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全球蔓延,疫情何時才能結束牽動著所有人的心。
新冠肺炎疫情最早暴發於隆冬時節,與之同為冠狀病毒的SARS(非典型肺炎病毒)也出現在冬季,但於次年6月消匿。
這令人不禁猜測,新冠病毒是否也會隨著氣溫升高而消失?
溫度、濕度對病毒傳播有何影響?
季節對病毒的影響,最主要體現在溫度上。楊占秋說,目前已知的所有病毒,溫度升高時,活性(感染性)都會下降。
在56℃環境下,半小時內,所有病毒都會滅活;在100℃環境下,5分鐘之內,病毒便會死亡。
而在常溫(25℃)環境下,病毒活性在24小時後下降,可存活1~2天,其傳播力、感染性都會大幅下降。
針對新冠病毒的一些研究,也印證了這一觀點。一項研究發現,溫度與病毒傳播存在聯繫,低溫低濕加速病毒傳播,溫度上升則可能對疫情有抑制作用。
但也有研究認為溫度、濕度對新冠病毒傳播的影響不大。
近日,來自南京醫科大學等機構的一項研究成果提示,新冠病毒在高溫、高濕環境下傳播能力並無明顯減弱。該研究分析了一例浴室內新冠病毒聚集性傳播事件,1名男性患者在確診前到洗浴中心洗澡,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相繼傳染8人。
對此,專家分析,該案例發生時處於高溫高濕環境,由環境內病毒引起感染的機率較小,更大的可能是通過呼吸道飛沫或直接接觸而感染,畢竟環境「殺死」病毒需要一定時間。
來源:綜合自生命時報、環球網
編輯:彭海波 曹琤媛
「健康杏林」是《醫藥星期三》的官方微信公眾平台。《醫藥星期三》以中醫藥治療為特色,刊發醫藥保健、健康養生知識為主的專業保健科普報。本報全國郵發,郵發代號4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