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學走路這件事上,家長做這些事,其實是在幫倒忙

2020-11-22     淘媽育嬰

原標題:在孩子學走路這件事上,家長做這些事,其實是在幫倒忙

文|淘媽

還記得你家孩子是什麼時候開始會走路?當初是怎麼學會走路的嗎?其實學走路是順其自然的一件事,孩子發育到一定的程度,自然而然就會走路了。但是有些家長總是要插手孩子學走路,生怕孩子走得晚、不會走。淘媽的一位朋友,孩子剛滿1歲就抱怨「別人家的孩子都會走路了,你還只會爬啊爬。」言語之中透露著焦慮、著急,感覺孩子已經輸在起跑線了。其實家長完全沒必要這樣,孩子學走路,最怕陷入這四大誤區,你可要幫孩子把好關了。

誤區一:使用學步車

在孩子1歲左右,很多家長都給孩子入手了學步車,想要讓孩子通過使用學步車早早學會走路。不過,相信很多人也都聽過不建議給孩子使用學步車的說法。這是為什麼呢?一方面是使用學步車會阻礙孩子運動協調功能的成熟,這反而不利於孩子學走路。另一方面,孩子坐在學步車裡,滑動的時候是腳尖著地。這樣就可能導致孩子以後踮腳走路,腿部沒有力量,O型腿、X型腿等。除此之外,學步車的輪子都很靈活,速度可以達到1米/秒。因為孩子還不會控制速度,就有可能因為滑的太快而摔倒受傷。家長一定要正確認識學步車,權衡使用它的利弊,你就知道要不要用了。

誤區二:不爬就學走路

我們經常能聽到有人說「我家孩子不會翻身就會坐了」、「我家寶貝不會爬就會走了。」聽起來感覺好厲害的樣子,就像上學跳級一樣。於是有些家長不想讓孩子爬太多,就想讓孩子走路。可是你知道孩子爬行有多重要嗎?如果孩子能爬夠800個小時,對孩子的感統發育是很有好處的。在爬行的過程中,孩子胳膊、腰部、腿部的力量都會得到鍛鍊,這樣反而更有利於走路。這樣的孩子在剛學會走路後,偶爾摔一下也能迅速做出動作保護自己。而那些沒怎麼爬就走路的孩子,就缺乏這樣的身體應激反應。所以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不要「拔苗助長」。一般在孩子能獨立站立,自由蹲下起來,並且有向前邁步的趨勢,這就表示可以讓孩子練習走路了。

誤區三:學走路的時候要穿鞋

大多數的媽媽在孩子學走路的時候就買了學步鞋,這也是很大的一個誤區。學步鞋並不是說學走路的時候一定要穿,它並不能幫助孩子學走路。其實在孩子剛學走路的時候,最好是光腳。因為腳上分布著很多末梢神經,當孩子踩在不同材質的物體上,就能刺激它的觸覺。而且在路的時候,腳也會向大腦傳遞信號,例如前方有障礙,需要避開等。這樣有利於孩子走的更穩,走路的姿勢更協調。另外,光著腳走路,腳趾抓地更有利於孩子掌握平衡感。當然了,如果是在戶外,或者是溫度低的地面上走路,還是需要給孩子穿鞋或者襪子的。

誤區四:家人輔助孩子走

還有些家人牽著孩子的手,或者是拎著孩子的胳膊走,這也都是錯誤的做法。因為你領著孩子,孩子走路時有部分力量是來自家人的「牽引」,可能你領著走的很穩,放開手孩子就摔倒了,這樣練習走路反而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而且這樣學走路孩子也容易踮腳,還容易損傷孩子的骨骼。所以家長放開手,讓孩子自己走,哪怕只有一兩步。

淘媽說:孩子學走路,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家長不要操之過急。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規律發育,等出現了走路的信號,家長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就可以了。你有干預過孩子走路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12W8HUBdHeNs4oxX-t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