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眾:返璞歸真,還是凌厲反撲?| 現場

2019-11-01     路由社



遇見一個陌生又熟悉的新大眾

撰 文 | 張傳宇

編 輯 | 老司機

「人生不能錯過的一輛車,是什麼?」

曾經有網友這樣向《The Grand Tour》的「龜速船長」詹姆斯提問。他的回答十分簡單,「大眾甲殼蟲,是我瞬間能想到的、最不能錯過的汽車。」

無論是像詹姆斯這樣的英國人,還是陪伴甲殼蟲一起成長的德國人,甚至對甲殼蟲摯愛不渝的墨西哥人。於他們而言,大眾不僅僅是「中庸」的大眾,更是一種歷史與文化符號。


這一點,我們這代人也深有體會,畢竟我們是看著大眾、坐著大眾長大的。

大眾於我,是汽車的啟蒙者。當年四四方方的普桑,是大街小巷的神車,至今類似桑旅仍不乏擁躉;一輛捷達王,改改排氣,平民」超跑「就是一條街最靚的仔;更不用說帕薩特這種父輩們的真愛。

時代在變,隨之改變的是我們的心態。當泛90後的青少年走上消費的舞台,叛逆的「你我他」更多選擇背離老一代的「叮囑」,做出自己的選擇。

大眾神車的「光環」在褪色。

於是,「新大眾」應運而生。9月的法蘭克福車展,主場作戰的大眾汽車,已經向世人展示了新的品牌面貌。萬聖節前夜,大眾決定將自己的「天賦」帶到廣州。大有「雖萬里之遙,我仍往矣」的氣概。


這位延續百年的德國汽車巨頭,仿佛《圓夢巨人》中慈祥的老人那樣,與時間、時代抗爭,只為圓所有年輕人一個美好的夢,讓每一個人憧憬下一次的遇見。

「企業不會老去,它只是換了種方式與我們並存」,曾有位管理大師這樣說過。

因為大眾,我對這句話深信不已。

52年的「輪迴」

1978年,上汽桑塔納的下線,讓圓形、可愛又與字母「W」相似的大眾車標,走入了中國人的生活。彼時,盾牌式、粗壯線條是諸多汽車品牌的設計風格。而隨著3D設計的深入人心,大眾LOGO逐漸變得立體、更有質感。

一切止於移動網際網路浪潮。類似谷歌、蘋果這類的大型科技公司,為了適應多種移動設備的交互與顯示效果,開始轉向極致的扁平化。作為企業VI(視覺識別系統)中最重要的一環,車企也開始順應這種潮流,比如吉利汽車就將三色立體標,換成了金色線條黑底的平面標。


大眾也不甘於落後。2019年的LOGO調整,將是大眾品牌的第12次換標。

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首席營銷官Jochen Sengpiehl表示:「通過新大眾,我們為品牌賦予了新的面貌和新的性格。現在,大眾有了新面貌、新標識,更加清晰、簡潔和精確,而且適合在各種尺寸的數字設備上呈現。」

顯然,回歸基本要素的極簡主義,展現出樸素之美,非常惹人注目。除此以外,在智能手錶等小螢幕上,這一標識顯得更加美觀且更易識別。甚至,大眾表示,新標識將採用發光設計,以燈光作為鍍鉻裝飾。


這也契合了新LOGO的設計準則:以人為本和數字優先。

如果仔細留意,新LOGO也在向1967年的設計致敬,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底部是否連接。跨過52年,大眾似乎用這種返璞歸真的方式,再次出發。當年「濃眉大眼」的壯漢,如今蛻變成為「眉清目秀「的翩翩少年。

所以,從另一層面講,遇見新大眾,就是遇見新時代。

「我們在這裡的一項特別任務,就是要與正在崛起的90後新一代消費者建立牢固的聯繫,」負責大眾汽車品牌中國市場營銷的冉曉薔女士在現場表示,「完成全新品牌設計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可以讓大眾汽車成為一個更加貼近中國的品牌。」


動感的流行音樂、仿沙灘的活動區,還有星空穹頂的舞台,活動現場的布置,你很難與一家「中庸」多年的大眾汽車聯繫到一起。這昭示著,德系品牌將迎合機械化邁向科技的新潮流,只為新世代服務。

一切的一切,自「新大眾」始。

自昨晚8點整起,新的大眾汽車標識已經出現在中國各地。大眾的各個社交媒體渠道和主要網站均換上了全新品牌設計。在天津首個經銷商完成換標之後,其餘的10000多個全球範圍內的經銷商,將在接下來的數月中完成標識更換。

你好,新大眾!

