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滅大遼和北宋,曾經手中的殺手鐧鐵浮屠和拐子馬去哪裡了?

2020-09-24   張愛談情說愛

原標題:金朝滅大遼和北宋,曾經手中的殺手鐧鐵浮屠和拐子馬去哪裡了?

北宋剛建立之初,太祖趙匡胤並沒有統一全中國,北宋、金朝、遼朝、西夏並存(金朝要晚許多年)。

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後起之秀金朝卻大顯神威,攻城陷陣所向披靡,先是金滅遼,接著滅宋擄走宋徽宗和宋欽宗。扶植了張邦昌偽政府……

金朝憑什麼這麼牛氣呢?原來他手中有一隻令宋、遼等國聞風喪膽的精銳部隊——鐵浮屠和拐子馬。

什麼是鐵浮屠和拐子馬呢?

鐵浮屠又稱鐵浮圖,簡單說就是用鎧甲把馬、人包裹起來,當然鎧甲都是能活動的,在冷兵器時代,用鎧甲武裝起來的戰馬好比現在戰爭中的坦克。堪比刀槍不入。如下圖:

拐子馬不是指戰馬腿拐,是說的一種陣法,它和鐵浮屠緊密配合。鐵浮屠正面進攻,而拐子馬在兩翼包抄衝鋒,機動靈活,左突右往。這和現代戰爭中航空母艦配備靈活的護衛艦有異曲同工之妙。

想不到早在千年前,金朝就擁有了如此超級裝備和陣法,假如不是南宋出了一個岳飛,我估計歷史要重演。也許滅掉南宋的不是蒙古而是金朝。(當時歷史走向是:蒙滅西夏,金滅遼,金滅北宋。南宋聯合蒙古滅金,最後蒙古滅南宋,蒙古最後建立元朝)。

多虧南宋出現了岳飛,也就是說,金朝的鐵浮屠和拐子馬是被岳飛所滅,否則,金朝還不定要猖狂多久。

岳飛大破鐵浮屠和拐子馬是這樣的:南宋紹興十年、金天眷三年(1140年)五月,金朝派大將金兀朮(完顏宗弼)率十萬大軍進犯河南

宋高宗趙佶驚慌失措,急忙下旨讓已經辭職回家守母喪的岳飛歸隊,岳飛臨危受命連夜騎馬飛馳到了偃城(岳飛臨時指揮所在地)。

,金兀朮探知岳飛來的匆忙,一定不會很快集結大部隊。金兀朮心想:「憑藉手中鐵浮屠和拐子馬完全可以碾壓岳飛」。

金兀朮列陣偃城外,下令把戰馬披上「重鎧金裝」,為了進一步提高戰鬥力,金兀朮總結經驗,命「鐵浮屠」軍每三匹馬用皮索相連。

原來金兀朮是個「三國迷」,他採取了赤壁之戰中的戰船連接的辦法,連接的好處就是護甲可以增加重量,三匹馬相互幫襯,這樣攻堅能力更強。

金兀朮心想,戰船被燒是不夠靈活,我的戰馬是飛奔著,你岳飛總不會用火燒吧?

岳飛當然不會用火燒,但可以用其他方法。

我們平常都知道「岳家軍」很厲害,曾讓對手發出「憾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其實岳飛還有殺手鐧,他曾訓練了一隻「特種部隊」——背嵬軍。

背嵬軍可以說是精銳中的精銳,人員只有800左右,以岳云為領導,但個個身懷絕技,以一頂百。現在岳飛就要動用這隻精銳部隊。

岳飛要破金兀朮的鐵甲騎兵,他站在城樓上,放眼望去,只見金軍戰馬和戰將的鎧甲在陽光照射下發出奪目的光芒,這要換做別的將領,估計早嚇尿了。

站了良久,突然岳飛臉上顯出了微笑,「有了、何不如此?……」

原來岳飛發現了鐵浮屠軍的致命缺陷了:戰馬雖然穿上了鎧甲,馬身子和馬頭包裹起來,只露馬眼,但馬蹄無法穿鎧甲,戰馬要飛奔起來,馬腿穿上鎧甲無法飛奔。

岳飛急忙叫來岳雲,對他說:「決戰時,背嵬軍士兵一律左手持盾牌,右手持刀砍馬蹄」。

岳飛同時命部下張憲、孟邦傑緊急購買了800支鉤鐮槍,岳飛要學水滸中徐寧徐將軍的戰法大破拐子馬。

有些事就是一張窗戶紙——一捅就破。但是之前西夏、北宋、蒙古等國將領從來沒發現這一問題,最後還是被岳飛一眼看破。可見岳飛乃不世出的名將。

到了中午時分,鐵浮屠開始攻城,岳飛的背嵬軍步兵手持盾牌和大斧、大刀等。上砍敵兵,下砍馬蹄,使其重騎兵不能發揮所長。

張憲、孟邦傑的部隊兩人為一組,一人持盾牌保護二人,一人持鉤鐮槍專鉤拐子馬。

戰鬥從中午一直持續到了徬晚,當時岳飛的手下將領楊再興單槍匹馬闖連營想活捉金兀朮,殺死了百名士兵,最後力竭,金兀朮乘機逃脫了。

金兀朮帶著殘兵敗將逃走了。

郾城一戰,岳飛以少勝多,這就是評書演義所說的「八百破十萬」的戰例。金兀朮從此後再不敢用鐵浮屠和拐子馬陣法了,這招在岳飛面前不好使。

結語:岳飛就是鐵浮屠和拐子馬的剋星,鐵浮屠和拐子馬從此退出了歷史舞台。

文/秉燭讀夏秋