已經停止送貨服務,所以我們還是要每周出門一次採購必要物資」。
目前,張華強最大的苦惱是口罩不足。「我們手裡的口罩現在不足20個,英國的實體商店已經買不到口罩了,亞馬遜等全球性電商平台也很難搶購。國內的家人朋友給我們郵寄的口罩,我們最終也很難收到。有一個包裹一直顯示在英國海關,已經半個多月了,沒有任何進展,也不知道最後是否會像前幾次一樣被扣掉」。
相比之下,就讀於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的高衷浩做好了充足準備。從中國開始限制人員流動時,他開始購買了一些口罩囤積起來。像萬千個留守學生一樣,高衷浩每天呆在公寓里,完全不出門。「最近回國的留學生還是挺多的,有一段時間我每天都在考慮要不要回國。但是,要和那麼多人在同一個飛機上待十幾個小時,風險也不小。而且我所在的城市蘭卡斯特目前還沒有確診病例,最後還是決定不回國了」。
高衷浩表示,由口罩引發的「麻煩事」也不少。「雖然某些的極端事件只是個例,但確有部分本地人對華人留學生有不禮貌的行為,這樣的事發生過很多次,現在非必要情況下,我不會出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10EDHEBrZ4kL1VivpN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