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學——何為陰,何為陽

2019-10-02     澤易日日說

《易經》曰「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壹體兩面,彼此互藏,相感替換,不可執一而定象。二者雖無定象,隨道而變,上皆可為道,下亦可為器。道用無窮,處處有之,因用而論。用即出,陰陽即定,二者雖定,亦隨時而變遷。故曰:陰陽不二,以壹而待之。壹者太極是也,統領二物,相互作用,運化萬千來源羅楷。


《道德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太極生兩儀即是陰陽陰陽變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64卦,陰陽是矛盾的對立統一體一般理解陰陽具有四大要素---陰陽對立、陰陽轉化、陰陽消長、陰陽互根。

「無極」即「混沌」「混沌」即散漫飄蕩的水汽。「太極」即圓心而圓心的出現是和圓周運動的發生同時刻的。圓周運動的主體就是散漫的水汽。散漫的水汽慢慢旋轉起來後逐漸形成為一根中空的雲霧氣柱雲霧氣柱的進一步加速旋轉就在上下兩端產生離心力離心力使得雲霧中的輕揚物質上升而形成「天」濁重物質下降而形成「地」。由此創生過程可知世界的前身是「混沌」世界誕生於「雲霧水汽的旋轉」即「混沌的有序化運動」而有了天地才有陰陽之分沒有了世界就等於回到世界的前狀態——「混沌」。所以「陰」在「陽」前。

陰陽互根陽在陰不息陰在陽不離孤陰不生獨陽不長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故天地配之以陰陽。所以說陰陽互根。只有陰陽調和方能萬物而生。金、木、水、火的長生點都是在上一五行的起點寅、申、巳、亥為四長生之月一種五行的值令實際預示著下一五行的進氣。春夏秋冬四季往復循環任何時候都不會單獨存在寒極暖之機暖極寒之兆也所謂陰極則陽生陽極則陰生此乃天地自然之理也。任何事物地發展變化都不是孤立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沒有矛盾、沒有矛盾的解決就不會有發展變化這一矛盾對立統一的理論是唯物辨證法的基本觀點之一。

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對立面。它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是萬物運動變化的本源,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基本法則。陰陽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國人民的自然觀,古人觀察到自然界中各種對立又相聯的大自然現象,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以哲學的思想方式歸納出"陰陽"這概念。


陽常有餘,陰常不足

元代朱丹溪氏經過臨床實際體會所提倡的一種論說。他所指的陰是精血,陽是指氣火,即由於精血虧損所產生的虛火。他認為精血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不斷消耗,易損難復,故陰常不足。如不注意保養精血,嗜酒縱慾,傷戕過度,則陽氣易亢,虛火妄動,故陽常有餘。陰虛陽亢,則百病叢生。故主張保重精血以維持身體陰陽的相對平衡,這是他在臨床上偏重滋陰法的理論根據。

陽化氣,陰成形

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化氣與成形,是物質的兩種相反而又相成的運動形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x0di20BMH2_cNUgwAn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