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徐傑撞上二年級新秀牆,他該如何突破身高限制?

2020-05-02   10號投手

徐傑的菜鳥賽季的表現可以用驚艷來形容,上賽季他總共打了44場比賽,場均出場12.7分鐘,得到4.5分1.2籃板0.8助攻0.7搶斷,命中率49.6%,三分命中率43.6%。鑒於徐傑裸足身高只有1米79,他的表現可以說是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上賽季的徐傑,稱得上是優質3D後衛,他是廣東男籃防守小個子外援的重要人選,而且定點三分把握能力強。在攻防兩端都能起到積極作用的徐傑,他的出場時間一度超過胡明軒,成為廣東男籃頭號替補控衛。更重要的是,徐傑的比賽氣質很沉穩,時不時能給球隊帶來驚喜。上賽季總決賽G1,他5投5中,其中三分球4投4中,貢獻14分2搶斷,起到了奇兵作用。

正當外界對徐傑生涯第二季有了更高期待的時候,他的卻撞上了新秀牆,表現較上賽季出現明顯下滑。截止常規賽第30輪,徐傑場均出場17.0分鐘,得到3.1分1.1籃板1.4助攻0.9搶斷,命中率31.5%,三分命中率31.3%。在場均出場時間增加4.3分鐘,場均出手次數增加0.2次的情況下,徐傑的場均得分卻下降了1.4分,真實命中率下降20.1%,有效投籃命中率下降19.5,效率值下降5.3。就徐傑本賽季的表現而言,他顯然不是一名合格的輪換球員了。

為何會陷入掙扎?

上賽季面對福特森、吉布森、杰特、費爾德等小個子外援的時候,徐傑往往能起到不錯的防守效果,他牛皮糖式的防守贏得了普遍的認可。雖然徐傑身高和對抗吃虧,但他移動速度快,防守選位好,而且不會輕易下手犯規。在廣東男籃全場緊逼和區域夾擊防守戰術中,徐傑也能起到積極作用。眾所周知,廣東男籃是一支非常強調防守的球隊,年輕球員必須要在防守端打出具有說服力的表現,才能獲得更多出場時間。上賽季徐傑正是靠著防守端穩健的表現,躋身廣東男籃輪換陣容。

深度:徐傑撞上二年級新秀牆,他該如何突破身高限制?

或許是其他球隊加深了對徐傑的了解,本賽季他身高的短板逐漸在防守端暴露了。雖然徐傑的防守態度仍然很積極,但他本賽季的單防效果是不如上賽季的,甚至會成為對方的突破口。不過在擁有成熟防守體系的廣東男籃,加上本賽季胡明軒承擔了更多盯防小外援的工作,徐傑在防守端的問題才沒有暴露得那麼明顯,-0.02的DPIPM(防守影響力)值不算很糟糕。值得肯定的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徐傑做到了揚長避短,降低因為身高劣勢帶來的防守負面效應,儘可能做到不拖後腿。截止常規賽第30輪,徐傑每36分鐘搶斷1.9次,這是他在防守端正面效應最直接的體現。

相比防守端,徐傑在進攻端的退步就比較明顯了。上賽季徐傑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得分主要靠定點三分球,以及零星的攻筐。在雙小外援帶動下,徐傑能獲得不少的空位三分球機會,他的把握能力很強,每36分鐘命中2.3個三分球,三分命中率達到可觀的43.6%。當出現持球攻筐,或者空切籃下得分機會的時候,徐傑能果斷抓住機會,並且獲得不錯的回報。上賽季徐傑三秒區出手頻率為21.6%,命中率高達70%,並且每36分鐘能獲得2.3次罰球機會。雖然產量很小,但徐傑做到了高效,從而提升自己的進攻威脅。

本賽季徐傑更加依賴三分球,三分出手頻率提升13.5%,達到69.6%。這樣的變化是合理的,畢竟徐傑現階段在進攻端的主要作用是投三分球;只要提升三分球產量,那麼他的進攻價值就會更大。或許是力量提升之後,徐傑的手感受到了影響,他場均三分出手次數增加0.6次,但場均命中三分球個數減少0.1個,三分命中率下降12.3%。很顯然,就本賽季前30輪的表現而言,徐傑不是合格的外線終結點。雪上加霜的是,逐漸被對手熟悉後,徐傑偷襲籃下機會減少(籃下出手頻率下降8.6%),而且籃下命中率大幅度下降,離籃筐0米-1.5米的命中率僅為33.3%;每36分鐘罰球數從2.3次降到0.6次。儘管徐傑籃下產量本來就很小,但進一步壓縮後,加上外線失準星,這導致他的OPIPM(進攻影響力)值為糟糕的-0.98。不過值得稱讚的是,縱使個人進攻表現不佳,但徐傑很少犯錯,場均失誤僅0.3次,比上賽季減少0.2次,而場均助攻提升0.6次。

