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利暴跌,大幅關店,新華都如何「自救」?

2019-08-25     數說商業

聯商網註: 新華都今年上半年過的並不太平,一方面,大刀闊斧地進行門店調整,先後處置虧損門店接近50家;另一方面,以一塊錢的價格相繼轉讓了新零售品牌「海物會」,以及泉州勝駿物業。

顯然,以上都是新華都的無奈之舉,其關閉的門店中大部分都是長期虧損且扭虧無望的門店,而「海物會」17個月虧損近2000萬。

一番「努力」之後,新華都的業績表現如何,對於未來經營發展將產生哪些影響呢?

為此,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從主營業務(營收構成、營業成本、三大費用、現金流)、門店拓展(新開店、關店、門店分布、坪效)、成長能力(營收、凈利、可比店同店銷售)、盈利能力(毛利率、凈利率)、運營能力(總資產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等多個維度,對新華都2019半年報進行全面解構。

核心觀點

1、集中處置虧損門店,致使新華都短期內業績承壓;

2、同店銷售下滑總體收窄,但百貨部分壓力增大;

3、門店增量上基本處於瓶頸期,存量店的優化在加快;

4、門店坪效的提升,毛利率的改善,成為新華都財報中最大的亮點。

一、主營業務

新華都旗下有超市(含鄰聚)、百貨、體育以及久愛致和公司等業態,主要業務包括銷售服裝、日化、果蔬、熟食、電器等商品,以及提供餐飲、娛樂、數字營銷等服務。



分產品來看,生鮮和食品類商品收入占比超過56%,為營收的主要來源,其中食品類占比達到33.82%;分地區來看,閩南地區和閩東地區收入占比超過70%,其中閩南地區占比47.76%,為主要市場區域。此外,電商業務收入占比為11.66%。

今年上半年的營業成本為22.92億元,較去年同期較少14.06%,主要是受門店調整等影響。

三大費用上,上半年銷售費用為5.33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7.24%,主要是受門店調整等影響;管理費用為2.2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60.93%,主要是受門店調整等影響;財務費用為707.45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5.83%,只要是利息收入增加所致。

現金流方面,上半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6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7738.85%,主要是受電商收回應收款影響;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850.75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93.69%,主要是受去年投資新業務影響;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70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51.74%,主要是受本期歸還部分貸款影響。

二、門店拓展


新華都在門店拓展上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剛上市的前三年(2008-2010)處於快速拓店期,門店總數在兩年時間實現翻倍;

2011年,首次出現關店現象,這一階段(2011-2015),在保持快速擴張的同時,開始優化處置部分門店,其中2013年和2015年關店數均超過了開店數;

2016年開始,開店速度明顯放緩,同時門店調整力度逐漸加大,今年上半年集中處置門店高達48家,總面積達25.64萬㎡,其中包括租賃合同到期門店5家,長期虧損且經過調整後仍扭虧無望的門店43家。這其中的29家門店對公司業績造成重大影響。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門店總數為95家,其中超市門店83家、百貨門店6家、體育門店6家;分地區來看,閩南地區54家、閩東地區20家、閩西、北地區17家、省外地區4家。



門店坪效方面,2018年為7824.98元/㎡,較2017年的8606.12元/㎡有所下滑,不過今年上半年有了明顯改善,達到4598.38元/㎡,分業態來看,超市和體育增長明顯,其中體育增長近一倍,百貨則有所下滑;分地區來看,閩西、北地區和省外地區增長最為明顯。

三、成長能力


從成長能力方面來看,新華都上市的前四年(2008-2011)為快速成長期,這一階段每年的營收增幅均超過了30%;2012年增速開始明顯放緩,2013年營收增幅下降到10.77%,緊接著2014和2015連續兩年營收出現下滑,此後兩年(2016-2017)雖然有所反彈,但每年增幅均不到4%;而2018年再次出現營收下滑的情況,到了今年上半年,營收下滑首次超過10%。

利潤方面則呈現出較大起伏,除了上市前五年(2008-2012)凈利潤保持較為穩定增長外,此後的連續六年(2013-2018),均出現了一年虧損,一年盈利的情況。而盈利的這三年中,凈利潤最高也僅為0.54億元。



可比店同店銷售情況更加直觀地體現了新華都的成長情況,過去2017和2018連續兩年,新華都同店銷售均出現明顯下滑,其中2018年下滑高達11.91%。今年上半年也未能扭轉頹勢,依舊下滑了2.92%,分業態來看,百貨下滑最為明顯,達到12.41%,而體育則有強勢回升,增長超過20%;分地區來看,閩東地區和省外地區下滑較為嚴重。

四、盈利能力


儘管成長性上趨弱,但新華都在盈利能力方面的改善還是很明顯的。其毛利率在行業中也是處於較高水平,同時還在逐年改善。今年上半年更是達到了最高的23.65%,接近同期三江購物的23.86%,高於同期永輝超市的22.41%

分產品來看,食品類和生鮮類較上年同期有所增長,其中食品類增幅為3.70%,而日用品和百貨類則有所下滑,其中日用品下滑為3.97%;分地區來看,閩東地區是唯一增長的區域。此外,電商業務毛利率為33.57%,同比增長13.65%。


受凈利潤的影響,新華都在凈利率方面也出現較大波動,其凈利率水平也要明顯低於同行業水平。

五、運營能力


新華都總資產周轉率常年高於同行業的三江購物,而近兩年與永輝超市基本持平。今年上半年的總資產周轉率為0.91次,高於同期三江購物的0.75次,低於同期永輝超市的1.06次。


存貨周轉率方面,2011-2013年高於同行業的永輝超市和三江購物,從2013年開始存貨周轉率逐年下降,2015-2018年明顯低於永輝超市和三江購物。今年上半年的存貨周轉率為3.28次,低於同期永輝超市的5.16次和三江購物的5.44次。

可以看出,在同行業可比公司中,新華都近年來的總資產周轉率處於中上水平,而存貨周轉率要低於同行。

結論

顯然,2019年將是新華都的調整年,集中處置虧損門店和資產,短期內對新華都業績產生較大影響,不過從長期看,將有效降低虧損業務對於公司業績的拖累。

而另一方面,新華都也在積極進行創新嘗試,目前已與淘鮮達合作推出全新升級品牌「鄰聚菜場」,旨在通過品牌升級、空間改造、商品優化、智慧零售科技和線上線下一體化等方式,打造全新品牌社區超市。

不過,想要在成長、盈利、運營等三大能力上再次實現突破,接下來新華都要改變的或許還有很多。

(來源:聯商網 崔旭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s0FymwBJleJMoPMqae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