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博仁項目部
來源 | 京師博仁(ID:borenxinli)
教育孩子無小事。
孩子不好教,怎麼說都聽不進去;學習成績不好,又沒有積極性怎麼辦;針對教育中的難題,家長、教師不妨多學點心理學,掌握一些可實際操作的教育心理技巧。
下面的心理學規律,很多都是試驗得出的結論,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可以試試。
1
心理規律一:羅森塔爾效應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
他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兩組:A組和B組,並且告訴A組的飼養員說,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員說他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
幾個月後,教授對這兩組的老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發現A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組的老鼠聰明,它們能夠先走出迷宮並找到食物。
於是羅森塔爾教授得到了啟發,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上呢?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裡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
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蹟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這正是「暗示」這一神奇的魔力在發揮作用。
【點評】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來的成果就會有多大。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接受這樣或那樣的心理暗示,這些暗示有的是積極的,有的是消極的。
老師、媽媽都是孩子最信任和最依賴的人,同時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如果是長期的消極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會使孩子的情緒受到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其心理健康。
相反,如果老師、家長對孩子寄予厚望、積極肯定,通過期待的眼神、讚許的笑容、激勵的語言來滋潤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那麼,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來的成果就會有多大!
2
心理規律二:超限效應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
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使人感動,準備捐款。
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
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於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
等到牧師終於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於氣憤,不僅未捐錢,還從盤子裡偷了2元錢。
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被稱之為「超限效應」。
【點評】千萬別揪著孩子的錯誤不放。
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中時常發生。
如,當孩子犯錯時,家長、老師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 重複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乃至反感討厭。
被「逼急」了,就會出現「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
可見,老師、家長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應對孩子 「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
如果非要再次批評,那也不應簡單地重複,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3
心理規律三:德西效應
心理學家德西曾講述了這樣一個寓言: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
於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0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
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2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在這個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簡單, 他將孩子們的內部動機「為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縱著美分這個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
【點評】家長獎勵孩子,應當要對學習有幫助。
德西效應在生活中時有顯現。比如,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如果你這次考得100分,就獎勵你100塊錢」、「要是你能考進前5名,就獎勵你一個新玩具」等等。
家長們也許沒有想到,正是這種不當的獎勵機制,將孩子的學習興趣一點點地消減了。