進攻才是王道

對於徐傑而言,想要擺脫困境,當務之急是要找回上賽季的投射手感,以及繼續保持防守端的積極性。做好3D後衛該做的工作,徐傑就能牢牢占據一個輪換名額,獲得穩定的出場時間。可是從長遠來看的話,以徐傑的身體條件,很難能成為頂級3D後衛,而且這也不是他的最佳出路。1米79的身高是徐傑天然的短板,這意味著他在防守端的作用是有限的,只能防守小個子1號位。反觀趙睿和胡明軒,前者身高1米95,身體強壯,運動能力突出,能從1號位防到3號位;後者身高1米91,移動能力出色,能防1、2號位。拼防守的話,徐傑肯定是拼不過趙睿和胡明軒的,說不定還會被後輩取代。小個子球員想要突破身高限制,提高上限,那必須要強化進攻技能,成為一名有支配球能力的控衛。畢竟有出色傳控能力的控衛才是稀缺資源,也只有這樣才能最大化彌補因為身高劣勢造成的負面效應。

CBA歷史上,呂曉明(身高1米76)、范斌(身高1米78)、李群(1米80)都是有名的小個子球員,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進攻和防守都在線,而且具備出色的組織能力。呂曉明巔峰賽季場均10.5分8.8助攻4.5搶斷,曾3次榮膺助攻王,目前排在CBA歷史助攻榜第3。范斌巔峰賽季場均10.4分4.9助攻2.6搶斷,曾多次入選國家隊。李群巔峰賽季場均15.9分6.2助攻2.1搶斷,他是CBA單場28次助攻紀錄保持者,曾代表中國男籃參加奧運會。這三位小快靈的代表,可以說是徐傑理想的模板。

在同齡本土球員中,徐傑的傳控能力是頂級的。要知道,青年隊時期,他可是國青男籃的組織大腦。2018年U18亞青賽,徐傑場均10.9分4.9次助攻。2019年U19世青賽,徐傑場均11.0分5.4次助攻。即便是在成年組的比賽,當有足夠球權的情況下,徐傑也能肩負攻堅和組織重任。去年亞冠,廣東男籃派出年輕陣容出戰,徐傑作為主力球員,場均14.7分2.7助攻。不過在CBA賽場,徐傑目前還只是一名普通的角色球員,球權很少,使用率很低。除了垃圾時間帶隊,他基本沒有持球發起進攻的機會。但需要指出的是,徐傑基本功紮實,比賽閱讀能力強,技術上沒有明顯短板,他具備較高的可塑性。下賽季外援使用政策變成4節4人次,徐傑有望獲得更多的持球機會。

徐傑速度不算快,但他打球很靈動,擅於捕捉得分機會。作為一名小個子投手,徐傑很會利用假動作晃開防守,獲得投籃空間。除了定點接球投射,徐傑的定點突破拋投和反擊行進間的拋投也很嫻熟,這是小個子球員攻筐的必備武器。更重要的是,儘管徐傑身材矮小,但他的傳球視野比較開闊,當有支配球機會的時候,他時不時能送出精妙的傳球。對於徐傑來說,想要真正扮演進攻發起點的角色,他需要逮住有限的機會,打得更堅決一些,更大膽地去做動作,而不是一味求穩。當然,他必須要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壯。只有對抗能力上來了,才能消化更多的球權。

結語

籃球固然是長人的運動,所謂一寸長一寸強,但決定上限的是技術和球商。去年世界盃,阿根廷球員坎帕佐給球迷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身高1米79的他能在長人如林的賽場穿梭自如,靠的是超高的球商和細膩的技術,當然還有強壯的體格。身處廣東男籃的徐傑是幸運的,他能獲得足夠多的機會,而且擁有相對寬鬆的成長環境。更重要的是,在人才濟濟,而且堅持團隊籃球的廣東男籃,徐傑能在穩定的體系里真正做到揚長避短,將自己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