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諺語故事:「金雞十八腳,一語破千金」

2019-11-01   曲江家學

金雞橋,位於南安九日山下,橫亘晉江水。這座古橋最早修建於南宋年間,今天我們看到的已經是後來重修的了,而它當年也是以雄偉壯觀著稱。關於金雞橋,自古流傳了一句在地諺語,叫「金雞十八腳,一語破千金」。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且聽我慢慢分享

就從這金雞橋北的九日山說起,這山也可以說說閩南乃至福建文脈的一個緣起之地,歷來士子高才輩出。明代嘉靖年間,雲洲燕山黃氏的黃澄高中進士,為官一方,就在九日山也為兒子黃養蒙蓋了座別院,讓他在此地專心讀書。

這九日山不愧為高士輩出之地,黃養蒙後來也高中進士,而且博學多才,很受嘉靖皇帝賞識,曾官至戶部侍郎。有一天,嘉靖與黃養蒙閒談,說起名山勝景和風土人情。黃養蒙就向嘉靖帝說起自己少年在九日山上讀書,游金雞古橋,盛讚其橋雄偉,橋墩厚實。說起閩南人將橋墩稱作「腳」,金雞之腳雄健如斯。嘉靖帝聽得也開心,就隨口問道:

「金雞幾腳?」

黃養蒙被問住了,可見皇帝談興正高,才思敏捷的他隨口說道:

「金雞十八腳。」

嘉靖帝聽了這話,不禁贊道:

「壯哉斯橋!」

君臣又接著談論它事了。

可黃養蒙卻心懷惴惴了,這橋墩有幾個,他自己其實也沒有留意過,可畢竟是自小讀書的地方,又是家鄉的名橋,不好意思當著皇帝的面說自己不知道,掃了當時的談興,於是就張口說了十八這樣一個吉利的數字。雖說剛才與皇帝是閒談,可要是橋墩數目與現實不符,那也是欺君之罪的大事啊。

回府後,黃養蒙連著好幾晚都被這件事困擾,夜不能寐。最後,只好將這件事稟告給了父親黃澄。黃澄一聽,也深切責備兒子不該信口開河,尤其是當著聖駕前出言不慎。為今之計,先趕緊老管家回南安,親自點數橋墩的數目,並請畫師繪一張金雞橋圖回來。

老管家風塵僕僕趕回,又一路趕回來復命,指著金雞橋圖說明,這金雞橋其實只有十七腳。這下黃澄黃養蒙父子可就發愁了,最後對著圖思索了好幾日,才想出了一條對策。由黃養蒙告假返鄉,在橋南接岸的地方開鑿一個橋孔,再沿岸壁造半個橋墩,湊足「金雞十八腳」之數。這工程看似不大,實則要花費的工人工時可不少,前後竟然耗資一千兩銀子。

於是乎,這句「金雞十八腳,一語破千金」的諺語就在當地流傳了下來,用來警訊那些不假思索胡亂應話、信口雌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