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調理魚缸水質看的高深莫測,這只是飼養觀賞魚的初級問題

2020-03-30     養魚老道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

魚缸的水質永遠調理不好,一直是很多新魚友最為頭疼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基本點就在於四個字:

飼養密度

其他的任何話都是多餘。

一個魚缸里哪怕有三五條小草金,只要是水清魚亮,我們欣賞起來就會格外的舒心,如果反過來看,即使一個魚缸里熙熙攘攘的有很多品種的觀賞魚,魚兒患病、水質永遠處在白濁期那個初級階段,我們欣賞的還有什麼意義,飼養的還有什麼樂趣?

到底是去忙於給魚治病,還是忙於換水或者增加過濾呢?

任何過濾系統都是有其極限的,只要是超過了這個極限以後,什麼魚缸水質它也玩不轉。

飼養密度的大中小,決定了水質的清澈度和濾材的多少

如果我們把魚缸里的觀賞魚飼養密度用大、中、小三個等級來表示的話。

一個一米的魚缸里養個三五條孔雀魚,即使沒有任何的過濾系統,這個水質它也不會出現問題。

如果是一米的魚缸飼養20條孔雀魚,但凡有個小上濾在那裡循環著,這個魚缸的水質不可能維持不住,即使不用生化濾材,水質也可以完美保持。

如果是一米的魚缸飼養兩三條20厘米的錦鯉,那麼最好就是有生化、有物理過濾,這樣就能能夠保證住水清魚亮。

假設飼養密度再大一些,我們就是把過濾系統做的比魚缸還大,它也未必會起到良好的水質凈化作用,這個道理怎麼可能不懂呢?

初期的魚缸水質需要的只有兩個字,那就是穩定,之後才是維持

老道,我現在有一個觀點,那就是我們不管魚缸的水質怎麼檢測,只要是觀賞魚的狀態能夠達到滿分,是不是說明魚缸的水質就沒有問題,這種說法正確不?

上述是一位魚友的評論,事實就是如此。

很多魚友在觀賞魚還未入缸之前,就忙於各種的水質檢測,事實上完全沒有那個必要的,只要是我們能夠保證住魚缸里沒有任何的雜質和氣泡,困水時間足夠,過濾循環時間足夠,讓我們的物理過濾棉有一定的粘附力,水質清新,那麼,這個水質完全可以放魚。

由於氯氣和水壓等原因,如果是直接加入魚缸的自來水,必定會有一定的氣泡,這個東西是飼養給觀賞魚的大忌。

因為當觀賞魚的入缸初期,很容易導致心理壓抑,之後開始體表黏液大量分泌,過多的氣泡加上觀賞魚的黏液,就會變成諸多細碎的泡沫,這個水質就很難處理,更不用說,氣泡粘附到觀賞魚的體表、魚鰓上,就會引起體表潰爛或者爛鰓,還可能消化不良。

不管自來水是什麼軟硬水質,只要是直接入缸,三天之內這種氣泡一直就會存在,而如果我們提前困水的話,哪怕是把自來水放入困水容器,既不打氧也不見陽光,這些氣泡在三、五天後基本上也會消失的,而且只要是晾置在那裡,就會有有益菌進入。

那麼這個水質加入到魚缸里之後,基本上是不會有氣泡的,當然這裡面還是會存在水壓問題,不過絕對不會有自來水的水壓那麼大,如果困水進入魚缸再次出現氣泡,它們消除的時間就會很快,可能開啟過濾一天就沒有了。

然後在我們過濾循環的過程中,我們會看到總有部分雜物粘附在濾棉上,水質從非常乾澀的清亮色澤轉換成看起來似乎有點濃稠通透的程度,這一點很重要。

我們不能說這就是老水,但是只有這樣的水質才能夠適合觀賞魚的入缸,困水三天加上循環一周,很多的有益菌其實已經在魚缸里駐紮了,咱也不必管它駐紮在哪裡,哪怕沒有生化過濾,就等著觀賞魚來送吃的了。

這就是我們在往魚缸里放魚之前,不用任何的測試劑,僅憑肉眼就可以觀察到的好水。

這樣的水質按理說只要放入的觀賞魚密度合適,根本就不可能出現什麼水質白濁期,也不會有什麼這個超標那個超標的問題,無需去檢測什麼氨氮、亞硝酸鹽之類的東西。

至於說濾材沒有清洗乾淨,或者偶有些殘渣,那是另外的問題。

入魚之後,要觀察水質的動向,只要是水質白濁,無外乎以下三點

第一點:一定是飼養密度的問題,否則絕對不會出現水質白濁的

很多魚友之所以魚缸的水質總是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首先就是上述的最為簡單的養水過程根本沒有做到位。

觀賞魚入缸之前不是水質太新,就是魚缸里氣泡過多,這個氣泡過多是整個魚缸水質和觀賞魚狀態好壞的重中之重,如果魚友們不相信我也沒辦法,權當我沒說。

但是,我也早就說過了,可以用魚網撥除掉這些氣泡的,這也很難做到嗎?

