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走路時間越早,說明智商越高?其實,不低於這個階段就沒問題

2021-02-20     爆炸母嬰課堂

原標題:孩子走路時間越早,說明智商越高?其實,不低於這個階段就沒問題

孩子走路時間越早,說明智商越高?其實,不低於這個階段就沒問題

似乎寶寶出生後,很多爸爸媽媽都會格外關注小傢伙的智商問題,生怕像自己這麼笨,當然也少不了親戚之間的攀比心理。

這不,孩子的三姑六婆、七大姑八大姨,每次在視頻通話時都拉開了孩子成長大賽的序幕。尤其是在學習走路時間的早晚上,還被多數寶媽認為是智商高低的表現。

孩子三姑說, 我女兒真機靈,才剛滿八個月就會走路了。你家孩子眼看快1周歲了吧,別整天抱在懷裡不撒手。

再看看旁邊的鄰居,一個白白胖胖的男寶寶,據說是九個月會走路的。不過,心裡偷笑,還是我女兒更聰明,比他提早一個月學會走路呢!

孩子八大姨不樂意了,由於要孩子比較晚,也不奢求孩子長大後多麼成功,只求他身體健健康康地便心滿意足,更何況越早走路還會越辛苦……

類似的事情,或許正在你的身邊上演。 雖然嘴上不說什麼,但真當孩子比同齡人落後時,內心難免會失望難過,甚至希望這種說法是謠言。

孩子走路時間越早,說明智商越高?‍

在很多寶媽的心裡,都認為孩子走路越晚越笨,同時也十分擔憂,為什麼孩子都1歲多了還不能走穩,看看別人家的孩子不到1歲不僅能走穩,還會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真是羨慕不已。

或許作為寶媽,你也有這種想法。但事實上,走路早晚和他們的大腦發育無關。

據調查發現,在影響孩子走路早晚的因素上,主要與協調能力、肌肉力量、平衡感、腿部發育有關,其中不包括智力發育。

所以,寶媽們不要過於擔心了,俗話說:「七坐八爬九扶站」,只要寶寶按部就班學會了,便會邁出人生第一步。

可說是這麼說,但還是有部分家長,看著別人家孩子學會走路,自己家的孩子還跟不上呢,甚至坐都坐不穩,能不擔憂嗎?

其實,走路時間只要不低於這個階段,就沒問題:‍

對於孩子走路這件事急不來,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真正學會走路之前,都是需要基礎的。

根據多數寶寶的成長旅程來看,通常情況下,4.5月齡之前可以扶坐、6月齡之前能夠翻身、8月齡之前完成獨坐、10月齡之前能自己扶站。有了這些鋪墊後,最遲在1歲半時學會行走,不再踮腳走路。

也就是說, 對於絕大多數寶寶來說,在8~15個月齡期間學會走路就是正常表現,超過這個範圍則是身體發育落後,需要寶媽帶著寶寶及時去兒科醫院檢查。

另外, 寶媽們在孩子學習走路過程中,不要因為著急經常牽著孩子走路,這樣做極易讓寶寶養成錯誤的行走方式,不能腳踏實地的走路,還可能影響骨骼發育,對於家長來說也會累得不行,雙方都沒有好處。

反而適度地對孩子放手,讓他自己去感受走路的魅力,做得好時家長給予鼓勵,最後才能水到渠成哦。

今日話題:你還記得寶寶是什麼時候學會走路的嗎?不妨留言分享小傢伙蹣跚學步時的場景~

收藏

舉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V1v3cB9wjdwRpvR_T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