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月寶寶不會抬頭,大家要警惕這件事

2019-12-25     崔玉濤育學園

一般來說,大部分小寶寶在1~2個月,都能掌握抬頭這個動作。不少小寶寶2個月時已經能夠抬胸抬頭。

而今天來看診的小寶寶(2個月10天),仍不能很好地抬頭。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

01

小編看到這個小寶寶第一眼的印象是——白白胖胖。

姥姥抱著他坐在沙發上,他半坐半躺在姥姥懷裡。他的眼睛很大,但是被臉頰的肉肉擠得有點睜不開,同時,他又很愛笑,胖嘟嘟的臉上時不時閃現一個小酒窩,眼睛眯起來彎彎的,又喜感又可愛!

問診階段,據媽媽說,孩子哪裡都好,吃得好、睡得好,不怎麼哭鬧,只偶爾放屁。

除此之外,孩子吃得有點多。這個多指的是次數,由於純母乳喂養,媽媽也不清楚孩子每頓吃到的具體奶量。但孩子每天白天要吃8~9頓,夜裡也要吃2次奶,每次吃奶都要吃20分鐘左右。要注意,寶寶不是玩著吃哦,是很認真地吃。

看來這個小寶寶的胃口是真的好!他的好胃口也表現在了體重上,他的體重曲線比97%那條標準線高出了一大截。這說明寶寶的體重高於正常標準,他超重了!

同時,在給寶寶進行身體檢查時,醫生需要判斷寶寶大運動的發展水平——讓寶寶嘗試趴著。

結果發現,寶寶趴著時不能很好地抬頭,雖然他努力地想把頭抬起來,小腿兒也在使勁兒地蹬著床,但由於頭部重量較大,脖頸部肌肉力量不足,幾次抬頭的嘗試都失敗了。

這就出現了故事開頭的情景。

按理說,兩個月的寶寶大多已經能夠抬胸抬頭了,而這個小寶寶仍不能單純地把頭抬起來。這說明他的大運動能力,較其他同齡的小寶寶來說,是有些落後了。

02

「孩子現在抬頭的情況相當於一個月左右的水平,有點落後了。」醫生給出了這樣的結論。

聽了這句話,媽媽和姥姥都緊張了起來,媽媽趕忙問醫生,「那他這是怎麼造成的呀?」

醫生又問,「孩子平時在家趴得多麼?」

姥姥接口,「中午吃完奶會趴一下曬太陽。」

「趴一下是趴多久呢?」醫生接著問。

「大概不到1分鐘吧,他有點不樂意趴。」姥姥接著回答道。

聽到姥姥的回答後,醫生開始分析孩子目前的情況以及應對的方法:

首先,孩子頭抬得不好與趴得少有關係。

你家寶寶每天中午吃完奶趴一次,每次不到一分鐘。一方面,剛吃完奶就讓孩子趴,他肚子肯定不會舒服,所以趴不久就會哭鬧;另一方面,每天趴著不到1分鐘,趴的時間顯然是不夠的。

我們說要讓孩子多趴著,主要是因為趴是孩子抬頭、翻身等大運動的基礎。當孩子趴著的時候,他的腰背部、頭頸部和四肢肌肉都會得到一定的鍛鍊,同時,這些肌肉的協調性也得到了發展。

小寶寶常常練習趴的話,會使這些肌肉群的力量和協調性等能力有所提高,隨著練習,寶寶就逐漸可以開始做出抬頭的動作了。如果寶寶趴得少,相應的肌肉群得不到充分鍛鍊,就可能會抬頭抬得不好。

建議你在寶寶吃完奶一段時間後,當他精神頭不錯的時候,再讓他試著趴一會兒。先從2~3分鐘開始,等寶寶越來越習慣趴,可以逐漸拉長時間。至於每天趴幾次,沒有固定的要求,只要有機會,就讓寶寶多趴就可以了。

要注意的是,這期間大人要在寶寶旁邊照看著,一旦他出現煩躁不安,甚至危險的情況,就及時給他變換姿勢。

其次,孩子超重,也要多趴才行。

孩子超重的問題,你們要重視起來。小寶寶體重並不是越重越好,超重甚至肥胖其實不是好現象。要知道,肥胖會增加孩子未來患上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風險,長期看對孩子的健康沒什麼好處。

所以說,建議給孩子控制體重。

孩子才2個多月,仍然在吃母乳,沒辦法通過調整飲食結構來控制熱量攝入,也更不能通過減少奶量來控制孩子的熱量攝入,因為這可能會引起營養不良的問題。

建議你通過增加孩子的運動量來幫他控制體重,對於幾個月的小寶寶來說,趴著是很好的運動,寶寶的全身都可以得到鍛鍊。所以話又說回來了,回家就要開始幫寶寶練習趴了。

媽媽和姥姥沒想到,趴練習得不夠竟然對寶寶的生長發育有這麼大的影響。於是,在諮詢醫生一些其他的問題後,就帶著孩子回家努力練習趴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PGHO28BMH2_cNUgCdp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