剩下來的魚兒入缸就水質白濁,不會有其他的原因了,就是魚下多了。

第二點:觀賞魚本身有病,或者極度心理壓抑

這就牽扯到我們的選魚問題了,在此不必多說。

第三點:水質根本沒有穩定就開始大量投喂

很多新魚友只要是一看到觀賞魚入缸,那個心情可是無比的激動,就怕自己的愛魚餓著或者狀態不好,先把魚兒喂飽了再說,然後魚缸的水質也就完蛋了。

過濾的匹配、生化濾材的多少,在養魚和養水初期,根本不是重點

養魚老道不止上百次的看到某些新魚友的魚缸,過濾系統是完全夠用的了過濾系統完全夠用。

水質不好的原因,根本不該什麼水泵功率或者濾材擺放的問題。

說句不好聽的話,如果那些魚缸在我這裡,三五天就是空氣魚缸的狀態,但是你讓我通過一個圖片或者幾秒視頻,不知道前言後語的隔空去指導,對不起,我無能為力。

既然過濾夠用,為什麼水質永遠不好?它本來是應該好的。

就是因為我們在一開始沒有把這些工作做足,過細,完全沒有那個耐心去等待,水質中的雜物過多、缸壁上氣泡粘附過多或者細碎泡沫太多,我們對此根本就是視而不見啊,直接就放魚了,更不用說根本不會去困水了,那個觀賞魚入缸不患病才怪。

如果投放的密度很大,觀賞魚本身再有點病,我們的水流和氧氣量開的再大點,

那麼,這個魚缸的水質和觀賞魚的體質就會一起玩完了,就是如此簡單的道理。

可以等待,可以凈水,然後迅速保持,保持不住我們再去更改過濾或者減密

很多魚友從觀賞魚入缸之後,根本就沒有見過自己的魚缸水質清澈過

然後就會慌了手腳,開始胡亂的折騰,換水泵、加濾材、上濾換下濾、底濾換滴流。

為什麼你的魚缸水質沒有清澈過?那是因為根本沒有穩定住。

魚缸的水質自己找不到平衡了,我們還在那裡一個勁的製造有機物,它怎麼可能迅速轉好呢?一個小外掛,飼養兩條成年七彩都能夠控制住水質,為什麼我們做起來就那麼難?

如果是觀賞魚的密度並不是很大,水質白濁不是過重,我們只需要適當等待,三天後少量投喂,魚兒入缸當天就開始準備困水,至少放置五天,然後少量緩慢更換即可,這個魚缸水質它怎麼可能調理不好?

如果是已經水質污濁不堪,凈水劑伺候,迅速澄清水質保證水質清新,然後再去觀察水質的發展方向,至少我們要在魚缸的水質經歷一次徹底清澈之後,再去觀察是否出現再次渾濁,以此來判斷我們的過濾系統是否薄弱,並不是說,水泵的流量就必須多少多少的,關鍵在密度、密度。

不想去更改過濾,水質澄清後再次渾濁,就一個原因,魚多了,二話不說,減密就是了。

而對於已經患病的觀賞魚,需要及時把它們從主缸里剔除。

養魚初期,保證的是魚缸整體水質的清澈度,才能夠保證整缸觀賞魚的存活,個別魚只必須做出犧牲,是因為我們自己的手賤而做出來的犧牲,要不就等著清缸換魚吧。

所以說,飼養觀賞魚水質的調理,根本就不是什麼大問題,而是最為初級的東西,連個水平二字都不配用來稱呼它的。

還有最後一個問題,就是我發現,事實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新魚友,都是魚缸里水泵和氧氣功率過大,從而無法有效搞定水質,而不是過小,這個問題我以前的文章都有說過,還是與水流和氣泡有關。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LLSMXEBiuFnsJQVGkS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