在學習方面,家長應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增進孩子對學習的情感和興趣,增加孩子對學習本身的動機,幫助孩子收穫學習的樂趣。
家長的獎勵可以是對學習有幫助的一些東西,如書本、學習器具,而一些與學習無關的獎勵,則最好不要。
4
心理規律四:南風效應
南風」效應也稱「溫暖」效應,源於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
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
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故事中南風之所以能達到目的,就是因為它順應了人的內在需要。
這種因啟發自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產生的心理反應,就是「南風效應」。
【點評】多一點「人情味」的表揚,孩子表現會更棒。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採用「棍棒」、「恐嚇」之類「北風」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
實行溫情教育,多點「人情味」式的表揚,培養孩子自覺向上,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心理規律五:蝴蝶效應
據研究,南半球一隻蝴蝶偶爾扇動翅膀所帶起來的微弱氣流,由於其他各種因素的摻和,幾星期後,竟會變成席捲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紊亂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蝴蝶效應」,並作出了理論表述:一個極微小的起因,經過一定的時間及其他因素的參與作用,可以發展成極為巨大和複雜的影響力。
【點評】教育孩子無小事。
「蝴蝶效應」告訴我們,教育孩子無小事。
一句話的表述、一件事的處理,正確和恰當的,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錯誤和武斷的,則可能貽誤孩子一生。
6
心理規律六:貼標籤效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由於兵力不足,而戰爭又的確需要一批軍人。
於是,美國就決定組織關在監獄裡的犯人上前線戰鬥。為此,美國特派了幾個心理學專家對犯人進行戰前的訓練和動員,並隨他們一起到前線作戰。
訓練期間心理學專家們對他們並不過多地進行說教,而特彆強調犯人們每周給自己最親的人寫一封信。
信的內容由心理學家統一擬定,敘述的是犯人在獄中的表現是如何變好、如何改過自新等。專家們要求犯人們認真抄寫後寄給自己最親愛的人。
三個月後,犯人們開赴前線,專家們要犯人給親人的信中寫自己是如何地服從指揮、如何地勇敢等。
結果,這批犯人在戰場上的表現比起正規軍來毫不遜色,他們在戰鬥中正如他們信中所說的那樣服從指揮、那樣勇敢拼搏。
後來,心理學家就把這一現象稱為「貼標籤效應」,心理學上也叫暗示效應。
【點評】別老說孩子「笨蛋」。
這一心理規律在教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如果我們老是對著孩子吼「笨蛋」、「豬頭」、「怎麼這麼笨」、「連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等,時間長了,孩子可能就會真的成為了我們所說的「笨蛋」。
所以,老師、家長必須戒除嘲笑羞辱、責怪抱怨、威脅恐嚇等語言,多用激勵性語言,對孩子多貼正向的標籤。
7
心理規律七:登門檻效應
日常生活中常有這樣一種現象:在你請求別人幫助時,如果一開始就提出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絕;而如果你先提出較小要求,別人同意後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則更容易達到目標,這種現象被心理學家稱為「登門檻效應」。
【點評】表揚激勵有技巧。
在教育中,我們也可以運用「登門檻效應」。
例如,先對孩子提出較低的要求,待他們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揚乃至獎勵,然後逐漸提高要求,從而使孩子樂於無休止地積極奮發向上。
作者 | 博仁項目部
來源 | 京師博仁(ID:borenxinli), 京師博仁致力於為您提供專業、實用、可信賴的心理服務和產品。業務涉及心理設備、心理軟體、心理測評量表、心理諮詢技能培訓、心理諮詢、網絡應用、素養訓練、圖書出版、健康顧問、EAP等12大類200多項產品和服務。
聲明 | 本文為轉載文章,已獲授權,如您希望轉載,請聯繫原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本人無意侵權,如您覺得有侵權行為,請速與我聯絡刪除。
頭像 | 唐小鴨,雁楓樺,擎石設計,版權為本公眾號所有,翻版必究。
《跟馮欣源堅守自然養育》
《夏娃的困惑》
第一本:母乳理論+基本操作
第二本:母乳實踐+解答疑問
第三本:母乳闢謠+特殊寶寶
第四本:哺乳媽媽生病和用藥
第五本:母嬰安睡
第六本: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上)
第七本: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下)
第八本:育兒謠言-濫喂食水篇
第九本: 不一樣的快樂音樂早教
第十本:嬰幼兒怪現象-屎尿屁嗝脹氣篇
第十一本:史上最輕鬆愉悅高效的減肥法
紙質書、電子書
都已經上架開售哦!
非常感謝大家支持!
部分內容可在公眾號查閱
關鍵詞目錄在後台左下方
系列叢書已經寫好數百萬字
主要內容:
母乳喂養及母嬰睡眠
嬰幼兒護理(屎尿屁嗝、嬰兒怪現象、家庭護理操作)
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濫喂食水篇、礦物質篇)
輔食營養(輔食添加誤區、簡單易上手案例)
早教(嬰幼兒發育,反自閉症過度診治)
輕鬆帶二胎等諸多內容
涵蓋: 養育,教育,心理,得道
敬請期待!
不僅如此
欣源仍會像勤勞的小螞蟻
不斷學習、實踐
數年如一日為您製作
專業、精緻、全面、實用的育兒內容
爭取陪伴您和孩子到18歲哦~^_^
鳴謝
夢朦(momo)繪製的精美封面哦!
欣源實在太感動了
號外
抖音、快手、知乎、小紅書、視頻號
同時開通了哦!
搜索「馮欣源」可關注^_^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BB2tXQBd8y1i3sJJF4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