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活著只是為了錢.....

2019-05-25     W王曉真

前兩天我在奧克蘭見到了多年的朋友王先生,一個台灣人。

他父親是圓山飯店創辦時的財務總監。

王先生是家裡獨子,他家家業富盛,但是他為人非常低調,他有一個習慣和愛好,就是跟任何人見面,包括吃飯和會談,手裡永遠不離的是一部攝像機。

你從馬路對面過來的時候,他在馬路這一邊的斑馬線等你時,就開始拍了。

從你過馬路,到和你打招呼,到你和每個人握手、擁抱,到落座、點菜,他都面帶微笑地在一邊拍著,你聊天的時候他繞到屋外,在窗外繼續拍。

一開始我有點煩,有點不自在,我說,你就不能好好坐下來和我們吃點東西嗎?他笑笑,就不拍了。

後來才知道,在告別前,他會連夜不睡覺,把所有的片斷剪輯好編成一個小短片,甚至還配上一段音樂,給你刻一張光碟。我臨走時還和他提起,我特別喜歡台灣的牛肉麵,他微微地笑著,慢悠悠地說:「下次有機會去我家吃吧。」

時隔多年後,我前兩天去奧克蘭,他和太太在奧克蘭等我,我去他家吃了一頓牛肉麵。

那天呈現在我面前的,是桌上擺著一大碗面,還有兩碟配菜,一碟是水焯的青菜,上面淋了醬汁,另一碟是炒得半透明的酸菜,是拌在牛肉麵里吃的。

就這麼簡單的3樣東西,一碗面,兩碟配菜,卻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牛肉麵!我向他們請教做法,王太太向我娓娓道來。

3天前的半夜裡,她突然找不到她先生了,後來發現他在樓下廚房裡炒酸菜。他把酸菜一條條一絲絲仔細地切好,用滾油化冰糖,冰糖剛化就把酸菜浸進去,用滾油和冰糖燜酸菜,這要燜3天,酸菜才會變成半透明狀,才會不那麼酸,既有甜味但又不膩,這個酸菜是給牛肉麵調味的。

兩天前,王先生開始熬牛骨湯,裡面要放上牛雜碎,慢慢把牛骨髓熬出來。

一天前,他開始燉牛筋,因為他要給我做半筋半肉的牛肉麵,假如牛肉和牛筋同時燉的話,牛筋還沒燉爛,牛肉便燉老了,所以要先燉牛筋,燉出來後小火燜著。

到他家當天,他現燉牛肉。我吃到的這碗牛肉麵,是他們兩口子忙活了3天才做好的。

其實我相信做這碗牛肉麵花的錢並不多,但他們花的心思,是做滿漢全席的心思。

你說,這碗面能不好吃嗎?王先生說:「我做的面,不放一顆味精,因為不需要。」

吃完面,他給我現磨咖啡,在咖啡上他用焦糖畫出一朵一朵小花。

他兒子說:我爸爸做的咖啡不需要再放糖了,因為那上面的焦糖是他親手熬出來的。

王先生一家人住在奧克蘭一個不大、很普通的房子裡。

王先生的手機是國內早就淘汰了的舊款手機,估計也就兩三百元,簡訊只能保存30條。

他們的衣服也很簡樸。

後來我想,一杯咖啡、一碗牛肉麵,平常百姓家裡也能做,但我們現在更願意請客人下館子,我們連碗都懶得洗。

離開他家時,他送我兩樣東西,一樣是他家裡的CD,他讓我隨便挑兩張最喜歡的拿走,他重新買;另外一樣是維生素C泡騰片。

他說一個人老在外面跑容易生病,吃點維生素可以增強抵抗力。

我每到一個地方,經常有朋友送我精美的禮品,但在王先生家吃的牛肉麵和他送我的CD,讓我感覺到這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我在他們家看日落的時候,他問我:「30天前你在幹什麼?」我想了半天想不起來。他又問:「那10天前,你在哪兒?在幹什麼?」我想了半天還是想不起來。他說:「那好吧,我希望今天此刻,你會記住你在這裡看日落。」

之前他經歷過很多事情,為什麼現在他要把每一個細節都過得那麼在乎呢?他說生活的智慧來自無私的心。

我覺得他也給了我一種生活的方式和態度。

現在很多人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掙更多的錢,有的人希望能擁有更多的朋友和人脈,住大房子、吃美食、穿名牌,但我覺得如果像王先生那樣用做滿漢全席的心去做一碗牛肉麵,每一個瞬間都把它留住,是不是就意味著擁有的東西會更多一些呢?

現在的生活方式病,就是我們過於追求效率,忽略了生活本身的原味。

很多快餐無非就是各種煎炒烹炸後嘩地撒一把辣椒,味蕾被刺激得很粗糙。

我們現在做東西沒時間,嘗東西、享受東西也沒時間。

現在大家都追求奢侈品,但凡能用錢衡量出來的東西都不是真正的奢侈品。

真正的奢侈品,就是花時間,你自己做出來的東西。

我想說說喝酒這件事。中國人聚會肯定有酒,但你想想,古人聚會時除了酒還有什麼?李白說: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那時候酒中是有明月的呀,為什麼明月幾時有,要把酒問青天,什麼浮生只合尊前老?也就是說古人喝酒,酒里有月光,酒里有年華,酒里還有那麼深的情誼。

李白想起當年賀知章去迎接他時,賀知章解下腰間佩戴的金龜拿來換酒,所以他想起來:昔好杯中物,今為松下塵。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那就是故人已逝,大家想起酒里有多深的交情。

但你看看現在,喝紅酒,得比是不是拉菲拉圖;喝白酒,得說這是25年的茅台,或是30年的五糧液原漿。現在大家比的酒,越比越貴,越比越老。

其實喝來喝去,酒桌上推杯換盞,大家敬的是什麼?有時候無非敬幾張名片。不是求人辦事,就是表忠心的。

我們現在這酒喝得都不純粹,酒里性情少了,詩意少了,月光少了,但是酒里的功利多了,金錢價值多了。

什麼是生活方式?陶淵明那時候家裡窮成那樣,但達官顯貴,東晉的開國元勛王皋的親孫子王弘,想與之結交,想要給陶淵明送酒,送得那叫一個膽怯啊,老覺得給陶淵明送酒,那不是折殺人的尊嚴嗎?

所以他找了自己的朋友龐通之,說:聽說你認識陶淵明,你看看他哪天出門,你在路上設一局,路過時招呼他在亭子裡喝酒。然後我藏在旁邊,裝作不經意路過,你就招呼我,這樣我就能見著陶淵明。

見著了待大家都聊熟了,然後假裝不經意地說:「我那酒喝不完,要不你幫幫忙,我哪天給你送點兒過去?」這就是白衣送酒,那時候一個達官顯貴想要給一個貧寒名士送點酒,送得那叫一個忐忑。

想想現在我們那麼多好品紅酒的人,有那麼多酒桌上擺滿了很昂貴的酒,但這些都是為方式而方式。

中國人現在的生活方式,有時候把方式給誇張了,只跟金錢掛鉤,跟事物本身的性情無關,所以我們捨不得花星雲大師所說的時光。

什麼是參禪呢?也不是說非要遁入空門,我們就在生活光陰里,拿出點時間,用心去做事,就能夠改掉很多毛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xdkZGwBUcHTFCnfkp_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