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業2月社保直接減免942億元 減負效果超預期

2020-03-20   銷售與市場雜誌社

國務院發布社保減免政策已滿月。從各省份上報的2月份減免金額來看,企業可5個月減免5000億元社保成本,減負效果已超決策部門預期。

  人社部養老保險司司長聶明雋19日在人社部新聞發布會稱,截至目前,30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經出台了具體的實施辦法,山東省實施辦法已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並已暫停徵收。從文件報備的情況看,各省減免政策均按頂格實施,把政策用足用實。

  人社部副部長李忠表示,在社保助企「免減緩」方面,2月份減免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費1239億元。其中,受益最大的中小微企業因免徵社保費直接減免942億元,大型企業因減收社保費直接受益209億元。

  「從2月份實際執行的情況來看,效果很好。2至6月預計減免額在5000億元以上,實際減免效果可能還會大於預期。在失業保險援企穩崗方面,已有128萬戶企業享受到失業保險穩崗返還186億元,惠及職工4230萬人。」李忠說。

  減負有望突破5000億

  2月20日,人社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印發了《關於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的通知》,規定自2月起,針對不同類型企業和經營情況,實行免、減、緩三項社會保險費單位繳費部分,實施期限為3個月到6個月不等。

  政策出台之時,三部門預計可以減輕企業成本5000億元以上。

  聶明雋表示,各省份上報的2月份減免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費合計是1239億元,比三部門預計的要高一些,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最終的實際減免效果可能會大於預期。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執行研究員張盈華對第一財經表示,2月份實際減收高於預期,全部減收預計可能突破5000億元。6月後社保征繳基本恢復,在接下來的三個半月里,企業可抓住稅費減免契機恢復生產經營。

  在為企業減負的同時,社保基金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收支壓力。根據人社部快報,1~2月企業養老保險基金征繳收入同比減少了23.3%,減少幅度最高的省份達到了64.2%。

  聶明雋表示,社保基金減少的原因,除了2月份實施的免減緩政策以外,還有去年實施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的翹尾因素。去年降低社保費率是從5月1日開始實施的,去年1~4月,一些省的養老保險費率還是20%,有些是19%,有些是18%,今年1~4月的費率都是16%,同比不同的部分就是政策實施的翹尾因素。

  張盈華表示,大型企業對養老保險繳費收入的支撐作用不容忽視。2月份,中小微企業單位繳費全免、大型企業減半,基金減收不到四分之一,說明大型企業還在奮力支撐養老保險繳費。

  一方面是社保基金尤其是養老保險基金收入的大幅減少,一方面是支出保持剛性,社保基金的健康運行需要有更多的配套措施。當前「保發放」最直接的措施就是加大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力度。

  聶明雋在3月6日的發布會上表示,今年基金中央調劑比例從去年的3.5%提高到4%,調劑力度進一步加大,今年調劑規模將達到7400億元,跨省調劑1700多億元,對保發放困難省份的支持力度也相應增加。

  2月已繳社保費3月退回

  由於社保減免文件是2月20日出台的,在此之前,部分企業已正常繳納了2月份的社保費,按照三部門制定的實施意見,對應減免部分的金額優先選擇直接退費。

聶明雋表示,目前,廣東、廣西、新疆和黑龍江已經基本處理完畢,天津、遼寧等10個省份正在分批進行退費,其餘省份將在企業劃型工作到位後開展後續退費工作,預計3月底前可以全部完成。

  目前企業享受社保減免遇到的一個問題是部分省份的企業劃型工作還沒有結束,致使減免和退費工作沒有到位。

  三部門的文件要求各省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於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等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確定減免企業對象。對規定中沒有明確的少數特殊企業,由各省結合實際確定。

  聶明雋稱,企業劃型確定以後,各省要嚴格執行減免政策,屬於中小微企業的,才能適用於免徵社會保險費的政策;屬於大型企業等其他參保單位的,適用於減半徵收社會保險費政策。劃型沒有完成的省份應加快劃型工作,儘快落實各項減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