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怪才張書權,鎮平玉雕人的逆襲

2019-11-12     華哥覓玉

文/梁鐵牛

題引

鎮平青年「玉雕匠秀」張書權,雖無高學歷也從不參評大師。但接觸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若論雕刻和創意功夫,他就是玉雕大師,如今就連他的徒弟早就是大師了,何況他這個師父呢?

張書權作品

飲酒情懷

初識張書權,緣於鎮平玉雕團隊走進開封的一次會展,四天的接觸時間並不算短。每天晚上用餐時,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他總會和幾位青年玉雕大師趁著集體吃飯的機會,飲酒嗨侃,即使喝得酩酊大醉也不覺其然。

記得是會展的第二天,晚宴是開封的莊家宴請,依然豐盛,美酒佳肴,燈火闌珊,氛圍也不錯,他和幾位玉雕師又一次喝的暈醉。後來我分析玉雕圈內這種飲酒現象,覺得是玉雕這種職業使然。做為一個雕刻匠人,需要把脈市場,篩選玉種,精挑料子,匠心創意,精心雕刻,做久了也坐久了,人的這身皮囊真會乏累。

飲酒,也許是他們特定的一種消遣方式,他們內心深處的張揚與蓬勃,除了雕玉之外,或許會在飲酒中能夠得到肆意抒懷和放鬆。

張書權作品

雕刀下的雀之舞

優秀的雕刻師,總會有與眾不同的思維和創意,張書權也一樣。和他的談話中,記憶猶新的是他這樣一句話:「有一種礦物,它不會發光,如煤如墨,如沙漠胡楊,只願追求寧靜和寂寞,卻不迷失自我。」我明白他這是借物明志,以此抒發內心寂寥卻高遠的情懷。

凡熟悉張書權雕刻風格的人,大都會有這樣的印象,做為一個新生代花鳥雜件匠人,其玉雕作品具有極其鮮明獨特的個人特徵: 剝色,局部留皮,混圓,纖細,靈動,飄逸。

如果認真端詳他的花鳥作品,你會有屏住呼吸、一腔神思傾注在他雕刻出來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鳥上面,甚至會瞪大眼睛盯住某一根纖細的羽毛,抑或一朵鮮花的花蕊……無論怎樣,你都會沉浸在他為你構建起來的玉雕藝術氛圍中。

張書權作品

變廢為寶的玉雕高手

他極善於化腐朽為神奇,他的口頭禪就是:別人認為是廢料的玉石渣塊,在我眼裡都是寶。

確實,無論是在「快手」「火山」等自媒體錄製的多期小視頻里,凡是他展示如何從不起眼的廢料到惟妙惟肖的成品出爐,往往會有大批的粉絲圍觀稱讚。

在他的工作室,你會看到,不管他雕刻成的作品形體大或小,都完全符合常人審美觀念。而且,一些看起來很小的玉雕作品,卻反而以微見著、以小博大,雕刻出來的效果空濛零透、一枝獨秀,愈發令人可心地憑添幾分喜愛。

張書權作品

玉雕室名「郎諾明珠」

背後隱藏的玉雕情懷

張書權屬於鎮平新生代的玉雕人物,他和薛天空都拜師在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黃德一老師門下,均受到黃大師的特別器重和看好。黃大師對他們兩人雕刻技藝的評價是:善於挖掘玉料特殊的美,並將其發揮至極致,體驗和感悟獨特,審美感十足。

張書權僅有中學文化程度,卻有如此卓越的創作理念和思維,不禁令人嘆服其智慧和靈性,當然還有吃苦和執著的境界。一路走來,他做過白玉、獨玉和碧玉,既做過小件或擺件的雕刻,也有純粹的經營行為,玉雕匠人在成長路上,首先面對的是生存與生活,而後才談得上藝術和追求。

2004年--2008年期間,他的主要精力都在做各種規格的青玉方章批量定向加工上,按他的話說確實是賺了不少錢。可能也是他在玉器雕刻的致富路上,賺到的最為豐碩的一筆財富積累吧。

據說,張書權的琴棋書畫都懂一些,頗有點文藝范兒,可惜我還沒有領教到。他膝下有二男一女,尚且都是哞哞少年,若逢朋友拍話得勁的時候他就會說: 俺家大仔叫義郎,狼行天下!老二叫義諾,君子一諾千金!老么是個女孩,咱是做玉器珠寶的人家,就管她叫明珠吧,挺好。哈哈,我也覺著挺好的。

張書權作品

他象千古美玉一樣

低調內斂

嚴格的說,任何一塊玉石原料,不管大小好壞,都是自然界的造化。一處淺裂,一條水線,一塊僵皮,那真的不是瑕疵,那是大自然在時光的流轉中,在玉石皮肉上鐫刻的痕跡。

玩玉人都想追求無暇,可世上原本不存在無暇。按照張書權的磨玉理念,我們不必刻求每一枚玉都無懈可擊,因為它成於自然,得乎天地。所以,須學會欣賞每一枚玉石獨特的美,本身就是一種享受,一種與時空對話的靈性覺醒,不必過於挑剔玉石的原始瑕疵。

雖然張書權反覆告訴我不要宣傳他本人,說因為近年他很少從事獨玉雕刻的原因,故而不值得宣傳,「等我完成一部傳奇式的獨玉雕刻作品後,我才可以揚眉吐氣出現在獨玉圈內」,他說。

我敬佩他這種做事的態度,敬佩南陽每一位像張書權這樣敬業的玉雕人和玉界人,他們每個人都像一座巍峨的獨山,他們在孤獨中審視著歷史,審視著時代和生活,叩問著靈魂和生命,孕育著獨玉斑斕的篇章。

張書權作品

用詩的刻刀

打磨靈性之光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這是一種藝術和美德的最高境界: 最大的樂聲反而聽起來無聲響,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見行跡,最完美的藝術必須進入道的境界,進入自然樸素而沒有任何人為痕跡的本真境界,極直卻似彎曲,技巧倒像笨拙,口才極佳反而如同言語遲鈍。

道非道,道亦道,大道至簡,簡即繁。雕刻無涯。在磨玉、治玉的路上,只要具足一雙慧眼,一腔熱血,一份執著和耕耘,更要有一份熱愛生活、生命和自然的心。

我堅信If you look it at the right way, you can see that the whole world is a garden(如果你欣賞角度對了,整個世界都會是花園)。謹把這句話贈送給張書權,以及和他一樣奔波在玉雕事業途中的人們……

張書權作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pfrYm4BMH2_cNUgUWy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