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寫作流程圖,請偷偷保存

2019-12-31     曹將的深夜筆記

每到年末,都會考慮暫停腳步,做一些總結和梳理。

畢竟經歷如果不沉澱,就難說經驗,只是過去。

在這個公眾號里,已經發表了 660 多篇原創文章,疊代了很多寫作模式,最後沉澱出現在的模樣。如下圖:

它基本上可以套用到各種結構化寫作上,建議收藏。

接下來,我會用一個案例,來說明自己是如何來組織和完成一篇文章。

第一步:明確主題(What)

即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每篇文章都有一個主旨,要麼是介紹一個工具,要麼是分享一套方法。明確了主題,才能聚焦在主幹道上,否則容易寫偏。

案例的主題是:面對問題,重要的是找到解決方案。

第二步:明確與讀者的聯繫(Why)

即找到與讀者之間的連接點。

很多時候,我們習慣於開門見山。這很簡約,但是讀者很容易產生疑惑:這與我有什麼關係?而一旦對方感覺與自己無關,也就難以真正去接受並理解文章的內容。

所以,我們需要通過三個步驟,來引出主題:

1.勾勒典型場景。用一個大家經常遇到的情景來引入。

2.塑造典型衝突。場景背後會有一個衝突,可能是未達預期,可能是遭受失敗。

3.提出核心疑問。為什麼會產生這種衝突?我們應該如何解決?

針對上文提到的案例,我找到的 Why 是:

1.勾勒典型場景:朋友被領導批評,自己很傷心,覺得能力不行。

2.塑造典型衝突:這之後,同樣的問題依然存在,領導對他很失望。

3.提出核心疑問:為什麼會遇到這種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第三步:找到關鍵答案(How)

即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這時候,常用的邏輯有三類:

1.推理法。層層推進,找到問題的根源。

2.歸納法。把一系列答案,歸總於幾個大類,然後分類表述。

3.步驟法。給出具體的操作步驟。

回歸到剛剛的案例:

1.推理法。

為什麼總是犯同樣的錯誤,因為沒有將錯誤變成動作;為什麼不能將錯誤變成動作,因為沒有一套易錯清單。所以,我們應該做一套易錯清單,下一次做項目時可以對照檢查。

2.歸納法。

易錯清單的格式可以怎麼來設計?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入手:

· 公司內的做法。比如看看部門之前有沒有,隔壁部門有沒有。

· 同行業的做法。比如 A 企業,B 企業,C 企業。

· 跨行業的做法。比如網際網路企業,房地產企業,製造業企業。

3.步驟法。

那具體的清單該怎麼操作呢?

第一步,回顧當時出錯的場景。

第二步,找到差距點。

第三步,分析產生不足的原因/原理。

第四步,尋找對標案例。

第五步,提煉出「行動」「措施」「挑戰」和「應對措施」。

第四步:重新組織內容

之前分享了一個理論,叫做「黃金圈」。它暗指了一套表達的基本公式:從內向外,先說 Why ,再說 How ,最後說 What 。

黃金圈

結合自己的行文邏輯,我做了一個調整:

1.先說 Why ,即與讀者之間的聯繫。

2.再說 What ,即本文的中心思想。

3.最後說 How ,即如何來解決問題。

於是整體框架便形成。

以上便是一套典型文章的寫作方案,小結一下:

第一步:明確主題(What)

第二步:明確與讀者的聯繫(Why)

第三步:找到關鍵答案(How)。包括推理法、歸納法和步驟法。

第四步:按照 Why-What-How 的邏輯展開。

當然,也有部分朋友會更希望直接就來乾貨,不希望看太多故事(Why)。

所以,我們會在一開頭就放出整體脈絡,即一頁紙的架構圖,包含了所有核心要點。

這樣算是一種折中。

如果你也經常寫邏輯性文章,可以作為參考。

晚安好夢。

- 如何鍛鍊知識遷移能力 -

- 個人能力拚圖 -

- 系統性PPT設計全局思考圖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zsoY28BMH2_cNUg8R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