凌厲的電動化攻勢

東京車展的餘熱尚存之時,大眾冷不丁在中國給豐田來了個後方抄底。

大眾汽車在中國的攻勢向來兇猛。從南北大眾的分庭抗禮,到「姊妹車」戰略的全民落地,大眾汽車在轎車領域,已經形成了穩固的優勢。

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大眾汽車深諳拳擊戰術。

自去年廣州車展以來,大眾汽車通過MQB平台的先天優勢,「探」「途」家族系列產品如「下餃子」一般湧入競爭激烈的SUV 市場。


「自2018年開始,我們已在中國市場推出了14款新車型,包括5款全新的SUV車型。所以,我們現在也已成為中國SUV消費者的購車首選。」大眾汽車品牌中國CEO馮思翰博士表示。

「不過,大眾汽車並沒有止步於此。未來,將有更多的新車型登陸市場,全面互聯化的時代正在到來,而且我們正在開展一場大規模的電動出行攻勢。」

截止目前,探岳、途岳兩款車型,已經逆市穩定在月銷15,000輛左右。大眾SUV戰略「雖遲未晚」,SUV現在也成為中國消費者選擇大眾汽車的重要原因。未來,大眾的SUV戰略將複製到新能源汽車,成為下一個焦點。

至2020年,大眾汽車將基於現有車型推出10款新能源版本。至2023年,大眾汽車還將有10款純電動ID.車型面市。我想,基於MEB平台打造的大眾純電動ID.家族,將是很多消費者的期望,或是其他車企強烈對標的競品。


其中,ID.初見,是大眾汽車專為中國打造的純電動A級SUV,將於12個月後正式登陸市場;純電動ID.3,是大眾汽車在歐洲量產的首款ID.車型,也即將登陸中國。大眾汽車宣布,ID.3將在上汽大眾的安亭新能源汽車工廠進行國產。

屆時,以純電動ID.家族為代表,大眾汽車基於MEB平台的第一波電動車攻勢,將基本完成。而絢麗的車身色彩,科技簡約的內飾設計、健康活力的模特,都在暗示:新大眾,或許真的不甘於只做老一輩喜歡的中庸車了。


另一方面,對於「造人民之車」為初衷的大眾汽車而言,ID.3將是一款繼大眾甲殼蟲、高爾夫之後,大眾汽車歷史上第3個標誌性的里程碑。這也是其名字的由來,其背後承載著大眾汽車在中國普及電動化的野心。

至2025年,大眾汽車在中國銷售的車型中將有25%至35%為純電動汽車。到2050年,這一比例將上升至50%。隨著安亭、佛山MEB工廠的完工,2025年大眾汽車MEB車型100萬的全球產量,將有三分之二來自於中國。

有趣的是,2019年,是數字「3」在汽車界盛行的一年。


全新寶馬3系正式國產上市,特斯拉Model 3也將隨著上海工廠的落成,開始試生產。加上大眾ID.3,3款車型雖殊途,卻同歸。無論是以加強輔助駕駛的方式,還是平民電動化的方式,3款車都將以貼近年輕人消費需求為導向,開啟各自品牌轉型發展的新階段。

在電動車領域,特斯拉向來崇尚自上而下俯衝的打法,當其遭遇素來以平民打法為主的大眾汽車,我們所看到的,或許不光是一場傳統勢力與新勢力的對話,也是技術、市場差異布局的對抗。

結語:

之前,路由社分析了「立體化」布局、全線押寶新能源的豐田汽車,這種以出行場景反向研發未來產品的方式,帶有濃濃的日系動漫文化色彩。

而崇尚德系足球,「追求對抗、抓反擊打法」的大眾汽車,則採取全線押寶不如單線或多線出擊的打法,以細分市場快速、多元的產品投放,閃電式占領市場。


短時間內,我們還無法判斷哪種路線更正確,更合理,但是從兩個傳統勢力的進擊攻勢來看,他們不容忽視。就如同「黑曼巴蛇」一樣,他們只是在等一個機會,一個出洞的機會。

當然,「新大眾」在傳統動力市場也不是沒有動作。數月之後,上汽大眾將推出專為中國打造的大型豪華商務MPV——Viloran,一汽-大眾的TACQUA探影,也將國產上市。

所以,別克GL8和其他SUV們,別以為你們穩了!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DidJ24BMH2_cNUgoF_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